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陈独秀【陈独秀63岁病逝,临终前嘱咐妻子: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时间:2024-08-11 17:16:23阅读:

陈独秀【陈独秀63岁病逝,临终前嘱咐妻子:可从速改嫁,但有一事要切记】

陈独秀先生是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党内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为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他先后五次被逮捕入狱,一生铁骨,虽然在革命岁月中也曾犯过错误,但究其一生,奉献居大,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陈独秀不曾向任何反动势力低头过,实是令人钦佩。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卧病在床,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向妻子潘兰珍交代:我死之后,你若是遇到良人,可自主改嫁,但有一事,你要牢记在心……陈独秀笔者今天给大家聊一聊,关于一位才子与平凡女子相爱相知的故事。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10月9日,是安徽省安庆怀宁县人士,他自幼丧父,出生后多由祖父照料,陈独秀称自己的祖父为“白胡爹爹”,由祖父教导,读书认字。

17岁那年,陈独秀不负家里人的期望,考中秀才,次年进入中西求是书院,展现出非常高的才学天赋。

第二年,正值康有为、谭嗣同等爱国志士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变法受到清镇压,谭嗣同等人英勇赴死,以牺牲唤醒国人热血,在当时轰动一时。

正值青春年少的陈独秀大为震动,他向来同情底层人民,对腐朽无能的清感到痛恨,听闻噩耗,陈独秀难以压制内心悲愤,发表了一些“反清言论”,中西求是书院害怕被他牵连,慌忙将他开除。

后来,陈独秀意识到想要救国救民,就必须完善自己,那时中国落后,西方国家则是逐渐开明强大,他设法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在那里得以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熏陶,为日后革命打下基础。

在求学期间,陈独秀通过报社、杂志等读物作为“战略地”,发表诸多爱国言论,还参与辛亥革命,并因此入狱。

但他未曾停止用手中的笔唤醒国人,拯救国家的步伐,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便是由他领导发起。

陈独秀1920年,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在上海创立中国,他们深入到工人阶层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发表《上海工人宣言》,他亲自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通过种种手段唤醒工人的阶级意识,为后来深入人心做了大量铺垫。

只是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革命过程中没有太多借鉴对象,俄国十月革命固然成功,但中国国情与俄国截然不同,因此革命过程中难免出现坎坷,领导人们也有茫然的时候。

1925年,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革命失败。

他与党内其他人开始意见不合,矛盾逐渐加深,到1929年,他和彭述之等人被开除党籍,后来一直保持无党派人士的身份。

我们从后来者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楚地见到陈先生当时提出的一些革命主张是不合实际的,但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能清楚自己一定就是正确的,至少陈独秀从创立到开展革命斗争,其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非是为一己之私,这一点,就足以令人佩服。

被开除出党籍后,陈独秀因为与政见不合,多次抨击当局,惹得蒋介石恼怒不已,对他发出通缉令,他不得不隐姓埋名过生活,这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个对他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女人。

在此之前,陈独秀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是封建制度下的结果,属于包办婚姻,女方是高氏,是个非常传统的女子,只想着相夫教子,老老实实地过生活,跟陈独秀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也很反对陈独秀参与革命。

高君曼后来陈独秀离婚,娶了高氏同父异母的姐妹高君曼,高君曼读过书,接受过思想教育,与陈独秀还合得来,后来陈独秀醉心革命,高君曼嫌他不顾家,两人感情逐渐淡薄,后因此离婚。

1930年,陈独秀正处于人生低谷、落魄之时,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因为革命被人杀害,可想而知陈独秀的内心有多悲痛。

他自己也被通缉,辗转来到上海,化名“李先生”,隐居在上海熙华德路石库门的一座楼房中,当时住在他对面的是一位普通女子,名为潘兰珍。

潘兰珍是个苦命人,自小家境贫困,十几岁时就为了生计进入纱厂当童工,辛苦也就算了,当时纱厂里还有一个工头看上了她,对她百般骚扰。

潘兰珍在那个年代,没有背景的普通女子生活很艰难,她最后被工头强暴,导致怀孕后流产。

工头甚至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而潘兰珍则是无奈地离开纱厂,转而进入一家公司谋生路,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搬到陈独秀的对面安居,两人逐渐认识。

当然,潘兰珍根本就不知道他是陈独秀,以潘兰珍的见识来看,她只是觉得这位五十岁年纪的李先生甚是与众不同,与人为善,知书达理,言谈举止无不透着风骨。

过往的经历让潘兰珍内心隐藏着极大的痛苦,而陈独秀此时举目无亲,亦是内心悲凉,两个心里受伤的人顺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陈独秀同情潘兰珍的遭遇,喜欢她淳朴善良的品质,而潘兰珍则是仰慕他的才学,以“先生”相称。

陈独秀当时陈独秀五十一岁,比潘兰珍大了29岁,两人的结合引来不少非议,可二人依然走到一起。

那时,陈独秀在家里写稿,潘兰珍则是在外打工赚钱,照顾陈独秀的生活起居,闲暇之时,陈独秀便教她读书写字,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爱情的力量反而让潘兰珍觉得很甜蜜。

