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一位72岁的老人走向金色大厅的最前面,郑重接过“七一勋章”
他曾是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是领导干部忠诚廉洁的典范。同时,他也是革命先辈李大钊的孙子、李葆华的儿子——李宏塔。
从李大钊到李葆华,再到李宏塔,李家的一部家史,俨然就是人百年来前仆后继英雄史诗的缩影,亦是红色精神的百年传承。
图李宏塔1927年4月28日,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惨遭反动军阀绞杀,英勇就义。
李大钊牺牲后,妻子赵纫兰带着李星华、李炎华、李欣华几个孩子离开北平这个伤心地,返回河北乐亭老家生活。
就在回老家的路上,赵纫兰心中充满牵挂地念叨着:“葆华现在在哪里?”图赵纫兰李葆华是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长子。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军阀张作霖将李大钊视为仇敌,下令逮捕李大钊。李大钊面临生命危险,却依然选择继续留在北平,住在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兵营,领导革命工作。
其他的弟弟妹妹们年纪尚小,李大钊不方便公开露面,17岁的李葆华就作为父亲的通讯员、联络员,给他带去每一天的书信与报纸,让父亲得以了解最新的资讯。
倘若有人想当面见李大钊一面,也是通过李葆华代为转达。相比起少不更事的弟弟妹妹们,李葆华为保护父亲做了不少事情。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如往常一样正在苏联大使馆静心写字读书,张作霖却罔顾国际规定,派大批冲了进去,将李大钊及其家人抓捕入狱。
正巧当时李葆华参加学校组织的清明踏青活动,没有与家人待在一起,否则他也无法幸免于难。
图李星华、李大钊被捕后接受审讯时,审讯官指着李大钊的女儿问他:“她是最大的孩子?”除了李葆华之外,李星华就是几个孩子里最大的姐姐。
李大钊与李星华都很默契地选择保护他们的儿子与哥哥李葆华。
审讯庭上,李星华抢着回答:“是的,我是他最大的孩子。”审讯官呵斥率先答话的李星华,坚持要李大钊回答。李大钊镇静自若,面色平静地回答道:“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图沈尹默先生他与李大钊先生在北大共事多年,二人经常共同出席友人的宴席和聚会,关系十分密切。
4月李大钊被捕之前,兼任北京孔德学校学长的沈尹默特意将在该校读书的李葆华叫来,叮嘱他向父亲转达关怀:“张作霖要来了,转告你父亲,一定要小心,张作霖这个红胡子是不眨眼的啊。”遗憾的是,沈尹默终究还是“一语成谶”,李大钊最终没有逃出张作霖向革命者伸出的屠刀。
李大钊被捕后,沈尹默先是将李葆华安置在城外,之后又设法将他带回北平城内,将他妥善安置了一个多月。
图李大钊先生4月28日李大钊从容赴死,他牺牲的消息传来,人人哀痛。
沈尹默和其他几位北大同事商量后,决定将这一消息告诉李葆华。沈尹默出面,向李葆华讲述父亲就义的遭遇,劝慰他:“令尊大人是为主义而牺牲的,本是预先有觉悟的.”李葆华听完这番话,未发一言,整个人表现出出奇地镇定。或许是生在革命之家,他自己也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走上革命道路,对于父亲的精神与使命,已经长大的他心知肚明。
李葆华翻看关于父亲李大钊牺牲的报纸,随后默默退了出去。
图李葆华李大钊身份特殊,即使在他牺牲后,其家人被释放出狱,恢复自由,但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监视,其子女的生命安全依然会受到威胁。
尤其是已经走上革命道路的李葆华。
为保护李葆华的安全,沈尹默等人并未安排他回家乡,与母亲和兄弟姐妹团聚,而是让他到日本去。
图沈尹默致李葆华函在日本期间,李葆华加入,继承了父亲李大钊未竟的革命事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葆华毅然选择辍学,返回日思夜想的祖国,参加反日爱国斗争。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葆华都奋战在战斗前沿,历任河北省委京东特委宣传部部长、山西省工委组织部部长、晋察冀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央华北局委员等职。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传承着父亲的精神。倘若父亲李大钊在世,也必将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他也代替父亲李大钊看见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图李葆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李葆华先后被任命为水利部副部长、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等职。
三年困难时期,李葆华调任安徽省委书记兼安徽省军区第一政委。
他第一时间将百姓生活放在心上。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李葆华最关心的就是居民的粮食问题,普通百姓们能不能吃饱,这在他心中是最重要的。
图李大钊生前影像这一点像极了父亲李大钊,当年李大钊在北大工作,收入不算少,但在他去世后,家中仅剩的财产只有1块大洋。
只因为李大钊常常不顾自己,将手里的钱财用来帮助改善别人的艰苦生活、亦或者是去支持党组织的活动。
只要有哪个穷学生向他开口求助,李大钊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忙,以至于他每个月工资没剩下多少,欠条倒是收了一堆。
蔡元培校长看不下去,直接每个月从李大钊的工资中拿出50块大洋交给他夫人,以维持家中的开销。当然,这些对李大钊仗义疏财的品格并未有丝毫影响。
这也使得当年在他牺牲后,只好以公众募捐的形式举行公葬,但令人可敬的是他身后依然深受敬意,安葬李大钊时,就连汪精卫也捐了1000块大洋。
李大钊总是这样关切惦记着普通人,即使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图李葆华与周总理在一起作为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亦是如此,他就任安徽省委书记后,没有宣扬自己的身份,而是先借了一个粮本,自己拿着粮本到粮店买粮食去。
