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吴聘到底是怎么死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吴聘:沈家为何把杀子之仇算到他头上?)

时间:2024-04-10 15:26:21阅读:

吴聘到底是怎么死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吴聘:沈家为何把杀子之仇算到他头上?)

吴聘死后,吴家亲戚企图把吴聘的死怪罪于周莹身上,古代就是这样,一旦发生点儿什么不好的事,就说女子是祸害。

四叔还时不时拿周莹和吴聘成婚当晚,一颗流星扫过,来暗示进门的周莹,说不定是扫把星。

可就算周莹不进吴家,吴家的劫难也很难逃过。

当然,吴聘的死和他太过善良也有关系。吴聘觉得凡事以和为贵,磊落坦荡,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杜明礼小时候就是一个小乞丐,受过胡家小姐胡咏梅的恩惠,后来进宫当了太监,在贝勒爷手下做事。

贝勒爷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人,杜明礼说到底就是他的傀儡而已,受其吩咐在泾阳开了一家隆升和,半个月也不开张做生意,歪心思倒是动了不少。

在拜访吴家前,先设局找了一个满脸麻子的小乞丐,缠着吴聘讹钱,就是周莹谎称是自己哥哥的人。然后在关键时刻亮相,帮着吴聘解围。

如果跟杜明礼合作,左大人那边就说不过去;如果不合作,又不给贝勒爷面子。不管怎么做,都两方得罪。

最后,吴聘派人给杜明礼送了一份武夷大红袍,表明态度。大红袍是福建茶,福建又是左大人所在的地方,暗示吴家是左大人那边的人,不好和贝勒爷合作。

如此一来,就把杜明礼给得罪了。既然成为不了合作关系,那就是敌对关系。户部临时新加的一张军需订单,就是杜明礼给吴家挖的坑。

只是没想到,沈家也参与了报价,价格比吴家往年的报价还低三成。

在泾阳做生意,除了吴家就是沈家做得最大。又因为吴家在朝廷有靠山,多年来垄断军需供应,沈家一直憋着一口气,内心不服。

这对沈家来说是一个机会。

但是,吴聘并未想到这一层,只是单纯地以为对方想跟吴家竞争这笔订单。

吴聘想着以和为贵,放低姿态主动找到沈家去,问沈月生是否愿意两家一起重新报个价?只要大家都有钱赚就好,没必要搞这种低劣的竞争。

沈月生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的,还用为国效力来做掩饰。

其实,这笔军需订单是订制1万张膏药,按照吴家往年的报价,算下来也就赚几千两银子;如果按照沈家低三成的报价,是亏一千两。

这订单不管是赚还是亏,对两家来说都不算事。赚也赚得不多,亏也都亏得起。

还记得沈星移听千红姑娘一首曲子花了多少钱吗?就是一千两。

所以,沈家要的不是赚这笔订单的钱,而是跟吴家叫板。

这还不算,沈月生连更进一步的计划都想好了。如果订单没拿到,对沈家也没什么损失。可是如果拿到了,却是沈家撕开吴家多年来垄断军需供应的口子。

还能顺便砸了吴家泾阳之冠的招牌。

等订单完成后,不仅不说亏钱的事,还要大肆宣扬利润可观。这样一来,势必就会有人对吴家多年来的报价和利润产生怀疑,尤其是那些跟吴家有过合作的朝中大臣。

沈月生自认为自己的计划很完美,却不想自己却进了别人的圈套。

吴家在不改报价的情况下,军需订单还是给了他们。这就不免让人怀疑,吴家有作弊的嫌疑。

其实,这一切不过都是杜明礼安排的计谋罢了。

吴聘为了两家不结怨,主动找沈月生,说不如这笔订单,两方合作完成?