只是无论相处多久,陈独秀从未告诉过潘兰珍自己的。

就这样过了两年时间,潘兰珍的肚子没有任何动静,她意识到或许是之前流产导致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便向陈独秀央求领养一个孩子,她觉得一个家庭必须有一个孩子才算完整,陈独秀同意了。

恰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人都无力抚养孩子,潘兰珍便从一位患病的女子那领养了一个小女孩,陈独秀为女孩取名潘凤仙。

孩子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诸多乐趣,潘兰珍原本以为,生活将会一直这样幸福、平凡地持续下去。

但在某一天,她把女儿送回南通娘家,待到返回上海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不见了。

潘兰珍慌忙到处打听,找了很多地方都不见陈独秀的身影,她一度感到绝望:自己被抛弃了!

会产生这种想法并不奇怪,那个年代被抛弃的女人多不胜数,她虽然不知道陈独秀的具体出身,但是从他的言行举止就能猜到他绝对不是平凡人,或许自己根本配不上他……陈独秀然而,在10月份的时候,潘兰珍无意中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陈独秀被捕,已押往南京。

到这里,潘兰珍才知道自己仰慕的丈夫是那位著名的革命党人陈独秀,她内心的惊骇可想而知,恍惚间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丈夫一直不肯说明自己的出身,为何他总是撰写各种稿子,这一切都有了解释。

与此同时,在大牢中的陈独秀不由得挂念起潘兰珍,自己被捕之时她们母女不在,等到回来的时候会不会以为自己是个负心汉?

在心底,他对于再与潘兰珍重逢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他一日不归顺,蒋介石就绝不会放过他,潘兰珍一介弱女子,难不成还会从上海赶过来探望他吗?

结果,陈独秀真的小看自己的妻子了。

得知真相后,潘兰珍辞掉工作,把女儿交给母亲照顾,毫不犹豫地踏上开往南京的火车,当她来到南京监狱探望陈独秀时,五十多岁的陈独秀在狱中老泪纵横……后来陈独秀劝她回到上海,至少那里还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活下去,但潘兰珍这回没有遵从,而是在监狱附近租了间房子,就在这里住下了下来,定期去监狱里探望和照顾丈夫。

监狱的看守人员有不少人仰慕陈独秀之名,加上蒋介石一直没有放弃“招安”陈独秀,故此看守人员便对潘兰珍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予方便。

陈独秀被关押了五年,那段岁月,潘兰珍一直不曾离弃。

1937年,狱中的陈独秀和他的书法作品1938年,日军轰炸南京,危及陈独秀所在的监狱,加上当时外界多方面的施压,不得不服软,将陈独秀释放,他从监狱里出来后就当即表示:我与潘兰珍正式结为夫妻。

出狱之后,陈独秀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一直都是穷困潦倒。

穷不是因为他没本事,他才学卓著,一手书法引无数人仰慕,但是他卖字有讲究,不喜欢的人他不卖,甚至一些军官来买字他都会回绝。

其次是因为他这人脾气倔,铁骨铮铮。

出狱之后,曾经开价十万元来招揽他,要他组织一个反对的新党派,被他一口回绝。

陈独秀和潘兰珍晚年的陈独秀身体逐渐患上各种毛病,潘兰珍从无怨言,一直细心照料,随着国内局势动荡,他的三子陈松年带着祖母、妻子、孩子来四川投靠,一家人的生活负担顿时倍增。

但即使生活再困难,陈独秀亦不曾向低头,也未改过风骨。

陈独秀无法容忍他人对自己的作品指指点点,一直不同意改名,此事便没有定论,于是他就不允许家里人动用教育部寄来的稿费,将这笔高达两万元的稿费存入一家中介中,在事情没有落定前不能使用这笔钱。

陈独秀的子孙王明等人曾污蔑陈独秀给日本人当间谍,每月向日本人领取三百元为报酬,如今看来此事真正是无稽之谈,一个在穷困潦倒时都能坚守风骨、对两万元不屑一顾的人,会为了每个月三百元的报酬出卖国家吗?这怎么可能!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患病卧床,弥留之际,他给潘兰珍留下遗言:我死之后,你若是遇到良人,可自主改嫁,但有一事,你要牢记在心,不可用我名义去卖钱,教育部寄来的钱不能动用,生活务求自立。

这位对中国革命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辞世之时仍不忘叮嘱后人不可遗失风骨,怎不教人钦佩?

陈独秀一生绝对无愧于心,在革命低潮时,他犯过错误,很多人都借机污蔑过他,但革命一途本就如同摸黑前行,谁能保证自己每一步都是踩在正确的道路上呢?

陈独秀之墓在监狱的那段时间,陈独秀以笔为剑,曾在书中直言,“恨这世道,盗匪横行,我却无力扫清”,忧国忧民之情日月可鉴。

陈公虽有过,但其功亦是不可估量,其一生铁骨铮铮,令人钦佩。

他的妻子潘兰珍后来也遵从丈夫的教诲,为人坦荡,一生清白,从未用丈夫的名声为自己谋取利益,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性。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