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辛弃疾的一生【「诗词人物」词中之龙】

时间:2024-11-04 10:26:48阅读:

辛弃疾的一生【「诗词人物」词中之龙】

他,21岁时于万人军中取敌将首级,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人称“词中之龙”——他就是辛弃疾!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赞之前在北宋担任过官职,宋室遭逢“靖康之难”之后,被迫在金国出仕,还曾担任过金国高级点的官员。辛赞虽身在金邦,心却向宋朝,经常带着孙子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据说辛赞在给孙子起名时,想到了抵御胡虏的霍去病,弃疾与去病同义,就是希望辛弃疾长大后能够成为替国家除去疾病的名将。

幼时的辛弃疾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六岁时,他就能够吟诗作对了。当时的历城县已被金人占领,金人掠地、蹂躏中原,弄得黎民百姓家破人亡。辛弃疾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过的屈辱生活,曾写下一首诗:无边荒草接碧天,却无消息来归雁。

中州农夫苦徭役,喋血胡马啮秋山。

沙场秋点兵22岁,辛弃疾趁着金主完颜亮发兵南侵,在家乡变卖家产,安顿好族人,聚集2000余人揭竿而起。从此,他由一个心怀天下的书生,蜕变成一个救民水火、保家卫国的的战士。但是孤军不成势,要想一举击溃金军,收复济南故土,就得找到组织,壮大势力。于是同年,他审时度势,率领手下2千余人投奔义军领袖耿京。

投奔耿京队伍不久,辛弃疾劝服另一批人马加入到了耿京的队伍中,为首的是僧人仪端。辛弃疾与仪端曾有过一面之缘,但令辛弃疾没想到是,仪端不久之后竟偷了耿京的帅印投奔金国。辛弃疾闻讯飞身上马,沿途追赶。三天之后,辛弃疾提着义端的人头归来。义军及耿京见此,对辛弃疾更加的器重。

当时的金国自完颜雍上台后,对各地的义军进行软硬兼施,重在分化瓦解,很多义军不是投降,就是被杀害。为了长久之计,第二年,耿京委派辛弃疾带一支队伍南下朝见宋高宗,表示愿回归南宋,受到宋高宗赵构接见。宋高宗大喜,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节度掌书记。然而,当辛弃疾拿着节度使印信去召耿京归朝时,却在路上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死,张安国也率军投降了金军!

辛弃疾悲愤不已,遂带五十名勇士突袭金营,活捉张安国。据史料记载,辛弃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多少年之后,辛弃疾仍常常在梦中回顾这个高光时刻!可惜,令辛弃疾没想到的是,这一战竟是自己一生中最为精彩的时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活捉叛徒张安国之后,带领人马,一路南奔,成功回到宋朝。辛弃疾的英勇壮举,威震了南宋朝廷,受到宋高宗赏识,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此刻的辛弃疾,踌躇满志,壮怀激烈,满以为能有机会率军北伐,但他的策略并不受重视。宋高宗还将辛弃疾带来的起义军解散,安置到各地队伍中,辛弃疾也被任命为地方官,让他治理地方政务,远离朝政。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是稼轩通判建康府时所作。归宋已经有了一些年头了,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登高骋目,无非伤怀,清秋景致,益增哀凉。

1163年宋高宗赵构禅让,宋孝宗赵昚继位。宋孝宗刚继位时,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不仅给岳飞,还积极准备北伐,任命老将张浚北伐金国,收复中原故土。

这时的辛弃疾还在江阴担任签判,但因为“归正人”的身份,朝廷始终不信任辛弃疾。

北伐起初,宋军将士们斗志高昂,颇有收复之意。但不多时,13万人马全军覆灭,数万人被俘虏,多数士兵命丧黄泉,只有少部分人逃了回来。这次北伐,只用了短短二十天就宣告了失败。

