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傅莹【1988年,女翻译傅莹在挪威首相面前出现失误,邓小平一句话解尴尬】

时间:2024-12-22 17:33:30阅读:

傅莹【1988年,女翻译傅莹在挪威首相面前出现失误,邓小平一句话解尴尬】

1988年,时任挪威首相的布伦特兰到中国进行访问。

她是挪威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从1981年首次担任首相后,又在1986年、1990年和1993年连任了三届。布伦特兰不仅具有杰出的政治领导力,在国际上备受赞誉,而且个人魅力极强。

这样一位备受本国人民爱戴和世界各国认可的国家领导人,却对邓小平同志十分敬仰。布伦特兰在访华计划中,特意提出要会见邓小平。

当时邓小平年岁已高,已经从国家领导职位上退了下来,按理说这场会见“不是很有必要”

当时,布伦特兰还兼任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一直积极响应着国际组织的政策指导。在挪威方面的强烈要求下,又考虑到布伦特兰在国际上的声望,邓小平还是接受了这场会见。

此时,邓小平84岁,而布伦特兰48岁。

会见时,女翻译家傅莹担任邓小平的随身翻译。

傅莹毕业于北外,后来因自身实力过硬,被外交部遴选上后,便进入外交部工作。后来,傅莹还被外交部送往英国进修,拿到了英国肯特大学的硕士学位。这些足以可见傅莹当时就十分优秀。

从英国回来后,傅莹便被邓小平点名,成为他的随身翻译。

现在的傅莹,被称为“外交铁娘子”,而拥有类似称谓的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德国总理默克尔。

然而1988年的傅莹不过35岁,虽说刻苦努力,也十分优秀,但毕竟年轻,在外交工作上的经验也不足。因此在这场高级别的会谈上,她出现了一个“大失误”

在邓小平和布伦特兰的会谈前半部分,傅莹的翻译表现都十分不错。她能精准地理解邓小平的意思,再用得体大方地语言迅速传达给布伦特兰。正事谈得差不多了,邓小平打算聊点轻松简单的话题,拉近双方的关系。

于是他朝面前这个“晚辈”首相感慨道:“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傅莹也立刻翻译邓小平这句话。当时,傅莹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人一紧张,思维就有些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傅莹则硬是将邓小平说的84岁,翻译成了48岁!

这话一说出口,傅莹其实就立马反应过来了,但经验不足的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补救。说句抱歉,重新翻译一次,会不会显得更不专业,反而把一个小错误放大了?正在傅莹紧张得不知所措,慌张得快要流汗时,邓小平却接过了话。

他语气轻松地笑道:“好咯,我有返老还童的法术,竟然一下与夫人一样年轻了!”布伦特兰夫人也随即附和笑道。很显然,这句话不但把傅莹的失误非常自然地被掩盖了过去了,还顺带夸赞了一下布伦特兰年轻有为。后来,布伦特兰在同中国客人见面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地提到这个小插曲。

我们提到外交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周恩来总理。的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少外交事务都是周总理在主要负责,他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上众多的外交会议,他身上那种温和儒雅与大方睿智的气质,让他成为“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而提到邓公,我们首先想到的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些伟大创举。事实上,邓公的外交表现是不凡的。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以意识形态为分界线分成派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直对我国大力实行封锁包围。后来,随着美苏冷战格局形势的变化,以及中美两国国内发展的需求,互相不对付的两国关系渐渐有了缓和的迹象。

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的交往就渐渐多了起来。当时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消息传向世界各地时,引起外界巨大震惊,甚至还带着一丝“怀疑”

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同志,自然需要做出一个表态,不仅是给美国,也是给世界一个态度。于是,在中美宣布建交不过1个月,1979年1月底,邓小平便率领代表团开始了为期10天的访美历程。这时候正值中国春节,在这一时间点访美,足见中国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不过,在当年中美关系上,可不是中国在剃头担子一头热,美国也十分重视。相关资料记载,美国总统卡特在那天早上5点钟便爬了起来,迅速赶到办公室,就是为了能在邓小平到来前,再熟悉熟悉这个人物的信息。

而卡特那份厚厚的信息资料中,不仅包含了邓小平的生平履历、兴趣喜好,还有对邓小平这个人的个性评价。

邓小平的访美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而他也以其亲切洒脱的形象赢得美国国民的好感“美国刮起了邓旋风”则是当时用来形容邓小平在美国的忙碌与影响力。这时候,中美两国关系可以说得上是在“蜜月期”

邓小平却笑道:“我看不到两国之间的危险,蜜月关系会继续存在。”在访美期间,卡特总统的顾问布热津斯基也办下家宴招待邓小平夫妇。宴会上一片和谐,笑声、酒杯相撞声悦耳动听。

美国人这句话其实讽刺和挑衅的意味十分明显,就差直接批评一句“中国人目中无人,妄自尊大”了。

不过布热津斯基这番话说得不太中听,但当时却是在家宴上,整体气氛也比较轻松自由,加上宴会过半,大多数人在酒劲下,状态都松弛了不少。要是我们严肃地否定这个说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反而有小题大做的感觉。

但作为一国领导人,自然不能任由国家和民族遭到这种曲解。于是,邓小平以他一贯的自信而温和的语气说道:“其实应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自然是法国的饭菜最好。”中国和丹麦早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便建立了外交关系。虽然两国地理位置相距甚远,但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1986年,丹麦首相施吕特曾率领丹麦代表团一行人访问中国,当时邓小平在接见了丹麦一行人。

施吕特此前在接受中国官方媒体采访时就曾说道:“丹麦希望成为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冠军”这句话可以看出丹麦对中国释放了极大的善意。

在这次会谈中,邓小平也对这件事进行了肯定的回应。

他幽默笑道:“你们已经当上了冠军,只是我还没有制作一个奖杯。但只要我们这样合作下去,总有一天,我会送你一个奖杯。”这句话说得也十分巧妙,既肯定了丹麦对中国的积极感情,又给出了中国的态度。当时会场上的人员也被这句幽默的类比逗笑。

在正式会谈快结束了时,邓小平对施吕特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过几年还能来中国看看中国的发展变化。

施吕特则回复自己下次会骑着自行车来,因为丹麦人特别喜欢骑自行车锻炼身体。邓小平也顺着他的话回应道:“中国和丹麦的自行车都很多!”在最后,邓小平转过身子拉近与施吕特的距离,他说:“以前一位丹麦朋友告诉我,你们国家的助听器质量最好。”施吕特点头承认道:“助听器是丹麦主要出口产品之一,质量确实很不错。”邓小平则指着自己的左耳笑道:“我的这只耳朵有点背,之前用的就是丹麦产的助听器,我们又有了两个共同点——自行车和助听器!”会厅再次响起笑声。

邓小平在外交上,诸如此类的表现还有非常非常多。在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中,比起正襟危坐,用词拘谨的外交姿态,邓小平更喜欢用亲切的语气,生活气的类比,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中国的态度。

他还曾在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会见时,看到他的一对女儿,直接俯身亲切问道:“你们可以叫我邓爷爷吗?”等到两个可爱的小女孩点头后,他显得十分高兴,直言:“那我们就认亲了!”邓小平经历了中国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一穷二白的奋斗年代,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新时代里,邓小平也清楚优秀的国家领导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他的身躯虽然并不伟岸,人格与魅力却是巨大的。他身上的那股中国人独有的温和与风趣,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魅力!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