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未完成却影响深远的名著讲演出来的一本书看书如同在听其讲学一本书读懂300年学术史晚明的20多年,清代,民国12年,是为300年。
本书原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清华等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成书后共分十六讲。中国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藏有题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清华学校讲义”一册,现存第一至十二讲内容,经过与当时听讲者回忆的对照,应即为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讲义原本。
清廷政治一日一日的混乱,威权一日一日的失坠。因亡命客及留学生陡增的结果,新思想运动的中心,移到日本东京,而上海为之转输。其时主要潮流,约有数支:第一,我自己和我的朋友。继续我们从前的奋斗,鼓吹政治革命,同时“无拣择的”输入外国学说,且力谋中国过去善良思想之复活。
第二,章太炎炳麟。他本是考证学出身,又是浙人,受浙东派黄梨洲、全谢山等影响甚深,专提倡种族革命,同时也想把考证学引到新方向。
以上几个人,各人的性质不同,早年所受教育根柢不同,各自发展他自己个性,始终没有什么合作。要之清末思想界,不能不推他们为重镇。
2.《先秦政治思想史》新国新民,易世易天下墨家学说对梁启超影响至深,他曾说:“我是心醉墨学的人,所以自己号称‘任公’,又自命为‘兼士’。”1922年10月下旬,梁启超往东南大学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11月21日突发心脏病停讲。后将讲稿整理为《先秦政治思想史》。
3.《佛学研究十八篇》第一个校点本梁启超晚年佛学研究的代表作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作了扼要的阐述倘若有人问佛教经典全藏八千卷,能用一句话包括它吗?我便毫不迟疑答道:“无我,无所。”再省略也可以仅回答两个字:“无我。”因为“我”既“无”,“我所”不消说也无了。
怎样才能理会得这“无我”境界呢?我们为措辞便利起见,可以说有两条路:一是证,二是学。
佛教所说的叫作“法”倘若有人问我:“法”是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就是心理学。”——梁启超5.《新史学》为国民著史,为今人著史,“史界革命”之魁首“史学者,学问之最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心之源泉也。””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20世纪初,梁启超首倡“新史学”,主张扩张史学范围,为国民著史,为今人著史,由此引发的学术震荡,在现代中国学界影响深远。本书收录了梁启超在1902年前后提倡“新史学”、“史界革命”时期的史学著述四种,即《中国史叙论》、《新史学》、《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国地理大势论》。此次整理,本着兼顾原刊本与校录本的原则,精编精校。并附有专业导读,解读梁氏“新史学”的学术渊源与改易情形,以助于重现经典的光泽。
6.《新大陆游记》一次从“乡人”到“世界人”的旅行在日本的四五年间,梁启超出访檀香山、澳大利亚和美国,已由一个“乡人”变成了“世界人”尤其是1903年2月至10月,流亡中的梁启超从日本横滨起航,经温哥华、蒙特利尔,到美国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等地,11月,由北美返回日本横滨。在日记基础上整理出版北美见闻《新大陆游记》。
8.《新民说》对国家普及公民教育十分有益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用洋洋12万字的《新民说》,全面探讨了国民性改造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新民说,也构建了一幅现代中国理想新民的图景,如有公德也要有私德;有进取精神也要尚武;有权利观念也要有义务观念;有自尊也要有毅力;合群也讲求生利分利。由这些新民组成的国家,是充满民气的国家,也是最具有政治能力的国家。
9.《中国上古史》梁启超备受期待的未完成的中国通史上古部分首次整理出版《梁启超论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先生论述先秦的政治思想背景及发展,分为序论、前论、本论共二十三章,涉及天道的思想、民本的思想、封建制度、阶级制度及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思想。附录为先秦政治思想,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梁启超论儒家哲学》在本书里,梁启超先生对儒家哲学做了详细的解读,对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孔子的理论和人生发展也进行了论述。另对两位儒学大家王阳明和戴东原的哲学思想做了重点剖析。
每日一书《人是机器》每日一词《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