按照规定,每人每月可以领取7斤大米、3斤红薯干,但当时营业员却给了他3斤大米、7斤红薯干。
这让李葆华迅速发现百姓在饮食上的问题,并很快解决问题,让百姓们都能吃饱肚子。
这件事很快在百姓中间流传开来,大家都称赞他是为百姓做事、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并笑称他是“微服私访”
李葆华认真表示:“我没有搞过什么‘微服私访’,下去不浩浩荡荡就是了。”在和平年代,李葆华总是提起:“看到今天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父亲一定会笑慰九泉的。”图李葆华与家人李葆华与夫人田映萱育有四子,其中次子李宏塔与祖国同龄。1949年5月,新中国成立的5个月前,李宏塔出生。
建国初期,李葆华夫妇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工作极为繁忙,他们将国家事务放在个人家庭之前,无暇照料刚出生的孩子。
李宏塔出生19天时,就被送到一家市民托儿所,直到6岁时才被接回家。
从记事起,父亲李葆华就很少跟他讲人生道理。李宏塔后来回忆时说:“父亲对我们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规定,更多的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常用祖父的事迹教育我们,说祖父为革命英勇牺牲,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并不代表任务完成了,革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要我们严于律己,不断进步。”图李宏塔事实上,李葆华也常常回忆起父亲李大钊对他的教育。
李葆华犹记得,当年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带着全家人从北京回家乡河北。
那时李葆华年纪还小,只有10岁。回程的路上,李大钊并没有选择离家较近的昌黎火车站下车,而是一路辗转,带着孩子们乘船、过山、在友人家中寄宿,历经几日时间才返回老家。
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李葆华长大后回忆起往事,充满感慨地表示:“父亲之所以带我们乘船又上山,我想他主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成‘遇山不愁,逢水不惧’的人。”等李葆华自己也成为父亲,他一如当年的李大钊,用身体力行教育自己的儿女。
图李大钊1965年,16岁的李宏塔报名参军,在部队里,他从不喊苦、不喊累,一肩挑起重担,成为一众战士中的佼佼者。
从部队退伍后,苏李宏塔被分配到安徽省合肥化工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扎根基层,始终很努力地工作。到1978年,李宏塔被任命为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才开始走上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岗位。
自1981年起,李宏塔已经是副厅级。
按照当时的规定,李宏塔这样的领导是可以住进7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的,但李宏塔还是带着家人住进55平方米的两居室。
李宏塔说:“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我已经比一般群众强太多了。”关于这一点,父亲李葆华很支持他。
在他们眼中,最重要的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不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奢侈生活。
图李宏塔1987年时,李宏塔被调任为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他去北京开会,先回到家看望父母。
李葆华看到他很吃惊,李宏塔这才解释是开会顺路。他没想到,父亲李葆华开始批评他:“既然开会就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回去才能抓贯彻落实!你回家干什么?民政工作,就是直接做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工作,一定要深入一线,真正了解群众生活。”作为父亲,李葆华怎么会不想念儿子,但他也希望看到,儿子为领导,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
李宏塔谨记父亲的教导,很快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接下来几十年的工作中,李宏塔就坚持这一点,他常常深入到百姓中去,了解百姓的生活。
安徽许多的市民都很熟悉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领导。
或者说,在百姓面前,他不是那个身份加身的领导,只是一个蹬着自行车、穿着朴素衣服的老大爷。
图李葆华2005年李葆华在北京与世长辞。
李宏塔接受采访时被问道:“你父亲给你们留下了多少遗产?”李宏塔毫不犹豫地认真答道:“我们不需要什么遗产,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够了。”祖父李大钊、父亲李葆华都已经逝去,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李宏塔始终在践行着这种精神。
可偏偏在2005年,部门竟然收到一封举报信,举报的内容是,而举办的对象竟然是几十年如一日简朴的李宏塔。
迅速展开走访调查,可他们看到的事实与举报内容截然相反。
等调查结束后,原来李宏塔根本没有的行为。相反,他得到的是更多人的敬佩。
图李宏塔2021年6月,李宏塔被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他说:“我要把勋章捐赠给李大钊纪念馆,由纪念馆负责展览,纪念李大钊同志,纪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只愿已经牺牲的李大钊先生,得见今日祖国之山河,一如李宏塔所言:“祖父李大钊的愿望实现了。”他们所牵挂的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终于盼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