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八大元帅【元帅名单,为什么张云逸可能替代罗荣桓?粟裕并不够条件】

时间:2024-10-25 23:31:05阅读:

八大元帅【元帅名单,为什么张云逸可能替代罗荣桓?粟裕并不够条件】

众所周知,十大元帅是1955年9月授衔的。

按照当时的排列顺序,十大元帅的座次依次是:“红军之父”朱德;“平江起义”领导人彭德怀;少年成名的林总;“川中名将”刘伯承;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诗人元帅”陈毅;扬名山东和东北的罗荣桓,出道即巅峰的红四旗帜徐向前;“当代鲁智深”聂荣臻;“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

十大元帅的人选和排序,参照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资历和战功,并且结合了建国以后的地位和任职情况,是很有说服力的。

如果以抗战胜利时期的情况来判断和评定,十大元帅会是哪些人呢?

如果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提前6年,大的框架不会变化。

在有的人看来,没有解放战争的战绩做参照,十大元帅人选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因为1955年十大元帅人选,在七大时已经初见端倪。

抗战尾声召开的七大,对我军高级将领的前半生作了一次“职业鉴定”包括1955年十大元帅、十大将在内的很多指挥员,都在这次大会上作了定位。

比如,后来的十大元帅9人进入军委,仅罗荣桓未在名单中。

再比如,建国后的十大元帅悉数当选44委员之一,但得票多少悬殊很大;建国后的十大将,只有老资格的张云逸当选委员,另外6人入选候补,徐海东、王树声、许光达落选。

从七大来看,朱老总在十大元帅之首的位置是不可撼动的:从地位上来看,朱老总是仅次于主席的第二号人物,是七大4位全票得主之一。从军事地位上来看,朱老总也是仅次于主席的第二号人物,在4位军委副中位居第一,领先于周、刘和彭三人。

其次就是彭总和林总,依然排在元帅的第二、三位。

红军时期,彭总就是“红军之狮”,和林总一起撑起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护驾有功,成为仅次于朱老总的副总司令,抗战时期,更是长期战斗在一线。

但是,彭总在七大的情况有一些特殊: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在委员选举中的得票数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垫底,在44名委员中位列第32位,甚至低于叶剑英和聂荣臻。

彭总得票最少的原因,一是因百团大队受批评的后遗症;二是彭总的个性。但没有影响彭总的地位,他和朱老总一起进入核心局,当选军委副。

林总在平型关大捷后,由于受伤,出镜率很低。

但是,作为抗大第一任校长、八路军115师师长,协助周公统战的第二号人物,林总在延安的知名度高于一线大部分将领:委员选举得票高居第6位,和邓公成为核心局候补,和陈、贺、叶、聂、刘、徐等名将入选军委的委员。

所以,即便是在1945年9月评衔,林总依然会排第三。

十大元帅中的最大悬念,是第四到第六的排名。

1955年9月,排名第四的是刘伯承元帅,红军时期,刘伯承是我军的总参谋长;抗战时期是八路军129师师长和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是中野司令员。

排名第五的是贺老总,红军时期,是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抗战时期,是八路军120师师长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是西北军区司令员。

排名第六的是陈毅,红军时期,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南方游击队代表人物;抗战时期,是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是山东军区、华野司令员兼政委。

如果放到1945年9月,这几位元帅的排位或有不同。

在七大的委员选举中,贺老总的得票数高于陈毅、刘伯承,三位名将在抗战时期的职位相同,但贺老总红军时期影响力大,所以排名应当会在刘伯承之前;陈毅一直是“代”军长,新四军发展也不如八路军129师,所以会排在刘伯承之后。

这样一来,贺龙、刘伯承、陈毅元帅的座次分列四到六位。

不过,陈毅元帅的第六位置,还可能因徐向前而改变。

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徐向前元帅排名第八,排在陈毅、罗荣桓元帅之后,聂荣臻、叶剑英元帅之前。这一排序,明显受到了解放战争的影响,徐向前元帅的排名比较靠后。

如果时间提前到1945年9月,徐帅的排名会大幅度靠前。

红军时期,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敌人那里和朱毛的赏格齐名;抗战时期,虽然是八路军副师长,但比其余两个副师长聂荣臻、萧克的履历更辉煌,职级和“代军长”陈毅不相上下,但战绩好,元帅排名大概率会在陈毅之前。

作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黄埔同学会主席和抗大代校长,徐向前的人脉也强大,在七大的得票数仅次于朱老总、林总,高居44委员的第8位。

1955年十大元帅排名第七的罗荣桓,放在1945年则可能进不了元帅名单。

抗战时期,罗荣桓整合山东根据地立下大功,但徐向前、陈光、朱瑞、黎玉等人的贡献同样很大;七大委员选举,罗荣桓没有出席,得票数却居第16位,在贺、陈、刘、叶、聂、彭等人之上。但由于资历较浅,罗荣桓没能进入军委。

如果没有解放战争的任职和战绩,罗荣桓很难入选元帅。

另外,聂荣臻和叶剑英的元帅排名应该变化不大。

作为抗战时期的红一军团政委、抗战时期的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元帅席位是很稳定的。尽管低调,但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模范名声在外。

叶剑英资历很老,北伐时期就是国民革命军的师长,南昌起义前是红4军参谋长;红军时期,是我军第一任总参谋长;抗战时期,是八路军参谋长。评元帅,够资格。

唯一的空缺,就是谁能代替罗荣桓的十大元帅位置。

从当时的地位来看,只有后来的开国大将张云逸,不但入选44名委员之一,而且是新四军的副军长,资历也是后来十大将中唯一可以和十大元帅平起平坐的。

其余的开国大将,像黄克诚、粟裕等人资历不够,谭政、罗瑞卿、陈赓、萧劲光等人代表性不强,徐海东长期养病远离一线等等。

综上可知,抗战胜利后如果评选十大元帅,排名大概会是:朱、彭、林、贺、刘、徐向前、陈毅、聂荣臻、叶剑英和张云逸。

1、《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陈冠任编著;2、《七大代表在七大》,刘益涛、张延忠、李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