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国茅庐请出诸葛亮,二人“情好日密”互为鱼水——刘备得到诸葛亮是犹鱼之有水也,诸葛亮能遇到明主刘备,同样也是如鱼得水。
受演义小说影响,有人认为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阵营就成了二号人物,火烧博望坡折服了关羽张飞,也成了关羽张飞心目中的“神机军师”
但是我们看三国史料和易中天先生讲座,就会发现博望之战发生于建安七年,那时候诸葛亮还躬耕于南阳,即使是赤壁之战后,诸葛亮的地位也远不及关羽张飞赵云:“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以云为偏将军、牙门将军,领桂阳太守;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住临烝。”跟诸葛亮一样受封军师中郎将的,还有刚刚从耒阳县令提拔上来的庞统庞士元。诸葛亮负责三郡税收工作,并没有跟刘备住在荆州新治所公安,一直留在刘备身边的,是另一位军师中郎将庞统。
刘备入川,一开始只带了庞统、黄忠、魏延,荆州军政大权交给了关羽,地方治安交给了赵云:“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云留荆州,领留营司马。”刘备入川,把荆州交给关羽,这样的安排大家都不会奇怪,而交给诸葛亮是绝不可能的:诸葛亮跟刘表、蔡瑁、蒯越都是不远的亲戚,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为权长史,转中司马”
别说刘备乃当世枭雄,就是一般的白手起家企业大老板,也不会把自己的家底交给背景如此复杂的诸葛亮。
后来刘备称帝而不封诸葛亮为侯,就很说明问题了:丞相封侯是汉武帝刘彻定下的规矩,刘备以汉室正统自居,却不按“祖制”行事,绝非小气——不设大将军、大司马而只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刘备在搞制约、平衡的同时,还觉得关羽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
为了替关羽报仇而兴兵伐吴,刘备和张飞的意见一致,曹魏的侍中刘晔看得很明白:“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诸葛亮是否反对刘备伐吴,史料中没有记载,我们只看到了诸葛亮事后的遗憾:“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孝直当然就是法正,称字而不名,是尊称,诸葛亮这番遗憾,说明他知道在刘备面前,法正说话比自己好使。于是我们今天的问题就出来了:在刘备的七个重要心腹臣将中,诸葛亮到底能排第几位?赵云是不是叨陪末座?关羽是不是位列第一?
不管刘备“五虎大将”之说是真是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三国志》中都是合为一传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合为一传而被称为“五子良将”,那么将关、张、马、黄、赵称为“五虎大将”也就没什么不可以了。
刘备称帝,“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这句话就大有深意:诸葛亮是得力助手,但还不如跟法正推心置腹,关羽作为头号“爪牙”,可以跟张飞并称“双花红棍”,其亲近程度,都在诸葛亮之上,如果庞统尚在,刘备的谋主就应该是两个,而诸葛亮还是一直搞后勤。
法正还活着的时候,第一心腹就轮不到诸葛亮:“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荀彧在曹操那里就是尚书令,荀彧的地位在夏侯惇曹仁之上,刘备如此安排,说明他更信任法正。
刘备进位汉中王,封了四方将军之后,将第二任牙门将军魏延破格提拔:“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其实大家不必惊讶,魏延并非在荆州才归顺刘备,“部曲”在东汉时期有“私兵家丁”之意,如果把刘备比作乾隆,那么魏延就是很能打的钮祜禄·善保和珅或章佳·阿桂,其信重程度,是要超过刘墉纪晓岚的——赵云总是跟刘备唱反调,倒是有些像电视剧里的刘罗锅或纪大烟袋,所以在刘备七个心腹臣将中,赵云只能叨陪末座,还不如赵云更受刘备器重。
我们细看这张七人名单,就会发现关羽张飞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无可取代,法正庞统也“更懂刘备”:刘备想夺刘璋基业,诸葛亮有些话不好说,是庞统给刘备找了借口和台阶;刘备想娶吴懿的妹妹,是法正引经据典,说这种逆伦之事古已有之。
诸葛亮为人太正,刘备不可能拿他当头号心腹,因为心腹或者要有过命交情,或者是下属有一些“佞”意,而诸葛亮这两条都不占,所以刘备有心里话,似乎更愿意跟庞统和法正说。
这样盘点下来,就得出了一个我们难以接受的排序:刘备的七个重要心腹臣将中,关羽第一、张飞第二、法正第三、庞统第四、诸葛亮第五、魏延第六、赵云第七。
这个根据部分史料搞出的排名肯定不准确,很多读者也不会赞同,尤其是把诸葛亮排在第五、赵云排在第七,更是颠覆了大家多年形成的固有印象。
其实谁跟刘备的关系最近,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说诸葛亮为头号心腹并不为过,尤其是讬孤寄命的时候,更是情真意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番话感动了很多人,只有康熙皇帝有不同意见,他在看《通鉴辑览》的时候,冷冷道出七个字表示不屑:“以谲诈相尚,鄙哉!”康熙心里有鳌拜留下的阴影,所以对顾命大臣有强烈的反感,认为刘备和诸葛亮这段托孤感情戏演得很假。
刘备把儿子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这份信任,千古罕见,只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刘备要把江山社稷托付给诸葛亮,为什么又弄出一个刚投降没几年的李严来管军事?
刘备驾崩后,李严就成了蜀汉军方名义上的第一人:“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从刘备这个安排来看,他也防着诸葛亮一手,所以说刘备并非完全信任诸葛亮,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读史的最大乐趣,就是同一本史料,也能读出不一样的信息,所有的说法都只是一家之言,最后的决定权还在读者诸君笔下:在您看来,咱们今天列出的七位蜀汉重要臣将,谁才是刘备的第一、第二心腹?以亲近和信任程度排名,诸葛亮和赵云能排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