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中国十大柑橘之乡(“橘”我所知,中国早熟蜜橘之乡在这儿!)

时间:2024-08-30 23:31:38阅读:

中国十大柑橘之乡(“橘”我所知,中国早熟蜜橘之乡在这儿!)

10月11日中国科技报刊发《10年翻山越岭,终于证明这种水果起源于中国》,讲述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徐强带领团队,从2013年起,历经10年时间在崇山峻岭中搜寻着柑橘属野生种的踪迹,终于证实全球柑橘起源于中国。而宜昌夷陵有着被命名为“宜昌橙”的古老柑橘资源,因此也被认为是柑橘重要起源地。一起和岗岗来了解古往今来,夷陵与柑橘的不解之缘。

夷陵柑橘·历史夷陵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处亚热带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柑橘种植条件据《禹贡》《山海经》等典籍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荆楚柑橘就被列为贡物屈原在此吟诵《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表达自己忠贞不移的家国情怀《吕氏春秋》谓“果之美者,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史记·货殖列传》写道:“蜀汉江陵千树橘……”欧阳修在此吟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表现了他身处逆境却豁达奋发的人生态度《东湖县志》记载:“唐宋时,襄州、荆州、峡州皆贡柑”《宜昌县志·食货全》中描述:“宜昌原以出产香柑著名,尤以城北外之前后坪地方为最”夷陵还是柑橘原种“宜昌橙”的发现地1907年,英国学者威尔逊在三游洞采集到原始柑橘类型将其定名为“宜昌橙”20世纪70年代夷陵乐天溪、三斗坪等地也发现了“宜昌橙”原始群落后设立了洞湾“宜昌橙”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宜昌橙”的发现、命名和保护证明夷陵是中国柑橘重要原生地之一三百多年前柑橘就成为据《鄂西政治丛刊》农林生产调查统计夷陵甜橙年产量一度达到1000吨民国时期由于天灾和战乱不断夷陵柑橘大幅萎缩到1935年仅产250余吨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立足资源禀赋始终把柑橘作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夷陵通过四个阶段努力柑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点带面”抓发展1954年10月,夷陵第一个柑橘专业社—黄陵庙柑橘生产合作社建立。1956年,总结黄陵庙柑橘生产合作社的生产经验,以点带面,推动三斗坪、太平溪、莲沱三个区栽培甜橙。1959年,完善奖售政策,规定“交售50kg鲜果,奖粮食0.25kg,化肥0.25kg或布票、针织品票各1市尺,出口优质甜橙,加奖布票1市尺”1961年,村办柑橘场开始出现。

1963年,将柑橘种植范围扩大到长江南津关以下,建立了“社社办场、队队建园”的生产模式,至1979年,柑橘面积达到3.7万亩、产量1275吨。

“山地开发”壮规模20世纪80年代,按照“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开始大规模“山地开发”,形成了开发荒山,发展柑橘的热潮。1989年,落实中央关于农民土地再延长30年不变的要求,与农民续签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柑橘的积极性,当年产量达到5万吨。

20世纪90年代,作出《关于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的决定》,有力推动柑橘产业发展,1991年和1993年成功地举办了两届规模宏大的“宜昌柑橘节”,到2000年柑橘面积达到17.1万亩,年产17.68万吨。建成“中国早熟蜜橘之乡”

“整村推进”调结构2001年,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夷陵区成立后,开始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对符合条件的村新发展柑橘每667㎡补助苗木款50——150元,累计补助1000万元,推进柑橘生产向“一村一品‘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每年新增柑橘面积3万亩,柑橘成为全区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至2007年,柑橘面积达到31万亩,产量30.1万吨。全区已基本形成以小鸦路为核心的百里柑橘走廊,以三峡河谷走廊为中心的特色优质橙类和杂柑基地,以鸦鹊岭为重点的橘瓣罐头加工出口基地。

“聚焦主业”促转型2007年,夷陵区提出了倾力打造“全国知名橘都茶乡”的目标,此后进一步聚焦柑橘特色产业,加快做大做强。近年来,持续推进柑橘产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以“链式”思维加速柑橘产业向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建成了翠林农牧国家柑橘产业园、夷陵红生态农业、晓曦红果业、洋红农贸等一批柑橘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出“晓曦红”“夷陵红”“洋红”等驰名品牌。

在全区推广了大分4号、日南1号、由良、爱媛28、金秋砂糖桔等新品种,特早、早熟、中熟、晚熟比例基本达到2:5:2:1,实现了柑橘错峰上市,拉长了销售供应期,全区现有近16万柑农,柑橘种植面积达31.88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达82.05万吨。

以“橘”会友10月14日-15日第九届湖北宜昌柑橘节将在夷陵区举办以“橘”为媒金秋十月果实飘香橘都夷陵欢迎您!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