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坐落在宝鸡市南郊的常羊山顶,南依巍巍秦岭,北临滔滔渭水,环境幽雅,景色秀丽。
炎帝,号神农氏。史料记载,炎帝生于天台山的蒙峪,长于姜水。他制作耒耜,教民耕稼;创立日中为市,开创原始贸易;遍尝百草,和药济世,发明了原始医药。炎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蟠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虽是近亲部落,但也发生过冲突。这两个部落曾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战斗。最后,黄帝部落取胜,炎帝部落兵败投降,双方组成炎黄部落联盟。这就是华夏部落的主体,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雏形。因此,后代人把中国叫作“华夏”,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瞻仰炎帝陵,从常羊山口进入“神农门”,东行百余米,沿山间石阶道南折上山10多米,便是一座四柱方形、木栏花窗的“羊脚亭”穿亭进入一个小院,院内有土窑两孔,窑中供奉着炎帝的神位。当地群众传说,这是“炎帝行宫”当年炎帝率领先民垦荒采药,经常在这里歇息。出“行宫”,攀石阶盘旋而上千余米,始达山顶。山顶北端,耸立着一座雕梁画栋的古亭,名叫“仰首亭”
由“仰首亭”左拐上行,迎面是一座建在高台之上的六柱五门牌坊,高约5米,宽10多米。牌坊正中大匾上镌刻着“华夏始祖”四个烫金大字。牌坊前的小广场上,立有两尊石狮和多块石碑。越过牌坊,迎面是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祭吊的大广场。广场正南的高台上坐落着高大雄伟的炎帝大殿,殿宽5间,高12米,面积达400平方米,呈庑顶式。东西两侧各有配殿。
登上更高的后山头,便是炎帝的陵墓。陵墓上半部芳草盈顶,底部用青砖围砌。因山起冢,显得气势分外雄浑,庄严而肃穆。陵的正北,竖着一块石碑,上刻“炎帝陵”三个金色大字。墓碑的前面,陈放着一尊古朴典雅的四足大香炉,供人们上香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