北伐失败之后,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和金国签订屈辱的“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达成的同时,辛弃疾离开了江阴,被任命到广德军中做通判。在广德为官时,辛弃疾迎娶了一生挚爱-镇江通判范邦彦之女范如兰。

辛弃疾在广德一待就待了四年。这四年间,辛弃疾每天都盼望着从临安传来消息,等待最后变成了满腔的失望与愤懑。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壮岁旌旗勇拥万夫从1168年到1179年,11年之间,辛弃疾从建康府通判、临安司农寺主簿、滁州、临安、江西、湖北,到大理寺少卿,再从大理寺少卿到湖北转运副使,再调任湖南转运副使。频繁的职务调动则让辛弃疾彻底对朝廷失去了信任与希望。

在从江西又一次赴任临安的旅途上,辛弃疾平添了离愁别恨,写下了著名的《霜天晓角》一词。词曰: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然而,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期的辛弃疾绝不尸位素餐,庸庸碌碌。凡是他仕履所及之地,不论为官时间的长短,总都有一番建树,无论治军、治民都声誉卓著。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1179年,辛弃疾由湖北漕移湖南。当年秋天,调任湖南安抚使。辛弃疾来潭州抚湘之前,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诸路,曾多次爆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事件。辛弃疾上任后,立即上书皇帝,建议让在湖南创建一支新的有战斗力的地方部队,并得到皇帝同意。

1180年,辛弃疾开始着手组建飞虎军。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飞虎军,不久后便在他紧锣密鼓的措置下,组建成功。飞虎军队是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维持了三四十年,成为南宋中后期维护湖南政治局势的军事支柱。金人称之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宋史》称其“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然而,辛弃疾直率果断的性格和对于北伐百折不挠的精神,得罪了不少权贵之人,对内倾轧的政治氛围中,却成了别人眼中的“出头鸟”,关于他“用钱如泥沙,如草芥”的议论甚嚣尘上,一些人不满他的人开始在宋孝宗面前弹劾他,他旋即遭到罢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被削官为民,便在上饶隐居起来。“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废沼荒丘畴昔,明月夜风此夜,人世几欢哀。”辛弃疾对带湖非常喜爱,并根据四周的地形地势,把一片荒凉的土地建成“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推开窗户,一眼就可以看到庄稼,因此,他把这临湖而建的庄园取名“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

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带湖新居宣告落成了。辛弃疾闻讯喜不自胜,写下一首《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庆贺: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1189元,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

宋光宗绍熙二年,朝廷再次任命辛弃疾为新任福建提点刑狱。

然而等待他的是,又一次罢官!在归途中写下一首《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来自嘲这次堪比迅雷的罢官: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

1194年夏天,辛弃疾被罢官回了上饶,他决意效仿陶渊明,就让自己纵情山水,安居田园。可是两年后,他的庄园失了火,于是辛弃疾举家移居到瓢泉。辛弃疾在瓢泉生活中,浓厚的田园气息感染了他,让他灵思如泉涌,写了大量描写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田园风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权臣韩侂胄得势,开始重新起用当年主战却被排挤的人,当时已经六十四岁的辛弃疾重新被任职。

不过韩侂胄是个玩弄权术的小人,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排除异己,后又轻率发起开禧北伐,最后丢掉了脑袋。

就是在这个时间,辛弃疾来到北固亭,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青史留名之作。没过多久,一些谏官的攻击诋毁辛弃疾,极力想让他下台,辛弃疾又被降了官,辛弃疾觉得失望透顶了,再也不对朝廷抱有希望了,此后朝廷安排各种官职,他都推辞不去上任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男儿到死心如铁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开禧三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三声“杀贼!杀贼!”

英雄本应上阵杀敌、战死沙场,可叹辛弃疾却只能带着满腔抱负病死家中!

辛弃疾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希望早日光复大好河山,但终其一生无法实现。他将报国无门的愤恨融入了词中,最终成为了一位彪炳史册的大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