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高适的简介资料【男儿壮别无悲声:文武双全的大唐诗人高适】

时间:2024-08-29 11:42:39阅读:

高适的简介资料【男儿壮别无悲声:文武双全的大唐诗人高适】

高适边塞诗写得最好,与岑参齐名,人称“高岑”,因做过散骑常侍,后人也称其“高常侍”,其代表作是《燕歌行》。我初中时读这首诗,虽一知半解,但觉得画面壮阔、色彩斑斓,读起来很过瘾。现在却发现,这诗原来是个百衲衣式的拼多多作品,按传统套路构思,拼凑了很多前人写过的元素,像一座翻新的老宅子。我仍然承认它是好诗,但已经提不起细细品味它的兴趣了。倒是有两首送别诗,元气满满,也可以体现高适的特色。

一首是《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的“大”指兄弟排行,唐人习惯用排行来称呼朋友,如白居易人称白二十二,刘禹锡人称刘十九,高适人称高三十五。董大名叫董庭兰,著名的音乐家,诗人李颀称赞他的表演:“董夫子,通神明,深山来妖精”,音乐好听得把山里的妖精都招来了,偷听他的演奏。董是吏部尚书房琯的门客,当时,房琯被贬出朝廷,董庭兰也被迫离开长安。作为好友,高适临别赠诗。前两句写景:日色惨淡,黄云千里,大雪纷飞,北风吹动,大雁在风雪中艰难飞行,时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勾勒了一幅广阔、阴沉、寒冷、富有动感的画面,给人以苍凉、压抑、迷茫、孤寂之感。在这样的情景中送别好友,诗人的心情沉重、不舍,不言而喻。后两句说理抒情:不用为未知的前途发愁,你名满天下,相信到处都会遇到知音!前两句与后两句之间留有巨大的空白,董大如何状貌、高适如何举动、两人如何交谈,具体细节,读者可以脑补。后两句是一转折:虽然不舍,虽然一肚子离愁,但最终却不说离愁,开口说出来的是信心满满的鼓励和宽慰:莫担心,你一定行!——自信而阳刚,非常的男人!

另一首是《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李侍御要去西北边疆的安西都护,高适给他饯行,写下了这首诗。第一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勾勒背景:行子手持金饰马鞭,牵着雄壮战马,面对风卷飞蓬,即将出发远行。“行子”指李侍御。行子与飞蓬并举,既渲染气氛,有互喻之意,两者都孤立无根,飘忽不定。“指”和“对”意思相近,都是“对着”第二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写饯别场景:大丈夫要建功立业,而功名需在万里之外的疆场去求取,此刻什么心情?慷慨、悲壮、凄苦、忧愁?千情万绪、千言万语都在杯酒之中了。写得含蓄,引而不发,信息量很大,极具张力。第三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展望行程,写此次远行的始点和终点:秦城在太白山之东,敌人城垒在燕支山以北,此行路途遥远。诗人视通万里,把行程写得既山高路远又仿佛在咫尺之间,举重若轻。第四联“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劝慰朋友:临别不必悲戚惆怅,期盼你手中宝刀大展雄风!

看看,别人送行都哭哭啼啼、牵牵扯扯、悲悲戚戚,高适送行则不然,多数情况下,他把送行都搞成了壮行!

男儿壮别无悲声,这就是盛唐诗人高适的风骨。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