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于辽三彩并不是非常熟悉,辽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优点并更为精美。
而辽三彩的知名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由于工艺问题,当初生产的辽三彩数量并不多,而保留下来的辽三彩的数量就更少了。
现存于我国博物馆中的辽三彩多是一些造型精美的瓷器,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曾生产过一组辽三彩罗汉像。
在我国罗汉像本就有着特殊意义,而辽三彩罗汉像的价值就更为珍贵了。
梁思成曾如此评价辽三彩罗汉像。见过辽三彩罗汉像的人均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然而可笑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呕心沥血的作品,后人竟无法在国内观赏,想要一睹辽三彩罗汉像的风采竟然要前往其他国家。
在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之中,人们能够瞻仰到传世之作,辽三彩罗汉像不仅造型非常精美,更重要的是它是按照真人比例一比一还原的,极具震撼效果。
进入到大英博物馆之后,就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据悉我国共有16尊辽三彩罗汉像,均是在河北易县的一个小山洞中发现的。
1912年的秋天,一位名叫贝尔契斯基的德国人来到了河北易县,当时的他对外声称自己是来养病的,但是见过贝尔契斯基的人均知道养病只是他的借口。
贝尔契斯基白天都携带着指南针、电报机、望远镜等用品,在其高价聘请而来的向导的带领下,在河北易县的山林中穿梭。
北京古玩市场的人对于贝尔契斯基都非常熟悉,他经常前往北京古玩市场,收集我国佛像。
而其此行的目的也是为了我国佛像而来,这次他不是单纯地收集普通的佛像,他将目光投向了辽三彩罗汉像。
在前往河北之前,贝尔契斯基曾在北京见过一尊辽三彩罗汉像,看到那尊罗汉像的第一眼,贝尔契斯基就被震撼到了,这尊罗汉像与真人罗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虽然贝尔契斯基并未见过真正的罗汉,但是看到罗汉像之后,贝尔契斯基的心底就有一个声音告诉他“真正的罗汉就是如此。”贝尔契斯基曾在《来自中国贝尔契斯基》的一书之中,回忆当时看到罗汉像时的感受。
看到辽三彩罗汉像后,贝尔契斯基就深知如果自己将这尊罗汉像带回欧洲,必将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而后贝尔契斯基与古玩店的店主交流,希望其能够将这尊辽三彩罗汉像卖与自己。
然而店主听到这句话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就在贝尔契斯基疑惑之际,店主说:“这尊罗汉像是日本人买的,并不是店里。
如今其只是放在我这里修复,店里也没有辽三彩罗汉像,我只能卖消息。”听到店主不是辽三彩罗汉像的主人时,贝尔契斯基非常失望,但是听到店主可以将消息卖给他的时候,贝尔契斯基又瞪大了眼睛,而后高价自店主那里购买了辽三彩罗汉像的消息。
之后以养病为由来到河北易县寻找其余的辽三彩罗汉像,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辽三彩罗汉像的栖身之处,然而当他满怀希望到达山洞的时候,里面已经是面无全非。
见到这种情况之后,向导也是非常疑惑几天之前自己还见过山洞中的辽三彩罗汉像,短短几天时间,怎么都消失了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得知辽三彩罗汉像消息的古玩商不仅贝尔契斯基一人,外国商人在得知消息之后均火速前往河北易县,在当地人手中高价购买了辽三彩罗汉像。
因此当贝尔契斯基到达山洞的时候,山洞的罗汉像早已被当地村民高价出售。
就在贝尔契斯基失望的时候,其又得到了山洞中的辽三彩罗汉像如今均在当地官员手中。
当地官员得知辽三彩罗汉像的价值之后也想从中分一杯羹,因此以禁止贩卖古物为由将其没收。
得知消息的贝尔契斯基继续派人打探消息,在贝尔契斯基看来知道辽三彩罗汉像的下落之后,其他的都好说。
事实果然不出贝尔契斯基所料,当地官员明面上严令禁止,私底下暗示他可以出售。
最终山洞中的辽三彩罗汉像多是通过贝尔契斯基贩卖出国的,据贝尔契斯基回忆当时自己经手了8尊辽三彩罗汉像,将其售卖到世界各地。
大英博物馆中的辽三彩罗汉像就是自商人手中购买而来的。
如今已知当初的16尊辽三彩罗汉像,现存11尊左右,它们分别藏于6个国家的9个博物馆之中。
据悉当初由于偷盗以及运输的问题,至少有3尊辽三彩罗汉像被毁,除了如今已知的11尊罗汉像,其他的罗汉像下落不明。
1900年,敦煌莫高窟中的藏经洞被发现,外国商人得知敦煌经卷被发现的消息之后纷纷前往我国,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经卷带回国。
当时由于清的国力衰微,我国时局动荡不安,国家方面根本无法顾及敦煌经卷的问题,当清发现问题的时候,敦煌经卷大都早已离开国土。
