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
天冷了,吃火锅吗?朋友。
12月,北方开始漫天飞雪,南方也入冬成功。
天气终于变冷了,我们能光明正大吃火锅了!
连中国天气预报都开始张罗全国人民吃火锅的事情,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中国到底有多爱吃火锅?
不用5000字长篇大论,您先看以下这张图,咋看第一眼,像什么?
大概,14亿中国人,都会齐刷刷地说,火锅!
看个井盖都像火锅。
在夏季,顶着40度高温,许多人依旧一边开空调,一边吃火锅。
从美团的数据来看,8月的火锅订单量和冬季11月、12月居然非常接近。
这下,您知道有多爱了吧?
如果要给火锅找个代言人,那绝对是乾隆。
这个皇帝有三大爱好:一是写诗,写了上万首,小学生一首都不用背;三就是火锅,两个月吃了60次火锅。
如果中国人要给吃火锅找个理由,那应该是+个理由:失恋,吃火锅;脱单,吃火锅;下雨,吃火锅;出太阳,吃火锅;团聚,吃火锅;离别,吃火锅;
一句话,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而且,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不仅两顿火锅不带重复,连10顿火锅都不会重样。
毕竟,人生有百态,火锅也有。
如果要举行一场全国火锅大赛,各地百姓恐怕要挤破头,为心中的火锅之王争个天下第一。
川渝火锅,唯辣不破论火锅普及率,川渝火锅天下第一。
别的不说,你到广东街头看看,一个不吃辣的城市,如今川渝火锅店开满大街小巷。
还没到饭点,街坊们边拿号排队,边调火锅蘸料,伸长脖子等着那锅沸腾的麻辣红锅。
说回川渝。清早,一个炒料人、一口大锅、一把大铲,吹响火锅集结号。
郫县辣豆瓣、豆豉、花椒等原料下锅,放大量牛油炒料,最后兑上牛肉高汤。
看着这锅鲜红的红油锅底,炒料人一铲定音:火锅江湖,开涮!
红油香透全城,川渝人民自觉拖家带口,奔赴火锅江湖局。
江湖儿女们一边吃着小酥肉,一边配好干碟和油碟,香油、香菜、蒜泥,再加上滚热的红油锅底,这可是川派蘸料的标配。
不管吃哪派火锅,会调蘸料的人,运气都不差,能脱单,也能让前任念念不忘。
红锅一上,毛肚先下,站稳“麻辣火锅也叫毛肚火锅”的名号。
黄喉鸭肠、郡肝鹅肠、腰花黄鳝片紧跟其上,翻滚沸腾,搅起江湖“腥风血雨”
“熟了没熟了没?”“熟了就没了。盯紧了。”江湖儿女从滚汤中捞肚捞喉,蘸酱穿喉入腹,再猛吸一口唯怡豆奶,仰天长叹:“巴适得很!”要是能一边打麻将,一边吃火锅,那就更巴适了。
要喊出这句巴适,要调得了酱,还得熟练掌握涮菜时间。
毕竟“一个没有经过9秒钟洗礼的毛肚肚生,是不完整的。一个在锅里翻滚超过15秒钟的鹅肠,它已经死了。”连毛肚鹅肠都不能善待的人,如何在火锅江湖上掌握大局?
江湖儿女涮锅有始有终,涮完所有食材,最后必须加个脑花,来碗米饭配泡菜,才舍得让翻滚一晚的红锅歇一歇。
红锅一凉,川渝人民各回各家,临分别前,还得问上一句:“明天去哪吃火锅?”川渝人民一年365天都在吃火锅,究竟有多爱吃火锅?
生日,吃火锅味蛋糕;下午茶,吃火锅味雪糕;睡前,点火锅味香薰,保证做梦都是火锅味的。
这只是家常便饭,更巧的是,流经重庆的长江和嘉陵江,在汇合时,都汇成一个鸳鸯锅。
当然,鸳鸯锅在辣椒称霸的川渝是万万不能提的。
如果川渝人士在鸳鸯锅下低头了,那他一定非常宠你。
毕竟,在肛肠医院和火锅店相依为命的川渝,火锅儿女为了辣锅,都能将身体置之度外,肯将就鸳鸯锅,那真的是宠你宠上天。
广式打边炉,淡傲江湖广东人民管吃火锅叫打边炉。
说到清淡,在中国火锅排行榜上,广式打边炉和潮汕火锅排第一,清淡中见鲜味。
每年11月,广东是否入冬成功,总让全国人民操碎了心。
不负所望,当北方人民在堆雪人时,广东人还在艳阳下,一边打边炉,一边开空调,一边感慨入冬失败。
当一丝冬风吹起,他们就会立刻把家人、发小、兄弟、闺蜜都喊出来,在榕树下、小巷里、马路边,正大光明地打边炉。
此情此景,就像电影《无间道》里,一群兄弟们围桌打边炉,热闹得很。
广式边炉,只要支一个炉、一个锅就行了,汤底是清水,食材是现成的。
即使用清水锅底,只要食材新鲜,无论高档如龙虾、象拔蚌,还是普通如鲩鱼、走地鸡,广东人民都能吃得见牙不见眼。
当川渝火锅来势汹汹,打出麻辣牌时,广式打边炉反手打出一个“鲜淡”牌。
在川渝人民眼里,广式边炉清汤寡水,不叫火锅,叫汤锅。
广东人民表示:“边炉滚一滚,神仙都企唔稳!”海鲜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粥锅、猪肚鸡火锅、羊肉煲、牛杂煲、炭炉鸡煲,早就在广东大地滚得风生水起。
“大味至淡”,无招胜有招,不过如此。
就连最出名的潮汕牛肉火锅,都简简单单。
牛骨清汤做锅底,门外切肉门内涮,用肉必是当天新宰的。
没有一头牛能活着走出广东,牛的每个部位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果一个人把脖仁、五花趾、三花趾主动让给你,那他对你就是真爱。
毕竟这三样宝贝,一桌仅限一份,手快有手慢无。
无论是哪款牛肉,沙茶酱和普宁豆瓣酱,万肉皆可蘸,是牛肉锅爱好者心里的白月光。
在“牛池肉林“畅游一番后,往牛肉汤锅里倒一碗芹菜末,放粿条和生菜,最后再吃上一碗牛肉粿条,此次牛肉火锅,才算圆满。
如今,潮汕牛肉火锅已顺利打入北方火锅江湖,借用作家和菜头眼的一句话:“帝都人民多年来历经酱油的洗礼,味精的冲击,辣椒的蹂躏,终于开始醒悟食物的本味最美这个道理。在我看来,这种饮食审美上的觉悟和提升从潮汕牛肉火锅开始,从满足食肉兽欲开始,是一个好的开端。”前面说了,川渝火锅也收服了不吃辣只尝鲜的广东人民,今日广式打边炉,明日麻辣火锅,早已是常态。
毕竟,开玩笑说一句,川渝人民的火锅养生理论说服了无数火锅爱好者:在火锅发烧友心里,只要好吃,今天它第一,明天它第一,又有什么所谓呢?
