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江苏盐城,街道上人们肃穆而立,用最高礼遇迎接归乡的英雄。
试飞员,特别在这个“试”字。一架新型飞机在正式使用前需要进行一系列试验性飞行,以确定飞机各项性能的边界及安全极限,直到最后定型列装部队。
从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成功飞上蓝天,到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三代机歼-10跨越腾飞;从空警-2000鲲鹏展翅,到歼-15航母亮剑;从歼-20隐身列阵,到轰-20蓄势待发……仰望共和国的蓝天,中国战鹰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令对手胆寒。
试飞员,他们言语朴实、直率坦诚,没有任何掩饰和扭捏;他们的笑声是那样的爽朗,没有任何顾忌和遮拦。同他们相处,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是人群当中最真诚、睿智、勇敢,同时也是最容易沟通、最具有献身精神的那一部分人。
国际航空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无比艰难。”由此可见,试飞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当试飞员跨进一架从没有人驾驶过的新型飞机时,无疑把生命当做了试验,交给了未知。他们驾驭桀骜的战鹰冲入蓝天时,不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但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人在飞机在!
硬闯出一条路2001年6月,在纪念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0周年的庆典上,试飞老英雄吴克明已70多岁,但有飞行员的身体底子,看起来很健硕。被问及当年的试飞情形时,他笑着说:“那时和现在可没法比,因为空军刚组建不久,又正在抗美援朝,飞行员都一门心思想着升空作战,没有人愿意去搞试飞。”当时新中国航空工业刚开始创建,只能修理飞机,而修理好的飞机却没有试飞员进行出厂试飞。但前线却急需补充作战飞机!怎么办?只能从空军临时借调飞行员进行出厂试飞。
被调来的3名空军飞行员都没试飞过飞机,也没有人带教。他们靠智慧与胆识,以不惜一死的拼命精神,在短短9个月就将473架修理修复的飞机送上蓝天,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1956年7月19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由吴克明首飞成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吴克明战斗起飞达数百次,直接参加空战10余次,曾击落美军F-86战斗机2架。血与火的战争考验,不仅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还使他的飞行技术经过战斗洗礼而更加精湛。
他也由一名普通飞行员,迅速成长为师里的战斗骨干。不过,刚开始得知被调去试飞的消息时,吴克明感到相当意外,他说:“当得知要调我去当试飞员时,打心里不愿意去。可我是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1956年7月19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由吴克明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一跃跨入喷气时代。当问及吴克明当时的感受,他感慨地说:“当飞行员时,我最大的心愿是驾驶国产战鹰保卫领空。成为试飞员后,我就敢飞最危险的课目、飞出战机的最佳性能。”随后,吴克明又进行一系列性能检测试飞,其中包括各种极限飞行。特别是在试飞过载试验时,既没有资料可以参考,也没有他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自己去摸索。他以忘我的战斗牺牲精神,冒着机毁人亡的风险飞出8个g的过载,一次试飞3次发动机空中停车等极限课目,硬是闯出一条新中国的试飞之路,助推中国空军跨入喷气时代。
“如果跳伞就前功尽弃了”翻开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发展史,王昂是一个闪光的名字,由他试飞或者担任领军重任的定型飞机数量超过20种,为中国航空科研、制造、试飞事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卓越贡献。
“科研试飞英雄”王昂在他看来,没有试飞员,再好的设计也无法真正变为合格的装备。
在歼-8长达8年的设计定型试飞中,王昂先后遇到飞机起飞后机身伞舱和设备舱着火、飞机颤振、发动机意外停车等高危险情,都化险为夷。特别是在空中遇到机尾冒烟窜出火焰的重大险情时,王昂临危不惧、没有选择跳伞,凭借非凡胆识和过硬技术,驾机迫降成功,保住了唯一的一架样机。
当问及王昂,指挥员都下令“跳伞”了,您为何没跳?“我根本没想到跳伞”,王昂说,“这架飞机是独生子,就这么一架,如果我跳伞了,就前功尽弃了。”这就是试飞员和飞行员的区别。
王昂解释说:“试飞与飞行,不仅不是同一个概念,更不是同一种评价标准。一个好的试飞员,不仅要会飞,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么飞。试飞员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在试飞过程中必须拿到精准的数据,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尽可能不浪费任何一个起落。”但王昂对试飞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试飞员,勇敢是必须的,但只有勇敢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控制风险的敏感性、冷静坚毅的性格、完备充分的知识结构。”“就是摔我也会把飞机摔在跑道上!”从二代战机到三代战机是一个大跨越,这步跨越带来的是思想、理论、技术和理念上的重大冲击和变革。同时也意味着,试飞员要承担更大的试飞风险。
雷强,是另一个在航空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他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三代机歼-10首席试飞员。
空军首批试飞专家、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作为试飞小组成员,雷强从歼-10设计阶段介入一直到首飞,用了整整10年时间。为了歼-10试飞,雷强曾赴国外一家飞行试验研究院学习培训。学成归国后不久,战友卢军在一次尾旋飞行中意外牺牲。
此时,该项工程的首席试飞员中,能够完成尾旋飞行的只剩下雷强一人。
2018年11月7日,歼-10战机在珠海航展上进行特技飞行。图来自人民视觉1998年3月23日,首架歼-10战机在起飞线上,蓄势待发。按国际惯例,一款新型战机的新技术采用率一般不超过30%,而歼-10战机新技术采用率高达60%以上,这在世界航空史上前所未有。
这也意味着风险空前——到底能不能飞起来?最后能否飞回来?