当时奥地利商人斯坦因在王园箓的手中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了24箱经卷、古籍以及5箱佛像。
当斯坦因带着这些经卷回国的时候,他的心里都难以置信。
回国之后,斯坦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这些经卷出售出去。从中获取的利益高达数千倍。
将这些经卷出售之后,斯坦因再次来到中国。
与此前的漫无目的不同的是,此次斯坦因就是特地来寻找王园箓的,找到王园箓一番寒暄之后,斯坦因就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王园箓得知其想要从自己的手中高价购买经卷的时候非常高兴。
然而王园箓不知道的是,与斯坦因所获得的价值相比,他所谓的高价简直就不值一提。
最终经过商议斯坦因在王园箓手中再次购买了600多件经卷,仅花费了500两白银。
即便如此,王园箓依然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赚到了。
其实王园箓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斯坦因也并非是用金银发动了,起初斯坦因想要通过金银打动王园箓。
然而王园箓并不心动,后来斯坦因是以宣扬佛法,普度众生为由自王园箓那里骗取了经书,当然王园箓也收入了一定的费用。
在斯坦因看来王园箓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
王园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无从得知。
但是无论出于什么想法,其将敦煌经卷出售一事,给中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王园箓也因此事背负骂名。
后期斯坦因出售的敦煌经卷多出现于大英博物馆,由于经卷的数量过多,价值过高,大英博物馆专门为其开辟了一个斯坦因密室。
想要进入这个密室非常困难,连英国领导人想要进入这里都需要提前申请,得到同意后才能够进入。
敦煌经卷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很多学者纷纷前往这里研究敦煌经卷。
凭借着敦煌经卷的独特价值,斯坦因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在欧洲人看来,斯坦因为了保护这些经卷呕心沥血。
《女史箴图》是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顾恺之创作的原画已经失传,现在流传下来的是后人的临摹版。
顾恺之所创作的——《女史箴图》之中成功塑造了多个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的影响,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妇女所处的生活环境。
当然因为原著已经失传的原因,如今我们不能从中感受《女史箴图》的震撼。
而如今流传的两幅临摹版之中,人们多认为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中的《女史箴图》更为接近顾恺之的画风。
大英博物馆也将其作为镇馆之宝之一,因为是镇馆之宝的原因,《女史箴图》并不经常出现于展览之中。
据悉每年《女史箴图》出现在展览中的次数不超过3次,想要看到临摹版的《女史箴图》如果没用提前做功课的话,是需要运气的。
而且每年大英博物馆仅有8周的时间展览《女史箴图》。
而大英博物馆之所以限制《女史箴图》展览的时间,与临摹版的《女史箴图》现状有关。
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的价格从一位上尉手中购买到了《女史箴图》。
当时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的卷轴画。
由于《女史箴图》中出现了多个场景,因此其拿到《女史箴图》后将其分为了4部分。
国人在得知《女史箴图》被分为四部分之后,皆极为遗憾。
后期大英博物馆也得知了《女史箴图》的奥秘,也是后悔不已。
然而已经将一分为四,根本没有办法修复只能好好保存,如今大英博物馆之所以限制《女史箴图》展览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减少对于《女史箴图》的“折腾”
众所周知,面对喜欢的东西,乾隆皇帝多喜欢盖章,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此物是属于自己的。
通过物品上的盖章数量,我们可以知晓乾隆皇帝喜爱的程度,在这个临摹版《女史箴图》之上,有乾隆皇帝盖下的37个印章。
可想而知乾隆皇帝对它喜爱的程度,也能够知晓《女史箴图》的价值。
其实此前英国方面为了报答我国,在缅甸战争中我国多次出手帮助英军,曾想过将《女史箴图》归还给我国。
当时英国给了我国两个选择。一是归还《女史箴图》。二是赠送一艘潜艇。当时由于我国的国力衰微,仍处于战乱之中,因此我国选择了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