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技术的突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点点积累,最终会成为你厚积薄发的力量。”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何小东透露,他所坚持了八年、生产无PVA织布的课题,已经通过了实际生产的验证,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在此之前,提起何小东,人们总是将他与“世界最细纱线”关联起来。2013年,何小东和他的研发团队攻克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研制出700英支的纱线,创下了全球最细纱线的记录。有趣的是,如何鉴定700英支纱线还一度难倒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何小东从未停止探索。在单位的支持下,何小东在2010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定下如何研制无PVA织布的课题。据了解,纱线在机械高速织布之前,行业一般会通过上浆增强其耐磨性能。然而,浆料中含有大量的PVA(聚乙烯醇),富含PVA的工业废水即便经过处理,日积月累也将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PVA难以被生化降解,使得印染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值较高,PVA的生物降解需氧量与化学降解需氧量的比值太小,远低于环保要求,属于不洁浆料。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PVA已经被禁止使用。
何小东从业多年,越来越意识到推动无PVA织布的重要性,他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技术改进,在保证面料质量的前提下省去上浆工序呢?”经过八年的研究,课题终于取得突破,经过实际生产,何小东的理论通过验证。“纺纱的原材料、纱线的结构去优化。经过上千码的织布试验,证明我的方向是没错的,接下来就是实现量产以及其应用设备的配套到位。”要实现无PVC上浆,则要求纺织企业具备先进的设备,以及无PVC印染相关过硬的技术。何小东曾表示,“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免上浆纱线的研发只完成了50%,要攻破剩下的50%,还需要一段很漫长的路,这段路也将更难。”要实现无PVA织布的研制,光靠何小东的纺织工程专业,并不足够。“这个领域没有前辈可以给你借鉴,全都靠你自己慢慢摸索。”何小东经常一个人琢磨研究至深夜,翻看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材料,但他也偶尔会觉得,自己很“无助、孤单”
何小东研发出来的技术,终究需要设备配合方能实现量产。将企业生产比作一条道路的话,用他的话说就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办法是“用自行车走”,未来机器实现量产,才算得上是“用汽车走”
只是这条道路并不好走。“难度比我想象中大。我的工艺已经探索出来了,但没有合适的设备能够实现。去跟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设备供应商聊,人家根本不理你,觉得你提出来的需求根本无法实现。”何小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