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博士毕业5年的刘本良一直都没有找工作,他在家里做着一项关于新能源的研究。
刘本良根据他所描绘的,这项研究一旦获得成功,将造出一块超级电池,可供一个家庭一年的用量。
刘本良2017年,刘本里增添了新成员,老二的出生加大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由于刘本良的二宝是早产儿,体质非常弱,在出生后就花了许多的钱看病。
从前一直是妻子和父亲用微薄的工资支持着刘本良的科研梦想,但是现在,家里已经入不敷出,刘本良不得不外出找工作。
但是他已经5年没有工作了,即便拥有博士的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他依然在求职中处处碰壁。
于是刘本良的妻子建议他去参加求职节目。
2018年,刘本良通过了初选,来到了涂磊主持的《非你莫属》的录制现场。
现场的灯光、摄像机和台下的观众让刘本良很是紧张,他带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自己上场。
由于前来录制的嘉宾比较多,因此《非你莫属》的节目组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执行导演,用来跟他们解释在台上应该如何发挥。
刘本良的执行导演告诉他只需要遵从自我就行了,不要说太偏激的话,刘本良憨厚地点了点头。
刘本良在《非你莫属》中自我介绍终于轮到刘本良上场了,他迈着紧张的步伐走上舞台。
刘本良穿着一件白衬衫,底下套着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一双老旧的布鞋显得格格不入。
他看上去稍显局促,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眼神一直在躲闪,刘本良说:“虽然我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念的是材料专业,但是我一直对能源问题感兴趣,我想为大家找到一种完美的能源形式.”接下来刘本良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在四年前的重大发现,并且声称自己初步研究出了一条像麦克斯韦方程一样伟大的物理定律,而这条定律能够改变世界。
尽管刘本良口中的各种关于物理学的理论术语晦涩难懂。
当主持人涂磊问及刘本良的家庭时,刘本良说自己家里的开支都是靠妻子和父亲撑着,家里的孩子也是靠母亲带着,自己基本上没怎么带过,每天就是做科研。
之所以出来找工作就是因为家里新添了一个宝宝,经济压力增大,所以只好暂时放弃自己的科研梦想,出来养家糊口。
而涂磊面对刘本良这样的回答直接了当地说道:“摊上你的女人和摊上你的爹其实都挺辛苦的,而且挺不是滋味的。他们肯定在生活中很少责备你,因为你很倔,但是他们还能熬多久呢?”这句话确实很现实。
从科学的角度讲,刘本良对于自己所研究的冷核聚变问题的执著精神,或许真的能够让他成为像爱因斯坦、牛顿一样的人,为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从家庭的角度讲,刘本良并不是一个负责的丈夫、父亲和儿子。
在求职的过程中,其中一个老板栗浩洋直言刘本良对于他的妻子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他的家人的意愿,别人终究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做出评判。
但是,接下来在刘本良提出自己的期望薪资之后,现场的老板们坐不住了。
节目中涂磊问道:“你的期望薪资是多少?”刘本良老实地说:“我只要5000元。”现场顿时一片哗然,优胜教育集团的董事长陈昊说:“你这打破了我们的认知啊,我头一次见博士的期望薪资是5000。”后面便是各个企业的老板们连珠炮似的提问。
“你的博士是真的吗?”“那我能考你一下吗?”“你们学校前后左右的四条路叫什么名字?”“你说几句广东话听听。”等等老板们纷纷开始质疑刘本良的博士学历,认为他有学术造假的嫌疑。
而刘本良对于老板们的提问显得有些张慌失措。
刘本良的本意是想要表达自己要5000仅仅是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
对他来说,5000元的工资已经足以给他的家庭带来很大的改变了,因此他不求多。
可是在这些资本家看来,薪资和能力之间产生了不对等关系。
他们不会关心是不是这个人自身的性格问题,而是认为期望薪资和能力水平成正比,既然要这么低的工资,一定是因为这个人没能力。
现场的老板们面对刘本良磕磕绊绊地回答并不满意,他们一再刁难刘本良,希望他给出明确的答复。
刘本良强调自己当然想挣钱,只是现在他更想专注于他的科研事业,等到以后自己的课题成功了,也能够带来附加的财富。
对于他来说,学习从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人类事业做贡献。
而这就是他和面前的资本家们思维上的不同。
在商业领域,功利性的思维甚至是一个资本家必备的修养,如果所做的事情不能够即刻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资本家只会头也不回的离开。
刘本良看着面前的资本家对于自己5000元的工资投来的嘲笑的目光,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他要做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说服他们相信自己的科研梦想。
现实确实是残酷的。
涂磊在节目中对刘本良说:“我之所以没有阻拦他们问你的一些不太尊重人的问题,就是想让你知道,如果你再去找工作,你以后一定还会面对他们这样的人,你深居简出的搞研究是你的妻子和父亲承担了繁琐的家务和生存,如果你现在为了区区5000块钱的工作,你有可能就遇到一些你貌似看不上的人,回答你不屑于回答的问题,这就是生活。”刘本良听了涂磊的话一直对涂磊说谢谢两个字,似乎在感谢他替自己解围。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更加的残酷。
刘本良只能遗憾离场。
尽管刘本良在《非你莫属》中受挫,但是他却在节目播出后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有许多人纷纷我刘本良打抱不平,甚至有“80后博士国内求职月薪5000没人要,出国后年薪1.2亿美元”的谣言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
尽管如此,他还是潜心研究着自己的能源项目,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份工作。
但是2021年由于这家公司由于经营结构的变化拆除了研究所,刘本良再度失业。
“如果不出意外,我这一生都会一直研究能源的课题和随机算法的课题。我现在虽然贫穷,但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有的。我的算法一旦研究出来,我可能就会成为亿万富翁。我现在很自由,很快乐,能够发挥我自己的特长,我感觉我在天空飞翔。”但更为深层次的,是时代变化造就的一批现实功利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思维的碰撞。
强烈的落差感让人对于高学历人群有了怀疑。
大家潜意识里都认为高学历人群普遍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公众不过是受到“学习就是为了挣钱”这样的刻板印象的束缚。
许多父母拼命让自己的孩子挤进好的班级、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就是想让他们通过学习上的努力,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
但是刘本良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认知。
可是,事实真的仅仅如此吗?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马尔库塞曾经在自己的一本名为《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似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和集体的需要时,思考、意志自由和反对权等这些基本的批判功能就会被逐渐剥夺。”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当前的组织形式让人们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理想主义者越来越少,功利性思维方兴未艾。
当大家都在适应社会的变化,为自己在社会中找到更好的位置而权衡利弊时,刘本良选择了活在自己的理想里,不考虑外在因素,随时准备好为了自己的科研理想付出一切。
然而这样的人也注定难以被他人理解、难以融入现实社会。
所以,为什么像刘本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越来越不被资本家们所接受?
这才是根本的症结所在。
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刘本良?
不能鼓励、也不能批判。
鼓励意味着挑战世俗规则,这会催生更多的“社会反叛者”、增加社会秩序紊乱的风险。
所以,无论刘本良以后的发展道路如何,我们作为普通的旁观者,只能一边钦佩他的勇气一边等待他最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