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仅凭半部《红楼梦》便让无数拥趸陪笑陪哭,耽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倘若是一部完整的该会如何?
生命的短暂,总是引发淡淡的哀愁。
不过,令人庆幸的是,王勃在他27年短暂的生涯中,毕竟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杜少府之任蜀州》,毕竟写下了“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这种非常“前卫”、让人大开眼界的句子,写下了“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这种肝肠寸断的离别诗。
然而,最让我们感动和惊讶的是,王勃在最灿烂年华还写岀了《滕王阁序》。
江西南昌滕王阁当代学者王进玉评价说:“王勃英年早逝,但仅一篇《滕王阁序》却让其名垂千古。”那么,王勃是如何写下《滕王阁序》的?《滕王阁序》又为什么让王勃名垂千古呢?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人。
王勃的叔爷爷是素有“五言律诗奠基人”之称的初唐著名诗人王绩,他创作的代表作《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现在能够看到的唐诗中最早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少年王勃谈到有才华的人,我们经常说到一个词“恃才傲物”,好像有点才就会心高气傲,目空一切似的。其实大多数时候不一定是这样的,那些只有点墨半桶水的人才会自认为有才,做出那种“恃才傲物”的样子,证明自己有才。然而真正有才的人,体现出的高冷、离群,是“高处不胜寒”,因为这种聪明绝顶的人,他所掌握的知识的广度,和他考虑问题的深度,是周围的人没法懂得,也理解不了的,既不懂,又不理解,那就孤立他,排挤他,《红楼梦》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用这个思路和角度来考察王勃“生如夏花之灿烂”那华丽而坎坷的一生,或许才能更接近当时的现实,才能更理解王勃本人的内心。
唐高宗李治画像王勃受此打击,十分失落,便只身前往剑南道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去了。
在剑南游历了2年之后,王勃回到长安参加科选。咸亨二年,被重起为虢州参军。王勃声名太高,气性也高,经常掩盖了他人的风头,因而得罪了一些心怀妒恨的人,“为同僚所嫉”正是在虢州任上,王勃因为一个犯罪官奴的事情,被阴险之徒下了圈套,最后获罪,被削官籍,他的父亲也受连带责任而由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交趾在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在当时是唐朝最偏远的蛮荒之地。
王勃才高八斗,当时已惊天下。《全唐诗》王勃的简介中有这样一段话:王勃是个才高之人,也是个通透之人。对于他来说,连累父亲在自己内心造成的创伤,远远超过了自己所受到的处罚,他曾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说:“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其羞愧、歉疚和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滕王阁本是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楼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的赣江东畔。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楼阁建成后,因为李元婴是李世民所封的滕王,便将此阁命名为滕王阁。
夕阳下的滕王阁九九重阳之际,往南省亲的王勃恰巧路过豫章郡南昌,逢阎公重修此阁落成,王勃以其过人的才气和名望受邀与此盛会,在高朋满座、骚客如云中难免技痒,加上心中有块垒,许多人生失意的悲情和壮志难伸的委屈无法伸张,便借此盛会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滕王阁》诗,诗曰: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的质量也很高,尤其“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一联,精警而优美。据说,当时王勃写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后,将一个字空着未写,就大笔一掷,走了。阎公不解,忙派人飞奔把王勃追回,说还漏了一个字没写,王勃说写可以,付费纹银一百两,当时在座的宾客议论纷纷,有人说应该是个“独”字,有人说应该是个“水”字,还有的说是什么什么字,后来阎公没法,只好付银子一百两,王勃说:“那不是空着吗。”然后,扬长而去,留下阎公呆立原地,有一种自寻烦恼的怅然,转瞬又一阵猛然醒悟的惊喜。
这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诗是好诗,则千真万确。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滕王阁序书法上天常常是不公的,对于旷世难寻、千年不遇的人和物,总是表现得出奇的悭吝。
公元676年夏,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陪着父亲一段时间后,挥泪北归,不想在渡海时,因为南海风高浪急,王勃不慎落水而死,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