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弗洛伊德是一位经典心理学大师,真正的学术明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然而,法国作家米歇尔·翁福雷透过《一个偶像的黄昏》一书告诉我们,上述形象是加了“滤镜”的效果,弗洛伊德真实的形象,很可能令人跌破眼镜。
翁福雷以尼采式的方式,撰写了关于弗洛伊德的心理传记,给弗洛伊德进行了全面“祛魅”,揭开了弗洛伊德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如今该如何看待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个偶像的黄昏》的译者王甦,与她聊了聊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论。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许多人批评,认为其有着泛性论的倾向。女性主义者也往往吐槽,弗洛伊德的理论太过大男子主义,女性才没有所谓的“羡妒”但这不影响弗洛伊德的权威和名气——毕竟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经过赖希、荣格、拉康,甚至弗洛姆,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完善和丰富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还影响了马尔库塞,进而影响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解放运动和平权运动。其中,性解放的遗产仍惠存至今,我们似乎要感谢弗洛伊德这位先知。
不过,实际上,弗洛伊德为了营造自己的传奇形象,曾一度销毁和删改了许多信件。弗洛伊德的信奉者曾封存了大量档案资料——其中有一些甚至直到2057年才能被解禁。翁福雷通过研究这些已曝光的信件,在《一个偶像的黄昏》一书中,得出了“足以颠覆弗洛伊德形象”的结论。
与许多现代心理学家的观点一样,翁福雷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离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还较远。事实上,精神分析学从来就没有治愈过弗洛伊德所宣传的那五个经典案例,反而还加重了其中一些人的病情。弗洛伊德曾篡改试验结果、虚构病人、以子虚乌有的临床案例得出所谓的结论,并销毁自己做假的证据。
此外,弗洛伊德并不完全使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病人,他还使用、电疗法、催眠术、按手礼以及骇人听闻的冷却导管疗法。其中很多疗法在今天看来十分荒谬。弗洛伊德曾抄袭别人的研究,写出《论》,大力推荐疗法,由此自己还沾染了这种毒品。后来,骗局被揭穿之后,他便开始毁灭证据,《论》就从他的著作表中消失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弗洛伊德能有今天这样的开明形象?他的理论为何总能成为“开风气之先”的先声?翁福雷总结指出,首先,弗洛伊德让性首次堂堂正正地进入了西方思想的视野。可以想想,在保守的20世纪初,他研究性怪癖、自慰、女人的,却不带任何价值判断或道德度量。这必然能产生极大的反响。
其次,弗洛伊德模仿廷,建立了秘密委员会,这是精神分析协会的前身,促使精神分析很快在全球传播了起来。再次,弗洛伊德的理论有着宗教般的传奇模式。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了一种能回答所有问题的世界观,而弗洛伊德就是“教宗”,精神分析协会是“宗教评议会”恰巧,弗洛伊德还碰上了西方虚无主义盛行的二十世纪,他摇身一变成了一战后虚无主义现代性的楷模——尽管弗洛伊德自己不这样认为。
不过,翁福雷也承认,在某种阴差阳错之下,精神分析在社会解放中仍有它的历史地位,他在书里并不主张一棒子打倒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翁福雷的“祛魅”并不是为了攻击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精神分客观上的历史贡献也不应被抹去。翁福雷提醒我们,每一种思想的流变都是复杂的,每一种思想资源在相应的社会情境下,所起到的作用充满着许多历史的偶然,而这也许是我们未曾注意到的。
翁福雷的哲学立场,为何使得他起底弗洛伊德?
据说,翁福雷成立卡昂人民大学乃是因为他被2002年总统大选中,玛丽·勒庞能够成功进入第二轮候选人名单所震惊,因而感到公共教育深深的迫切性。他期望以自由和免费的教育和哲学,来对抗国民阵线党的意识形态。与传统大学教课内容和哲学学科的习惯教授方法不同,他会在开设的课程和研讨会上着重讲解哲学史或经典哲学内容。他批评传统哲学课容易只重总结和引用,却缺乏思考。因此,他的著作和课程都更加强调让大家读懂哲学家,而不只是重复他们的话语。
玛丽·勒庞这点在《一个偶像的黄昏:弗洛伊德的谎言》这本书里体现得也很明显。这本书的重点不是放在讲解弗洛伊德的理论,或用哲学方法去支持或反对他的理论,而是另辟蹊径,翁福雷从弗洛伊德的私人信件入手,从弗洛伊德这个人出发,去重新看待他的哲学论点和论据撇开翁福雷写作的政治意图,他本身的哲学立场受尼采、美特利和昔兰尼学派创始人阿瑞斯提普斯比较大。这三个哲学家里,尼采是在中国被介绍得最多的。翁福雷在反对和西方传统道德论时,很多时候走的是尼采的进路。尼采是翁福雷十分推崇的哲学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对他有所借鉴。美特利是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阿瑞斯提普斯则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之一,属于一位以享乐著称的古希腊哲学家,秉持的是享乐主义。在宣扬享乐主义的时候,则以阿瑞斯提普斯为鼻祖,且进而宣称自己也是“后无主义”
新京报:翁福雷的哲学立场,如何在《一个偶像的黄昏》里体现出来?
