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月十六日,对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上的通慧禅林而言,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在这一天,通慧禅林的僧众们即将为一位老前辈——“仁义师太”举行开缸仪式。
“坐缸”是佛教的一种传统,如果有得望重的老僧去世以后,人们会把他的尸身放置于土缸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封存,在此期间做对缸体进行完全的密封处理。
经过几年以后,再次开缸之时,如果缸中的僧人肉身不腐,那么就会成为"肉身菩萨",而且他的身体还会被涂上金漆,金光闪闪熠熠生辉,永久被寺庙供奉起来。
不过,“坐缸”这一过程的成功率很低的,其实放眼全国,也没有几座保存完好的“肉身菩萨”,仁义师太的“开缸”仪式到底能否成功举行,谁的心里也没有底。
可是当缸体被打开,仁义师太出现在众人眼前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缸里的仁义师太居然完好无损,经过三年零两个月的封存,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姿势。
此时的仁义师太虽然皮肤水分流失严重,但是大体上保存完好,她的脸上的毛孔依稀可见,头发也长出了一寸之余。
除此之外,由于尸身干瘪,仁义师太身上的女性特征也消失了,她的胸部十分平坦,下半身闭合。看到眼前的一幕。弟子们纷纷诵经,恭贺仁义师太成佛。
坐缸仪式是众多僧人毕生的追求,而仁义师太是我国近代史上极少的女性法师,这让我们不免好奇,为何她能够进行“坐缸”仪式?他们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1911年仁义师太出生于吉林通化市,在步入佛门之前,她还有一个俗名,叫做姜素敏。仁义师太家境阔绰,父亲曾是当地有名的商人,颇有资产,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仁义师太的童年生活是十分幸福的,他的父母都是十分传统的人,在仁义师太很小的时候,就逼迫她进行缠足。
我们如今是很难想象到缠足对一个女性带来的痛苦,这其中不单单是生理上的疼痛,更包括精神上的折磨。
而在这个时候,附近的寺庙成为了仁义师太唯一的精神寄托。早在仁义师太八岁的那年,她就已经迷恋上的佛法。
每天放学,都要前往寺庙当中看看那里的人们,仁义师太尚且年幼,他当然听不懂大师们的念经,但是那种氛围,却给了他在家庭当中难以寻找到的安全感。
困难时期,寺庙难以为继之时,仁义师太还经常捐出自己的零花钱给寺庙。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之下,仁义师太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大悲咒》《心经》等佛教经典。
仁义师太对于佛学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受此影响,在生活当中,他也经常帮助他人。
由于战乱,当时的东北可谓是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人,仁义师太经常会瞒着父母对他们展开救济,虽然力量有限,但是这份情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难得可贵的。
仁义师太刚刚十五岁的时候,就曾经向父母提出过要遁入空门的想法,但是却遭到了父母的坚决。
仁义师太的父母都是十分传统的人,在他们的眼中,当和尚,当尼姑就是没出息的事情,由于此时的仁义师太尚未成年,最终只能放弃。
此事过后,为了防止仁义师太再次产生这种念头,父母强行断绝了她与寺庙之间的往来。
从那以后,人家只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开始研究起了传统医学。
从17岁开始,仁义师太就开始学习针灸,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对于传统医学,她有了很深的理解,不但精通各种穴位,甚至还对中医,草药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遗憾的是,仁义师太的医学之路也不是那么顺畅,仁义师太出生于富贵人家,他的父母当然不会看着她出去走街串巷给穷人看病,仁义师太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锁在家里的,平日里别说病人了,连个玩伴都没有。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仁义师太度过了十九年。等到她十九岁的时候,父母立刻给她安排了一桩婚事,将她许配给了一位东北大学讲师,仁义师太就这样和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男人结了婚。
但是结婚后,人家生态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于佛学的向往,她坚持不生儿不育女,始终与丈夫保持着距离。这样的婚姻,一直持续了十年,直到十年以后,丈夫因病去世,才草草结束。
此时的仁义师太已经29岁了,丈夫死亡之后,他的父母也逐渐离世,偌大的家庭转眼只剩下了自己的一个,对于仁义师太而言,这时不幸也是万幸的,此时的她终于可以无牵无挂的进入佛门了。
1940年春,仁义师太带着自己唯一的行李药箱来到了五台山显通寺,正式出家,师傅给他取了个法名,“仁义”
来到五台山的这段日子里,仁义法师潜心研习佛法,慢慢地,她的内心产生了一些悄然的变化,她认为习佛不一定要隐居山野,与世无争,更应该做的是利用自身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因此在她出家以后的短短两年后,就下了山,来到沈阳中医学院学习,人家本身在中医方面就很有天赋,在这里她又更加系统的学习到了中医知识,医术更加精湛。
学成归来以后,仁义师太开始了自己的游历,彼时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处处都是因战争而受伤的无辜百姓,他们没钱看病,往往只需要一点小伤就能要了身家性命。
而仁义师太的到来,这给他们带来了新生的机会,看病不要一分钱,甚至还免费送药品,她看过的病人成百上千,都对其赞不绝口。
在仁义师太游历时,他的身上总是背着一个十公斤的磨盘,用来碾药用。他的这身行头,不少人都十分好奇,磨盘又不是什么稀罕物,为什么要随身携带呢?