吃得开心,最自洽。
吃货的世界,就是这么朴实,且“善变”
北派火锅,肉定胜天在肉系火锅圈里,南有潮汕牛肉火锅,北有老北京铜锅涮羊肉和东北酸菜白肉火锅。
北方涮火锅,只有两个字,放肉!
说到肉量,在火锅排行榜中,北派火锅,当仁不让,排第一。
一下雪,北京成了北平;一涮肉,首都才成了老北京。
在老北京眼里,铜锅里沸腾的卷边羊肉,才是冬日的主角。
一口老铜锅,清水作底,大葱段、姜片、干香菇、枸杞做伴。
清汤煮沸后,手切羊肉下锅。
溅起的羊汤荡到炉壁,听到一声声“刺啦”的音儿,一幅幅四合院过冬的场景,浮现在老北京人的眼里。
可爽快的老北京从不伤春悲秋,眼里只有肉,拿一长筷,迅速夹起,沾满酱豆腐、韭菜花调和的芝麻酱,放入嘴里,羊肉的鲜叫人痛快!舒坦!
芝麻酱是老北京心里的朱砂痣,去哪都要蘸,逼得“油碟必胜”的四川人民说出了一句:“四川只有麻将,没有麻酱。”老北京涮一个“讲究”,一放毛肚二涮羊肉,三下蔬菜四煮面,行云流水。
一口羊肉,一口脆甜的糖蒜,清爽解腻,最后来盘脆香的芝麻烧饼。
这项快活事儿,才算圆满。
牛肉、羊肉在锅里完成了它们的快意人生,又怎么能少得了猪肉?
翠花,上东北酸菜白肉锅!
天一冷,街边的小烧烤店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家家火锅店。
紫铜火锅放上桌,木炭烧着锅。
倒入奶白骨汤,酸白菜切丝随后入锅。
一听到“咕嘟咕嘟”声儿,八成熟白肉切片下锅。
一捞起放嘴里,那酸爽肉香,老带劲儿了。
窗外漫天飞雪,屋内的人赤着胳膊,涮着肉,喝着哈啤,唠着磕。
看着此情此景,南方人只想说一句:屋内有暖气真好。
卑微的南方人,此时只能裹着毛衣,打边炉,中场休息时还得抖个脚取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吃遍各地火锅我大中华九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一方水土养一方火锅:安徽人的火锅是老饕梁实秋嘴里的一品锅: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层蛋皮卷,紧底下是萝卜青菜。这口锅成了胡适和陈晓卿的心头好;江浙人的火锅是鱼片、鸡汤、菊花“三合一”的菊花暖锅,是慈禧太后的最爱;云南人的火锅是“菌王”鸡枞、牛肝菌等几十种菌子熬成一锅的菌子火锅,不放肉,是云南火锅的真谛;贵州人的火锅是鱼、番茄、酸菜炮制而成的酸汤鱼火锅,酸出极致;海南人的火锅是三个椰子一只鸡的椰子鸡锅,像初恋般清新;福建人的火锅是把鸡肫、牛百页、鲜海蛎、鲜目鱼、生鱼、猪腰、鲜虾、精肉涮为一锅的八生火锅,更是把山珍海味煮于一钵的佛跳墙;台湾人的火锅是满街飘香的羊肉炉。
天津人的火锅则是贴饽饽熬小鱼。
……于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吃遍各地火锅,成了我们的小心愿。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吃火锅?易中天的话一语中的:火锅热,可谓亲亲热热;火锅圆,可谓团团圆圆;用汤水处理原料,可谓以柔克刚;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问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可谓兼济天下。
中国人的性格,可以说是火锅的性格。
只要有锅有电,每年都有新火锅横空出世。
只怪中国地大物博。
由于吃货们太博爱,火锅排行榜一年一变。
但不管怎么变,永远是老家的火锅最好吃!
永远是楼下巷子拐弯转角处的那家火锅最好吃!
不服来辩!
如果你真的要问我,中国到底哪个地方的火锅最好吃?
我只能说,看你和谁吃。
让你念念不忘的,始终是人,不是锅。
不服再来辩。
最后,天冷了,借用白居易的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接地气地说,那就是:“天冷了,吃火锅吗?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