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是在暮年的时候,被贬到当时的不毛之州,一年后就死在那里。寇准的妻子宋氏想要让寇准叶落归根,向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打报告。宋仁宗同意了,给了一小笔返家费。结果灵柩才送了下邽,钱就用完。实在没办法,宋氏只得把他就地安葬。寇准最终“客死他乡”
寇准如果只是一般的人物,有这么个凄凉的结局,也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但寇准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做过大贡献的人物。
第一个大贡献:宋真宗靠他当了皇帝。宋太宗继承了他哥哥的皇位后,赵匡胤的儿子和弟弟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先后去世。这样,皇位就只能在宋太宗的后代中传递。不过,宋太宗最想传位的长子赵元佐却疯了,让宋太宗大伤脑筋。宋太宗传位的事,也就这样悬而未决。是寇准及时给宋太宗推荐了襄王赵恒,赵恒因此被立为太子,后来继位,成了宋真宗。
第二个大贡献:澶州之战抵挡住辽国,挽救北宋。当时辽国大举进攻,一直打到澶州。是寇准临危不惧,积极主战,并且动员宋真宗亲临前线鼓励将士。也正是这样,才打死了辽国的先锋,有效地阻止了辽国的进攻。可以说,没有寇准的坚持战斗,宋真宗如果听了王钦若等人的建议,迁都逃跑的话,北宋可能早就没有了。
既然寇准于君于国都有那么大的贡献,为何最后他的下场会那么惨呢?
我认为,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被同僚嫉妒。
寇准因为以上两个大贡献,他在朝堂上威望极高。宋真宗也对他极为尊重。但是,这种尊重,让另一个大臣王钦若很不高兴。毕竟寇准一掌权,就没他什么事了。所以,他必须重新夺回宋真宗对他的信任。有一天,当宋真宗恭恭敬敬把寇准送走的时候,王钦若就对宋真宗说,澶州之战真的了不起吗?宋真宗说是了不起啊。王钦若说,被人逼得订立“城下之盟”,还有什么了不起的。宋真宗一下就怔住了。王钦若接着说,而且这场仗,陛下您去了澶州,万一打败了,陛下您不就危险了吗?寇准这是把您当棋子来赌啊。
两句话,一下就颠覆了寇准在宋真宗心中的形象,于是寇准被削夺了宰相之位,贬到地方上。
接着是另一个大臣丁谓。丁谓想掌权,但他自己资历不够,不可能当宰相,于是就推荐寇准复任宰相,他当副宰相。他的目的是,想让寇准因为感激他而站在他身边。寇准回来后,有一次,寇准吃饭时胡子上沾了菜汤,丁谓立马过去,给寇准擦干净。但寇准却不买他的账,说他这不像个大臣该有的表现。丁谓恼羞成怒。从此,他就反过来开始整治寇准,想办法让宋真宗贬谪寇准。这是第二次贬谪。
二、被皇帝猜忌。
寇准功劳很高,但他其实并不擅权,懂得一个做臣子应有的本分。正因为这样,澶州之战后,宋真宗和他君臣之间,合作得相当好。可为什么,王钦若两句话,就让宋真宗解除了寇准的相权,把他贬到地方上去呢?显然,是他的心中一直都在猜忌寇准,只是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罢了。
寇准第二次当宰相,也没过多久,就又被罢相。表面上看是有人诬陷寇准,但宋真宗如果真的相信寇准,他还会听那些诬陷人的话吗?
三、被性格连累。
寇准的性格是非常直的,他有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拐弯抹角。这一方面,说明寇准很正直;另一方面,也说明寇准不算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处理和同僚的关系的时候,没有起码的策略。
比如他胡子上沾了菜汤,丁谓过来给他擦干净这件事。不管是不是丁谓有意巴结拉拢他,别人做了这件事,不管怎么着,寇准应该表示感谢才对。当面指斥就有点倚老卖老的嫌疑,任谁都接受不了。所以,丁谓才那么恨他,一定要把他一贬再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