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张志和【张志和:师承启功先生,曾为人民大会堂题字,水平到底如何?】

时间:2024-10-06 16:01:49阅读:

张志和【张志和:师承启功先生,曾为人民大会堂题字,水平到底如何?】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国学大家启功先生一生教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却从没公开对外宣称过自己有什么弟子。

即使如此,凡是能得他指点的学生,如贾鸿声、李洪海、张世忠、丁广茂、赵仁珪等人,日后皆成大师。

我国著名书法家张志和,也师承启功先生,曾为题字,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

张志和书法作品说起,在大家眼中,是一个庄严华丽的殿堂,外人不得随意出入。实际上,早在1979年,就已向各界群众开放。

成年人只需花30元买张门票,学生半价,就能进入的大部分区域自由参观。

即使如此,在的三楼,有一个占地1100米的金色大厅,是不对外开放的。

在金色大厅内,有一整个墙面都是用张志和所写的楷书作品《中华颂》来装饰的。

《中华颂》这整幅作品全长18米,高3.7米,共398字,可以说是一幅巨作。据说,张志和当年完成这幅作品花了整整2个月的时间。

在金色大厅内的任何一件物品,都是精心挑选,代表着我国的最高水准。张志和的题字能出现在这里,并占据了一整面墙的范围,足可见得他的书法水准是代表了我国书法界的最高水准。

只是因为金色大厅并不对外开放,平时很少有人能见到这幅作品。

该作品一经公布,就震惊了整个书法界。凡是有幸见过的人无不被其恢弘磅礴的气势所折服,更为难得的是,《中华颂》全篇都是张志和本人亲自创作。

在如今的书法界,基本都是临摹效仿前人作品,能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是少之又少。

张志和作品在当年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的考生里,仅张志和一人成功考入启功先生门下。能入启功先生青眼,张志和在当年的考生之中,也是佼佼者。

张志和与启功先生谈起数千年的书法史,更是如数家珍。张志和离校工作后,也常常找启功先生解惑。

在启功先生长达13年的教诲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学问都传授给了张志和。

有这样一位大师是自己的老师,张志和的眼界和境界自然是普通书法家不可比拟的。

但启功先生从不对外承认张志和是自己的书法弟子。张志和一度为此苦恼,他暗自猜想是不是自己水平不够,所以启功先生不愿认自己做徒弟。

其次,启功先生认为书法不可以随便教,需要一定的基础,如果学生的水平到不了一定阶段,老师也不好教导。

张志和与启功先生曾有人评价张志和的书法是“和古人打擂”确实,在当今社会,能像张志和一样,在书法上有所突破又不落俗套的人已是寥寥无几。

在每篇临写之后,还会附上古人原版,方便阅读者作出对比。敢与古人争高下,张志和如此胆魄,还是书法界第一人。

张志和的书法水平,和古人相比,确实可以说是不相伯仲。启功先生也评价他的楷书是“楷法遒劲,精神焕然”

张志和作品同时,张志和的书法无论是大中小楷都属精品。他的大楷《道德经》用六尺宣纸书写,每幅48个字,全篇共5000字,非常壮观。

近些年来,书法界开始有些落寞,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传统派与创新派。有人死守陈规,不愿改变,一味临帖练习,却一直处于瓶颈期,书法水平没有任何提高。

又有些人以创意为名,疏于练习,随意改变字形结构,哗众取宠。

说到书法创新,是近些年来许多书法艺术家探讨的问题,有人大胆尝试,有人嗤之以鼻。

而张志和在启功先生的耳濡目染之下,早早通晓了创新的深意。“启功体”的由来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慢慢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体段,这种体段就是创新。

因此,张志和在工作后,也依从恩师教导,重视临写碑帖的同时,慢慢在字体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与活力。

张志和与启功张志和的书法给了现今的书法爱好者不少启发,不同于当今的许多书法家,他的书法不局限于书写,更能创作。

张志和作品其实,古代名人书法家都是如此,能写能创作自己的作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书法。

久而久之,自然丧失了创作的能力,书法就会变得和普通书写工具一样。

幸好,还有张志和这样的书法家打破了这种僵局,在神州六号发射升空的时候,他就曾创作七言绝句一首:琼楼玉宇竟如何,且驾神舟问嫦娥。

苏子若知今日事,应削旧词赋新歌。此诗一出,又是赢得满堂彩。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