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佑观今景寄情山水笔承春秋淳熙十年,53岁的朱熹选择在武夷山九曲溪五曲侧畔隐屏峰下,建武夷精舍。五曲流水中有一座石岛,“巨石屹然,可环坐八九人,四面皆深水,当中科臼自然如灶”,朱熹把这块巨石命名为“茶灶”
著书讲学之余,朱熹常和四方士友或弟子,漫步流连九曲溪畔,登临五曲巨石,留下无数生动故事。清代著《武夷山志》的董天工写的《茶灶》诗句“试茗寻仙灶,赋诗夜未央”,描绘的就是朱熹等人登石煮茗、赏景赋诗,至深夜仍流连忘返的情形。
茶灶石我们来看一看朱熹的《茶灶》:“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书法拓本后来,朱熹请来石匠在五曲巨石上镌刻“茶灶”两个大字。石刻南向,幅面60×150厘米,每字50×40厘米,距水面高度120厘米。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
淳熙五年,陆游在建安提举福建茶盐公事,此时朱熹提举冲佑观,二人相聚武夷山中。离别多年之后,陆游写就四首《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回忆在武夷山的日子,留下“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等诗句。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辛弃疾和朱熹同游九曲溪,辛弃疾写下《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仓牺八卦前。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武夷山天游峰俯瞰五曲行筏这些诗句展露了“三翁”寄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的心境,记录了他们寻芳武夷、问道武夷的足迹。
武夷山水是最常见的吟咏主题。令人称奇的是,“三翁”都围绕幔亭胜景留下不少佳作。
冲佑观在幔亭峰下,朱熹《九曲棹歌》开篇写闽越时期的幔亭招宴:“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能让朱熹如此高看一等,可见幔亭“神仙会”的分量。据《武夷山志》记载,这是古代武夷山祭祀神仙武夷君的盛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幔亭陆游《游武夷山》中的“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和《初入武夷》的“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拨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都是记述他游览幔亭、追寻仙踪的诗句。
朱熹和辛弃疾同游九曲溪,辛弃疾诗歌《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中也有幔亭峰内容:“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他们笔下仙凡同乐的故事,成为描画武夷人间仙境的经典之作。
武夷精舍以民为本志同道合五夫兴贤书院早在乾道四年,闽北多地发生灾情,朱熹就劝豪绅发放存粟,以平价赈济灾民,仿效古时做法办社仓。三年后他在武夷山五夫镇建成广受赞誉的“五夫社仓”社仓侧方有一口与地面平行的四方井,当时为防火之用,被称为“赈灾井”“民心井”这是朱熹民本思想的重要见证。
朱子社仓吴心正/摄淳熙七年,辛弃疾任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江西各地因旱灾饥荒严重。辛弃疾仿效朱熹做法,向当地豪绅借余粮、筹资金,并千方百计从外地买粮。《宋史·辛弃疾传》还记载,辛弃疾发榜通告:“闭粜者配,强粜者斩。”严禁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违反者实行发配甚至问斩。这些措施很快收效,当地受灾百姓平安度过饥荒。
此时,朱熹也在江西做官,管辖之地永修、都昌旱灾严重。辛弃疾闻讯,将官府和商人借粮调剂部分运去,解了朱熹燃眉之急。朱熹立即开设粥厂,救济大批灾民。灾情一过,又兴修水利,建立社仓。
而同一时期也在江西为官的“三翁”之一陆游,却因开仓放粮,奏请朝廷赈灾,获“擅权”罪名,被罢官职回到浙江老家。淳熙八年,朱熹被推荐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正值浙东发生灾荒,朱熹通过各种渠道征集赈粜米粮,救济灾民,奏劾救灾不力及不法官员,得罪了一些士大夫。陆游闻悉后,特地赠诗一首《寄朱元晦提举》,“劝分无积粟,告籴未通流”“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对灾民饥苦和官府无能的绝望之情溢于言表,声援朱子,支持赈灾。
朱子社仓朱熹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期间,赈济灾民、弹劾贪官所取得的成果显著,得孝宗皇帝褒奖,他的社仓赈灾办法缓解了灾情,使饥民无断饮之忧。随后,朝廷将朱熹呈请的《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州各府”,广惠天下百姓。
建宁府五夫社仓记但辛弃疾这样的帅才却屡遭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贬至武夷山冲佑观担任赋闲的提举,失去“英雄用武之地”朱熹对辛弃疾遭遇的不公待遇十分不解:“但当明赏罚而用耳!”陆游也鸣不平:“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这些“抗金”主战派人士壮志难酬。武夷山下,他们“梦里挑灯看剑”,在茶灶石前空留壮怀激烈的前情往事令人感怀。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一生多忧患、坎坷的“武夷三翁”,在武夷精舍时光是难忘的,三人的知遇也最为难得。
武夷山摩崖石刻晚年朱熹陷“庆元党禁”,处境艰难。声名黯淡之际,许多见风使舵者与朱熹断绝关系,有的门生甚至投靠他人。
但陆游、辛弃疾与朱熹始终惺惺相惜,保持深厚的友情。
辛弃疾哭于灵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然犹生。”在朱熹生前,辛弃疾的《寿朱晦翁》即作出评价:“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评价之高和认知之深,当时无人可及,在朱熹名声大噪之前可谓振聋发聩。
武夷宫秋色。
武夷山水间,朱熹、陆游、辛弃疾三人的相遇相知,像“茶灶”的仙翁遗事一样,值得永久回味、永久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