弗洛伊德翁福雷认为,弗洛伊德从根本上是一个造假者,尽管声称自己是科学家但却书写的是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乱伦激情。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的躺椅塑造成了一个美丽传奇,为了掩盖分析方法的失败而篡改临床结果。他在忽视理性的同时使用象征手法崇高化魔法因果,他的著作里没有支持性解放的材料,却能找出很多支持厌女主义、男权主义和恐同主义的本体论论点……翁福雷用一本书做了“一个有关弗洛伊德、有关弗洛伊德主义和有关精神分析学的尼采式历史”这点从书名“一个偶像的黄昏”中也能看出对于弗洛伊德这样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者,我们的正确态度是“批判地继承”王甦:翁福雷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也带有他自身的哲学立场。法国知识界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也并非翁福雷一人。2005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叫《精神分析黑皮书》这本书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激起了一些精神分析学者的强烈反击。双方一度在媒体上激烈论战。次年,一本名叫《反精神分析黑皮书》新京报:有人说,现代心理学已经抛弃了精神分析。据你观察,精神分析在欧美各国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当下该如何看待弗洛伊德和他所发明的精神分析?
王甦:当代,精神分析学已经式微,弗洛伊德的学说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过时的和有问题的。在法国,精神分析的从业者不过5000-6000人,但是精神病医师和心理治疗师的从业人数都是至少以万计。而且,精神分析始终未被法兰西学院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承认为独立学科。这些都能反映出精神分析学对法国社会的影响有限。
而且精神分析自出现,在这近一百年时间里已经呈现出很多不同面貌,得到了不同阐释。比如拉康从语言学出发重新解释了弗洛伊德的学说,他反对强调自我意识的美国式的精神分析学派。可以发现,弗洛伊德学说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其本身多么完美无瑕,而是在于他提出了一个思考方向,得到了批判继承,后人因此发展出了很多新东西。
拉康就此而言,与其把翁福雷对弗洛伊德的批判看作是锱铢必较地讨论一个一百年前的人物的思想,不如看成是他以此警示世人不要再次创立出类似精神分析教条的“伪科学、真宗教”对于弗洛伊德这样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大影响的学者,批判地继承才是正确态度。因此翁福雷警示的是不批判、光靠听名气就全盘继承的非思辨态度,他提倡将思想家的作品同他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立场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思考局限性,避免盲目崇拜。
阅读弗洛伊德给了人们一个堂而皇之谈性的理由,是弗洛伊德如此吸引人的原因。
新京报:想谈谈弗洛伊德在中国的接受史。在中国,弗洛伊德仿佛就是“西潮东渐”、思想解放中的灯塔式人物。“五四”时期,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大背景下,弗洛伊德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一部分进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引起热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弗洛伊德和尼采一道成为备受中国人追捧的西方思想家。因为弗洛伊德所讨论的劲爆话题——性、解梦、无意识——让他的书成了盗版书摊上的流行读物。就像在八十年代的电影《顽主》里,社会青年张嘴就是弗洛伊德。你怎么看待弗洛伊德在中国的接受史?弗洛伊德在中国为何会以这种面貌特征出现?
王甦:《精神分析引论》早在20世纪初便被翻译到了中国,当时中国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接受态度,几乎是带有崇拜的全盘接受,缺乏批判。将弗洛伊德推介到中国的“五四”时期的译者们,尽管对弗洛伊德理论中科学和神秘成分夹杂这点有所察觉,但着重强调的还是此学说非迷信,是真科学。
据林基成先生研究,如果说精神分析理论包含三部分:作为一种检查心理的方法——自由联想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作为一种以无意识、压抑、冲突等概念为基础的关于身体的学说,那么中国学术界对弗洛伊德的热衷与兴趣主要也是在第三部分——也是弗洛伊德理论里假说成分最重、最缺乏科学成分的部分和政治立场、甚至是精神分析在认识论和治疗方面的理论,对这些方面的考察似乎都被淹没在了对他的理论的讨论里,不见踪影。无论是出于严谨科研,还是出于猎奇,阅读弗洛伊德给了人们一个堂而皇之谈性的理由。这种夹杂着羞耻感和“科学”崇高感的体验,对一般人而言无可否认地极具吸引力。
人们对弗洛伊德的认识,更多是来自一种想象王甦:弗洛伊德的理论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女权主义集中批判的对象之一,因为里面充斥着厌女症特征。翁福雷也在《一个偶像的黄昏》里具体分析了弗洛伊德是如何表面上将精神分析说成是以实现性解放为目标,实则捍卫了厌女、崇拜、恐同等一系列保守主义立场。
弗洛伊德换句话说,人们对弗洛伊德的认识并非基于对他作品的严谨分析,而是一种想象,寄托的是他们能够终于不再羞耻、让性领域也能得到平等研究的愿望。翁福雷的这本著作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主观想象,还原一个真实的弗洛伊德,破除盲目崇拜。或许这样的做法会让一些想要沉浸在想象里的人觉得无法接受,但也会让另一些读者觉得接触到了新知。
新京报:你觉得这本书为弗洛伊德“祛魅”的意义是什么?
王甦:无论对于此书的写作地法国,还是对译著刊行的中国,这本书对弗洛伊德的“祛魅”,是其最具价值的地方,是其力量所在。这样的工作从客观上给了人们一种重新认识和思考的机会,一种新的选择。现在,你可以选择继续留在想象里或者走出来。读了这本书,你便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能听见一种声音。而有的时候,一个异音便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为有了选择,才是自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