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吴三桂是哪里人【吴三桂是被康熙逼着造反的?1678年3月23日吴三桂在衡州称帝】

时间:2024-06-08 17:08:47阅读:

吴三桂是哪里人【吴三桂是被康熙逼着造反的?1678年3月23日吴三桂在衡州称帝】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吴三桂是被康熙逼着造反的?1678年3月23日:吴三桂在衡州称帝。

很多人不知道,吴三桂并没有想要造反,完全是被康熙逼反的。

从吴三桂的所作所为来看,至少带着满清进入北京以后,他就知道大势已去。

入关之前,满清还打着“为大明皇帝报仇,击败李自成”的政治口号。

当时吴三桂还做着大明江山继续维持的美梦,怕给满清的红利不够多,提出两国划黄河而治。

入关以后,满清就再也不提这个口号,显然就是要占据中原了。

吴三桂无论军事实力,还是后勤补给都受制于人,无法同满清作对了。

如果不是满清出兵,吴三桂在一片石战役就被李自成打败了。

即便吴三桂同李自成联手,也打不过战斗力顶峰时期的满清20万大军。

况且满清也是吴三桂带入关的,让这家伙成为众口一词的大汉奸,不可能挽回历史骂名了。

由此,吴三桂也就只能接受平西王爷的头衔,试图捞一些个人利益。

满清只有20多万军队,难以占领这么大的国家,必须要利用吴三桂这些叛军,来对付农民军和南明政权。自然,没有人会真正信任叛徒,满清始终监视和控制吴三桂。

在李自成被消灭以后,满清第一时间将吴三桂调回锦州驻扎,准备不再让他带兵。

没想到随后的南征作战不利,满清损兵折将,只得在1647年又让吴三桂入关指挥旧部作战。

满清发现,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八旗军队在中国作战,受到很多限制。老百姓对于留辫子的军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蔑视和反感。

这种情况下,满清只能以汉制汉,利用吴三桂等人招募汉人伪军,攻打汉人抵抗力量,以华制华。

给吴三桂的任务是,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及明朝余部,同时安排将领八旗将领李国翰监视他。

吴三桂先是攻入山西和陕西,消灭了李自成残部,又攻入四川,击溃了张献忠部,接着杀入贵州、云南,协助清军打垮了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

有意思的是,在逼迫缅甸国王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后,满清却强迫吴三桂杀死大明皇帝。

满清在缅甸的将军众多,完全可以由他们出手杀死永历皇帝,何必让吴三桂去杀?

之前满清抓住的几个大明王爷,不是就地杀掉,就是押送北方处决。当年能随便杀掉,现在为什么一定要忍吴三桂去做?

这就是让吴三桂自我侮辱的手段,是另一种性质的投名状。

大的战事已经结束,满清向强迫吴三桂裁军,将部下从6万人减少到2万人。

这还不够,为了防止吴三桂可能的叛变,让他杀死永历皇帝,成为恶名昭彰的大叛徒。无论怎么说,吴三桂曾经做过大明的武将。杀死自己的皇帝,是无法容忍的大逆不道的行为。

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汉人相信吴三桂,他从政治上等于自爆了。

对于这一点,吴三桂也心知肚明,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只能这么做。

满清打天下利用了大量汉人叛徒军队,比八旗兵还要多几倍。

坐天下初期,因为汉人不断叛乱,满清暂时利用吴三桂这些老军阀控制地方。

满清不是傻子,早在顺治时代就制定了逐步解决四个藩王,彻底消除汉人军阀隐患的政策。

由于满清坐江山还不稳,内部矛盾多如牛毛,郑成功等反清势力的存在,解决吴三桂之流不可操之过急。

四个汉人藩王中,先是孔有德被南明李定国所杀,只留下女儿。

那么按部就班下去,三藩不久后就会被一一废除。

没想到,鳌拜上台以后政局发生变化。

鳌拜只顾对付八旗贵族的政敌,反而扶持三藩壮大,以削弱八旗的力量。

三藩由此巩固了势力和地位,迅速在三省扎根。

等到鳌拜被杀、康熙上位时,三藩已经形成了气候,想要迅速除掉就不容易了。

很多人认为,康熙刚上位就解决三藩,非常厉害。

站在大历史角度,康熙其实犯了大错。因为他年轻气盛,处理三藩问题犯了很大的错误。

鳌拜一派垮台以后,政敌攻击鳌拜所有的政治措施,甚至将吴三桂归于鳌拜党羽,要求尽快除掉。

而康熙也认为自己有20万八旗兵,30万绿营兵,战时还可以征兵40万,可用总兵力近百万人。

同时,满清控制全国富裕省份。除了广东以外,三藩另外两个省都是贫穷落后地区,经济上也无法抗衡。

三藩都是自私自利的军阀,各怀鬼胎,不可能真正一条心。

认为一战就必胜的康熙,开始准备迅速用武力讨伐。

康熙帝晋封察哈尔部首领布尔尼为亲王,位列内蒙古四十八旗王公之上,抵御可能来自于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入侵;同时,在东北地区仅以驱逐等保守策略,应对沙俄彼得一世在远东的扩张。

