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南宋朱熹【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南宋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

时间:2024-08-11 17:14:50阅读:

南宋朱熹【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南宋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

第一是朱熹将儒家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他将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确立为《四书》,并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四书集注》长期被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值得我们后人认真研究和参考。

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第三就是他著名的理学思想体系了。在讲解他的理学思想之前,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朱熹。

朱熹于公元1130年,出生在宋朝南剑州尤溪,也就是在今天的福建省尤溪县。朱熹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二程”,也就程颢和程颐,他们两兄弟开创了新儒家的理学思想,而直到100多年后的朱熹将理学的思想体系推向顶峰,朱熹也与“二程”合称为:“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都很大,他的理学思想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他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被人尊称为朱子,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

朱熹或称为朱子也是一位多产的思想家。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比西方另一位高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还多出好几倍。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等等。新儒家认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最重要的课本,朱熹将它们编在一起,合称“四书”,而且还为它们作注,他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据说,甚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修改他作的注。

在哲学思想方面,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核心:“理”或称“道”、“太极”

朱熹的理学思想中的“理”有几个方面的思想内涵。

首先,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属于世间万物的本原,是属于宇宙的第一范畴,类似于道家的“道”在理之后是气,气是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气是世间万物所构成的质料。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总之,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其次,理是事物的规律。他认为一切物都有其自己特殊的性,即有理。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和真理。新儒家用“极”这个字表示事物最高的理想的原型。至于宇宙,也应该有一个终极的理。朱熹称之为“太极”朱熹说:“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第三,理是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第四,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在人性问题上,朱熹直接继承了张载和二程的思想。张载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认为人性的善恶是禀气不同所造成的。朱熹也非常认同,在张、程思想的基础上,朱熹又全面论证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

他提出“理”在人未形成之前就浑然于天空,人一旦形成之后便附于人体,成为先验禀赋于人心的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是先天的善性所在,人人皆有,故名“天命之性”人体形成之时,必禀此气,由于气精粗、厚薄、清浊、久暂的不同,就产生了善恶、贤愚、贫富、寿夭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异。它有善有恶,名曰“气质之性”上述二性并存于人身,这就是朱熹的人性二元论观点。

按朱熹理论,就完全解决了性善性恶之争的老问题。朱熹说:论性,要须先识得性是个什么样物事。朱熹赞同程颐的“性即理也”的说法,理当然不会是恶的,所以人性也不是恶的。但是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心即性,到底是“理即性”还是“心即性”,这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派争论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王阳明我们从理与气的关系、理与道德、理与事物规律、以及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分别阐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显然朱熹把程朱理学中的“理”说的更加清晰,并且他将“理”和“气”的关系也进行了明确,也就是“理在气先”同时,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有“理”,那就只能有“形而上”的世界。所以,在我们这个具体的物质世界,必须有“气”,并在气上面加上“理”的模式才有可能。

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朱熹是说出了张载可能要说而没有说的话。任何个体事物都是气之凝聚,但是它不仅是一个个体事物,它同时还是某类事物的一个个体事物。既然如此,它就不只是气之凝聚,而且是依照整个此类事物之理而进行的凝聚。为什么只要有气的凝聚,理也必然便在其中,就是这个缘故。

照朱熹的说法,有一个个体事物,便有某理在其中,理使此物成为此物,构成此物之性。一个人,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是具体世界中具体的特殊的产物。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性,也就不过是各个人所禀受的人之理。一个人,为了获得具体的存在,必须体现气。理,对于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气,使人各不相同。

在汉朝儒家获得了统治地位,主要原因是儒家成功地将精深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朱熹就是这两方面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渊博的学识,使其成为著名学者;他精深的思想,使其成为第一流哲学家。此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绝不是偶然的。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