一开始沈月生还挺气愤,但是看吴聘说得真诚,也就同意了。加上为周莹卖身契的事,吴聘答应在给户部交货的时候,特别注明:泾阳沈家大力协助完成。

不过,吴聘的好意在沈四海看来,要么是计谋,如果不是,那吴家就是想对沈家“恩威并施”,总之,就没安什么好心。

这批膏药订单交货没多久,就出事了。由于是两家共同完成的,两家都脱不了关系。

沈月生计谋多,但也沉不住气,听到消息当晚就跑到吴家东院的库房,结果碰到来放假血羯的查坤,一刀刺到胸口上,当场毙命。

等第二天吴家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了几个时辰了。

沈家和吴家的关系,就不再是之前生意上的那点过节那么简单。沈家已经把吴家视为仇家。沈四海看见吴聘就喊他凶手。

吴聘成为嫌疑人被赵白石带走,不久,就被放出来。

因为确实没有证据证明吴聘就是凶手。案子进展没有头绪,军需作假案也在调查中。

对于沈月生的死,吴聘觉得吴家应该做点儿什么。于是,找人查到沈月生死时,胸口上的刀伤很特别,对方还将刀的样式大致画了出来,是一把改装的西洋刀。

从身份上来说,吴聘觉得自己去更合适。再者,他觉得自己磊落坦荡,心中无鬼,去代表不惧。至于沈家怎么想是沈家的事,只要他尽心就好。

吴聘还天真地以为,这个时候去说不定还能化解两家的仇恨。

这是杀子之仇,不是去吊唁一下就可以解决的。

最后,吴聘还是坚持去了。

沈家上下见他,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冲动的沈星移,带着几个下人在巷子里把吴聘打了,伤及大脑,后面一直昏迷不醒。

吴聘昏迷后长期不醒,应该是脑震荡了。那个时候医疗条件有限,救治不过来,只好用点儿别的招数,用结婚冲喜来试试。

虽然误打误撞跟周莹成了亲,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后面在三元典当行的事情上,再次疏忽大意。

典当行的掌柜心中有鬼,见吴聘来,就起了疑心。

后来,吴聘让王世均把自己的一个砚台拿去典当,然后把票据给他。典当的钱数和当铺登记的钱数,明显对不上。这就坐实了典当行有问题。

吴聘这样查账没问题,但是他不该让王世均去,因为典当行的掌柜也会到六椽厅来参会,王世均是东院的学徒,碰见的概率太大了。

还有,王世均的身份和砚台,就很不符,拿去典当容易让人起疑,店里的伙计拿不准就会问掌柜,掌柜看人都有一手。

吴聘的死跟杜明礼关系是最大的,他去杜明礼那吃饭,看见查坤亮出来的刀,说了一句,“这把刀好眼熟,好像在哪见过。”查坤的刀是用西洋刀改的,独此一把,这样一说无疑暴露了一些什么。

杜明礼立马察觉,让查坤出去温酒的时候,就让他在酒里下毒了。

就算没有杜明礼,还有宝来在茶里下的毒。

只是茶他没喝,他吃了甑糕。

胡咏梅对于不能嫁给吴聘的事,耿耿于怀,把恨都投射到周莹身上。

她知道吴聘不吃甜食,而周莹又爱吃甑糕,吴聘每次出门都会给她带一块,遂起了歹念。

谁知情敌没死,倒毒死了心爱的吴聘哥哥,让她悔恨不已。

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吴聘太磊落,他觉得万事只要自己心中无愧就好,至于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

面对沈家的恶性竞争,吴聘好心提议不如两家一起合作?事后又坚持以和为贵,订单一人一半,让两家都有钱赚。

他是那样想,可沈家未必也跟他一样的想法。

吴聘活得太理性化了,他以为以诚待人,对方就一定会感受到自己的心意。

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不同格局的人,不同心性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完全截然不同的看法。

就像沈家死了儿子,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一口咬定吴聘就是凶手。还将他之前所做的事,理解为早就设好的局。

害死吴聘的三方,是杜明礼的狠,孙掌柜和三夫人的贪,还有胡咏梅的执。当然,还有沈家的小心眼。

人心复杂,做好人也可能会被反咬一口,做好人也可能会惹祸上身,好人也未必会得到好报。如果选择做一个好人,越是要谨慎交付自己的心。

—END—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