这些举动,是为了对付三藩时消除北方的威胁。

相比起来,三藩的实力确实不强。

最强的是盘踞云南的吴三桂,也只有汉军五十三佐领共1万600人,绿营兵“四镇十营”的2万多人,总兵力不过3万多人。

至于尚可喜、耿精忠,分别只有1万多人。

三藩兵力总和不过五六万,实力同满清天差地远,似乎根本不是对手。

更重要的是,三藩内部还不和。

实力较强的尚可喜父子三人尚且不合,互相争夺权力,都无心反叛。

果然,三藩最初就是尚可喜父子争夺权力,导致广东主动要求撤藩。

康熙苦于没有借口,立即表示同意,命尚氏父子一齐返回辽东故乡。

事实证明,此举是昏招。

吴三桂和耿精忠大惊,联合要求撤藩作为试探。

此时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都没有做什么叛乱的准备。他们目的只是仿效当年大明沐王一样,可以世袭王爷爵位,世代荣华富贵,掌握兵权。

康熙毕竟年轻,在大臣煽动下立即表示同意,还派南巡抚朱国治监督、催促吴三桂离开云南。

吴三桂深知伴君如伴虎,一旦他放弃兵权真的隐退,极有可能就是全家死无葬身之地,鳌拜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况且,吴三桂杀死了大明皇帝、又杀了很多政治势力,汉人对他恨之入骨,他的政敌多如牛毛。一旦吴三桂落魄,恐怕全家24小时会遭到暗杀的威胁,连生存都难以保证。

于是,吴三桂只能反叛,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本来没准备反叛的耿精忠、尚之信也只能一同叛乱。

三藩并没有什么实力,尚之信从始至终基本在广东按兵不动,向康熙示好,两面,观望大局。

即便如此,三藩竟然出人预料的顺利。

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军队,很快就占领了云桂黔蜀湘闽六省,又占领浙赣两省大部。

清军连战连败,不断后退。

这不是三藩厉害,而是满清太草包所致。

本来满清有着绝对兵力优势,康熙也没料到吴三桂一时三刻就会叛乱,作战准备不足,仓促迎战。

更重要的是战斗力极强的八旗兵,已经不复当年神勇。

八旗兵入关以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极少打败仗。

面对曾经手下败将吴三桂军队,八旗兵表现有了很大区别,往往未战先惧。双方刚一交手,八旗兵出现大量临阵脱逃、借故撤退的现象。另外,八旗的高级军官指挥能力也下降严重,根本不是吴三桂的对手。

此时满清已经坐镇天下多年,旗人子弟也学会享受美好生活。

当年八旗兵之所以愿意拼命,是因为生活在东北苦寒之地,横竖只是烂命一条,命不值钱。现在八旗子弟的生活优越,习惯了吃喝玩乐,谁还愿意拼掉自己的性命!

除了八旗战斗力锐减以外,由于满清入关后的屠杀暴行,加上剃发易服的民族压迫,形成了深刻的民族仇恨。

大量汉族老百姓加入三藩军队,这才成为燎原之势。

即便如此,满清毕竟还是掌握军事上绝对优势,加上吴三桂在汉人中的名声极差,很多人即便反清也不愿意同他合作。于是,满清采用正确战略,也就是用实力碾压的持久战。

经过长达8年战争,清军才缓慢击败吴三桂。

三藩实力衰弱,内部不合。当吴三桂刚刚开始作战不利时,尚之信立即窝里反,宣布广东归顺满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也宣布投靠满清,倒戈过去了。

可笑的是,这两个家伙自认为聪明,结果都被康熙秋后算账,耿精忠被凌迟处死,尚之信被逼自杀。很快广西王孙延龄也投靠满清,至此三藩阵营基本瓦解。

吴三桂残部虽然还挣扎作战4年,但大局已定,三藩必然要完蛋。

说来说去,吴三桂就是周星驰说的“一条内裤一张卫生纸”而已,只是被利用的叛徒垃圾,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就必死无疑。

无论反叛还是不反叛,吴三桂的结局都差不了多少。为什么《水浒》中,朝廷利用宋江一伙火拼消灭了方腊,夺取了他们的军队,还要下毒暗算、斩尽杀绝呢?

这种叛徒的存在,对主子本来就是一种很大威胁。

以叛徒的卑劣之徒的性格,一旦利益同主子出现根本冲突,他宁可选择拼一拼,也不会坐以待毙。

再说通俗点,做汉奸的家伙就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对于所谓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来说,对付实力弱小且内部散乱的三藩,也是苦战多年,还差点被他们打下半壁江山,也是丢脸丢到家了。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