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张九龄简介【诗人张九龄,唐朝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

时间:2024-09-15 23:18:03阅读:

张九龄简介【诗人张九龄,唐朝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

唐朝自信开放,包容大度,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阳刚之气、令人倍感自豪的朝代。

开创唐朝盛世的不是别人,正是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描写的唐明皇,当然,那时的唐明皇还不是诗里的样子,而是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唐中宗初年进士,历经中宗、武周、睿宗、玄宗四朝,唐玄宗时官至宰相。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是荒凉、艰苦的地方,犯了罪的人常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张九龄能够从如此落后的地方走出来考中进士,并最终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一方面说明他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也说明唐玄宗慧眼识珠。

张九龄没有辜负唐玄宗的器重和信任,任宰相期间,他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整顿了吏治,朝廷面貌焕然一新,大唐王朝继续保持强盛状态。

但是,表面的歌舞升平其实危机四伏,平静的水面下却暗流涌动。

朝廷内部,李林甫嫉贤妒能,阴险狡猾,这个人有些本事,但人品实在不咋地,凡是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但与人交往时,这人却总喜欢说些别人愿意听的话,脸上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常怀害人之心,“口蜜腹剑”说的就是这个家伙,张九龄作为一个刚直不阿的君子,最终被李林甫谗言陷害,罢相贬官,郁郁而终。

唐帝国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辽阔的国家,为了加强对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管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设置了十个边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初衷虽好,但各地节度使雄踞一方,尾大不掉,中央政权对其控制力越来越小。张九龄被罢相后,李林甫上位,把持朝政大十九年,期间安禄山为了保命和升官,认杨贵妃为干妈,并成为统领范阳等三镇的节度使,权重一时,最终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对于安禄山的反叛,张九龄也是有预见的,在一次安禄山和突厥、契丹的战争失败后,张九龄见到了他,凭着自己多年炼就的火眼金睛和惊人的洞察力,张九龄看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断言此人必反,并建议唐玄宗杀了他。可惜,唐玄宗没有采用张九龄的建议,放虎归山,李林甫当了宰相,张九龄被罢相贬官,最后病死,唐玄宗志得意满,沉醉温柔乡里,身边没有正直谏诤之人,尽是阿谀奉承之流,终于酿成大祸。

张九龄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具有远见卓识,他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在他担任宰相的几年时间里,唐玄宗正是因为采纳了他的建议,唐王朝才继续保持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局面。选取京官中贤能之士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培养行政经验和处事能力,同时,选调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进京为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信任。张九龄提出的官吏迁调制度,为以后历代借鉴依循,直到今天还被沿用。

虽然张九龄被李林甫等人谄言陷害罢相贬官,但是唐玄宗从心里并没有彻底忘记他,张九龄的风采深深印记在他的脑海中,以至于每当有人向他推荐人才,他总要问“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安史之乱中,唐玄宗被迫逃亡蜀地,途中想起前宰相张九龄的苦口良言,感时伤事,痛哭之后,派人到张九龄家乡祭奠,并安慰其家人,追悔莫及,为时晚矣!

是非成败俱往矣,张九龄在政治上的功绩留在了历史教科书上,他的诗歌却永久流传,被当世及后世的人们传诵。那首《望月怀远》总在某些时候被人们记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首诗写于张九龄被罢相贬官荆州长史之后,尽管仕途坎坷失意,但是整首诗却不见颓废之情,而是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清新淡雅、幽静缠绵的情感,读来不但让人感觉意境开阔,而且韵味深长。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