试飞现场,笼罩着泰山压顶般的沉重气氛。
关闭座舱盖后,雷强感觉到自己剧烈的心跳。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雷强驾机呼啸直射天空,飞机上升到预定高度,他按首飞试飞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动作和科目试飞。18分钟后,当这架浸透了千万航空人心血和汗水的战机平安落地那一刻,现场沸腾了。
虽然这次飞行只用了18分钟,但对于雷强和科研人员来说,却是那样的漫长;对于中国航空事业来说,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雷强用生命的承诺创造了历史——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
最危险的试飞科目之一极限试飞是最危险的试飞科目之一,每一次临界试验,都是与死神的惊险博弈。
一种新型战机的飞天之路,其实就是试飞员必须要杀出的一条试飞“血路”“每往前飞一步,死神就离你近一步。”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抵近生命极限的惊险飞行中,李中华创下了目前歼-10飞机的飞行最快纪录——每小时1453公里,不仅保住了国家财产,更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英雄试飞员”李中华作为试飞员,李中华遭遇过几十次空中险情,高空飞行中发动机停车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歼教-7装备部队后,使用过程中“失速尾旋”事故频发、严重威胁飞行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中华和战友李存宝肩负起飞“失速尾旋”的任务。
“1998年5月18日,我俩上面飞的时候,按照计划要飞左螺旋。当按照程序进到左螺旋之后,飞机刚刚转了半圈,结果飞机突然间嘭的一声响,飞机滚过来以后,向右边急剧地转起来了,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它嘭的一声响,就把发动机给憋停了,然后我们两个是倒飞螺旋里面,倒悬在座舱里面,座舱里面尘土飞扬的。这种时候,倒螺旋转的方向和人的感觉是反的,判断是反的。在当时我们两个要做的事情,首先要把这个飞机从螺旋里面改出来,而不是启动发动机。”由于歼教-7是单发飞机,发动机停车后,飞机供气、供压等生命保障系统也都受到直接影响。
“供气、供压这个系统故障了,瞬间座舱里面,就被霜全部结住了,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我在前舱,一边操纵飞机,一边用手套在我左前方的玻璃上擦出一个小孔来。”据李中华描述,自己就是靠这个小孔加入航线,最终把飞机给落下来的。
2007年,李中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2017年7月28日,李中华获得了军人至高的荣誉——首批“八一勋章”,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为他佩挂勋章、颁发证书。这是试飞员群体的最高荣誉!
荣誉的背后,是以李中华为代表的试飞员群体在未知领域奋飞、并以生命热血写就的。
一颗强劲的“中国心”航空发动机被誉为是飞机的“心脏”,由此可见其在航空工业产品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航空发动机是当代高密集技术的集合体,因而世界上只有美、俄、英、法、等几个国家掌握其核心技术。面对紧迫的国防需求和世界航空大国的技术封锁,中国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依靠自己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航空界认为,航空发动机不仅是设计出来的,还是试验出来的。经过一系列严格考核选拔,最后确定由空军首批试飞专家、空军特级飞行员毕红军担任“太行”发动机的首席试飞员。
尽管首飞非常成功,但后续实验试飞任务更加艰巨。因为试验试飞也是暴露问题的阶段,在“太行”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曾遇到过各种技术问题和故障200多项。
毕红军在试飞过程中先后遇到风扇第一级工作叶片断裂、涡轮后支点滑油回油温度高等重大故障缺陷。特别是在一次试飞过程中,出现了空中停车的重大险情,毕红军沉着冷静,处置果断,凭借过硬技术,单发一次着陆成功,不仅保住了新型战机和试验发动机,而且保住了宝贵的试飞数据,为后续的研制和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凝聚着几代航空人心血的成果,向世界表明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已经实现了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历史性跨越。
从此,中国第三代主战飞机有了一颗强劲的“中国心”!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试飞员的每一次试飞无疑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试验,因此,他们被称为是和平年代离死亡最近的人。
试飞英雄黄炳新,在首飞歼轰7“飞豹”临上飞机前,将一封遗书交给组织,遗书里只写了三句话——即使我这次牺牲了,为国防的发展也是值得的;里面的钱是我牺牲前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家里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试飞员鹿鸣东在试飞引起歼-8超音速振动的原因时,面对超音速状态下飞机可能随时解体的高风险,他坚定地说:“对我们试飞员来说,生死问题早已解决了。设计师要求怎样试,我就去怎么飞。”试飞员刘刚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导致飞机空中解体,他和心爱的战机一同融入蓝天……最令人痛心的是,安葬刘刚时竟没有烈士的遗体,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痛?妻子张淑芳含泪在丈夫的骨灰盒里放了一架飞机模型,她对刘刚的战友们说:“刘刚生为飞行,死为飞行,就让飞机与他做伴吧!”翻开空军试飞部队60多年的荣誉史册: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余架国产新机。据不完全统计,空中各种历险3000余次,果断处置随时可能发生机毁人亡重大险情400多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有4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获“一级英模”勋章;有29名试飞员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挚爱的蓝天……谈到试飞员如何看待试飞风险时,新一代战机首席试飞员付国祥说:“生和死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生就是耕耘,死就是收获,人生就是劳作于耕耘和收获之间。”他对生命现象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诠释。
新一代战机首席试飞员付国祥完成首飞成功归来其实,试飞员们是最热爱生命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生命的宝贵,所以他们特别珍惜和善待每一天。试飞员同你和我一样,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不同的是他们境界更高些、意志更坚些、心理品质更强些。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由此可以看到,在试飞员群体中凝结着一种强军报国、铸梦蓝天的试飞精神。这种试飞精神是战斗精神与奉献精神的高度统一,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更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