而仁义师太却解释道,出门在外,经常遇到情况紧急的时刻,遇到病人时却没有磨盘碾药,那不白白耽误了功夫吗?这是公斤的磨盘,仁义师太一背,就是整整十年。
1950年的时候,仁义师太踏上了朝鲜战场。
仁义师太从来没有战争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相关训练,但是在战场上,她与战士们共进退,从来没有过叫苦喊累,仁义师太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医护。
特别是在战争紧急之时,往往都要不分昼夜地工作,有时甚至还要亲临前线抢救伤员。
有一次,仁义师太在前往交战区域为一名伤员进行包扎之时,就遭遇了危险,一颗穿越战场,刚好命中了她的手腕,洞穿了过去。
看到眼前的一幕,战士们连忙让她撤离,可是仁义师太,却坚强地摇了摇头,进行简单的包扎止血以后,就又投入到了对战士们的救治当中……65岁退休以后,她回到了辽宁通化,开了一家小诊所,以成本价为当地居民看病,一直持续了七年。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仁义师太这辈子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可是在她七十二岁的时候,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变卖自己所有家当,外出进行游历。
此番外出,让仁义师太感触良多,自己上一次游历之时,山河破碎,百姓民不聊生,而此番游历,全国上下处处都散发着新的面貌,改革开放带来的是人们的希望。
看到这一幕,仁义师太内心感到了由衷的欣慰,他觉得自己此时真正已经了无牵挂了。当仁义师太来到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时,她停下了脚步。
九华山地杰人灵,有着得天独厚的风景,仁义师太不由得被深深吸引,最终她做出决定,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九华山本来就有甘露寺、菩提阁等寺庙,仁义师太先是在这里修行。后来她又拿出自己所有的钱建设了通慧禅林。等到通慧禅林最终完工之时,仁义师太已经高达八十四岁。
仁义师太还特地交代思尚,待她老去以后,不要焚烧她,也不要土埋她,而是进行“坐缸”仪式,思尚含泪同意了仁义师太的请求。
不久之后,仁义师太开始闭门绝食了,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事就是礼佛打坐。经过整整七天时间以后,仁义师太在房间里圆寂了,享年85岁。
仁义师太死后,她的弟子思尚遵循老实生前遗愿,将其按照佛教礼仪以坐缸的方式,存放了整整三年零两个月。
“坐缸”仪式是有失败的概率的,如果没能做好保护,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生尸体腐烂等情况。
但是当三年之后,思尚法师开缸之时,却神奇地发现,仁义师太依然完好无损,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的手指呈现出了捻针的样子,就好像生前行医的习惯一样。
在这三年来,仁义法师的头发头发还长出一寸多长,牙齿居然保持完好,皮肤毛孔也清晰可见,状态也十分好。
此时的仁义师太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尊真正的“肉身菩萨”如今仁义法师依旧被奉在九华山通慧禅林内。
站在现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讲,仁义师太的尸体之所以能够多年不腐,并非是不能解释的。
仁义师太太圆寂后所坐的缸体与外界完全隔绝,这使得其中氧气将会很快消耗殆尽,好氧细菌无法生存,至于其他厌氧菌,只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一样也可以进行抑制。
从仁义师太圆寂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师太本人是先进行了坐化以后才被徒弟们封住尸身的,这说明徒弟们本身是会做出一定的保护,从而为其提供了肉身不腐的条件。
而随着其中水分逐渐蒸发,尸身自然干瘪,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我们所看见的“肉身菩萨”
开缸以后,为了维护仁义师太的法相庄严,寺院方面也进行了维护,用金漆将其周身涂抹,永久的将仁义师太的最后一幕保留在了人们眼前,这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肉身比丘尼。
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首再来总结仁义师太的一生,更多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之上。
仁义师太一生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因为其尸身不腐而带来的。
她多年行医,一生勤俭都是值得我们所尊敬的。
仁义师太是一个从旧社会当中走出来的女性,在她的一生当中,曾经遭遇过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曾经面临过国破家亡的危难,但是无论遭遇何种磨难,她始终坚持本心。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仁义师太始终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的伟大不在于读了多少佛书,也不在于受了多少香火,而正是因为那颗纯洁无暇的心。
特别是在当今这样物欲横流的年代,仁义师太的一生更是具有启发人们心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