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是一部在清朝末年震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奇书,它第一次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传递给了变法维新中的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两个署名,一个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还有一个,是和他相差了三十多岁的中国著名思想家严复。
1895年的初春,萧杀的气氛弥漫在中国大地,焦灼、不安、压抑与恐惧的笼罩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北洋舰队的覆灭,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洋务派苦心经营的自强求富的事业毁于一旦。
坐在书桌前的严复看着手中的报纸,心中百感交集。他曾是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后来又去英国学习海军,归国后成为了北洋水师学堂的总办,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校长。不久前,他才因为与李鸿章不和而退出了海军界,因此对于北洋舰队,他有着格外深厚的情感。看到舰队覆灭,丁汝昌殉国,他的心头仿佛在滴血。而看到国内混乱动荡的局势,洋务运动的失败,维新运动找不到新的出口,国家已在生死存亡之际,他更是痛心疾首,在给吴汝纶的信中说:“尝中夜起而大哭,嗟呼,谁其知之!”爱国之情可见一斑。
严复的主要著作在无法实现其救国主张的情况下,严复选择了他自己的斗争手段——以译著的方式来达到警世的目的。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学》。
虽然当时读到这本书的人其实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但是《天演论》中提出的“优胜劣败”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巨大的刺激。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蔓延,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激励影响了无数年轻人,也影响着整个中国。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