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们几乎能立马想起那个最虐的故事。
即便有人花好几秒时间,皱眉思索故事的书名,但多年前那些夜晚里,抱着手机,为素不相识的少年们揪心流泪的场景,如滴落在纸上的墨,慢慢渲染开来。
“我现在看到里面有些句子,心还会抽抽着疼,代入感太强了,这篇对我影响真的很大。”房连连读过最虐的小说是《十大酷刑》,主角一个死了,一个疯了,是个不得善终的故事,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打开一本新书,都要把进度条拖到最后,看看是不是Happyending。
现在,你可以不看言情,但你一定得知道。
《博客天下》找到几位看超过5年的女性,聊了聊她们的故事。
小说的刺激感,是没有性别限制今年两档选秀节目播了,但我明显感受到身边追选秀的人变少了,这两年追星的和看的群体似乎已经分化了,选秀看solo,嗑CP,一个看个体,一个为人物关系疯狂上头,不过追星女孩们每年都很忙。
我看小说差不多10年了,看之前我只看言情。生活里我会追音乐剧、爱看悬疑电影,和情结紧张的故事。
高中的时候,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在班里传阅,当时这本小说出了番外,我看了那对配角CP的故事,里面尽是一堆黑话,我都看不懂,后来和同学聊起来才知道意思。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班里有一小半的女生都在看。
小说的刺激感是无关性别限制的,比如看一个现实向的小说,它有关于家庭、自身的命题的延展,展现主人公是如何迈过这个坎,有时候这些内容真的让你觉得很虐,但也不得不承认很爽。
沉溺在之中不是一句玩笑话,说实话,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学会看群体的多样性。我记得我考研那段时间非常痴迷,5月份大家都考研刷题,我躺在床上花了三天时间刷了一本小说,从里面出不来。后来小说出了实体书,我买了两套非常喜欢的用来珍藏,当然考研我也上岸了。
,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男色崇拜房连连,80后,影视公司从业者现在的小说和我刚开始看的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那个时候看都在贴吧,最早的寒武纪年吧、事件记录吧都会去水贴,大家比较强调圈地自萌、藏着掖着,但现在不了。
我不会把和现实做混淆,所有的小说、漫画从日本流传过来,经过女性化,是女性想象里的情。它和现实中同性之情完全是两个概念,两个世界。我最早有这种感受,是受到身边gay朋友的影响。他们根本就不会看小说,认为那太假了,女性写的故事里,一些男性本质上还是“女性”身份。
最近《山河令》火了,我自然就和行业里的朋友闲聊了两句。她是一位编剧,她说腐女是女性意识的退步,在她看来现在大部分腐女是低龄人群和追星群体的高度融合。本质上是在追捧两个男性,在她们眼里男性才是优秀的代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点道理。
影视化,我一步步跟到现在,我完全没有想到腐女因为被压抑而特别疯狂,你根本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受众。《逆袭之爱上情敌》当时开见面会,两个纯粹的新人,在北京开一个小型的见面会,一张门票炒到两三千。
改变了我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句子,90后,新媒体从业者小说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它和现实中的同性爱情完全不同,是脱离这个基础美化后的“纸片人”,是人类情感中被虚拟和剥离的存在,会加入很多自己的想象,变得更美好。当然一些情感和现实社会也会互通,虽然小说是虚构场景,但这个世界所有感情都大同小异,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感情的流动规律都相同。
线下也追,我花过钱参加线下见面会,我最痴迷的一段时间是大学期间,因为迷恋上了一对CP,为他们追现场。那是我第一次和网友一起去现场,非常兴奋,花费当然也高昂,机酒不是开销里的大头,门票价最贵。
改变了我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大概就是认识到了纸片人和真实人类差距太大了,纸片人的高尚情感永远只活在书中,小说里的感情当然是理想化的,好像能突破这个世界一切阻碍,有时候大概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男性过于绝望。
希望以后女性意识变强,既然自己是观众,那么就要让耽改剧也有门槛,要选择优秀的演员来演,不要让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