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常香玉简介【豫剧皇后常香玉:难忘她催泪而伟大的岁月,她去世后子女怎样了?】

时间:2024-03-11 10:56:41阅读:

常香玉简介【豫剧皇后常香玉:难忘她催泪而伟大的岁月,她去世后子女怎样了?】

常香玉是德艺双馨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是豫剧“常派”艺术的创始人,享有“豫剧皇后”的美誉。她的唱腔字正腔圆,韵味醇厚,格调新颖,表演细腻大方,性格鲜明。

常香玉主演的《花木兰》《拷红》《断桥》《人欢马叫》《大祭桩》《红灯记》等优秀豫剧剧目,至今还广为流传。

常香玉出身贫寒,后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2004年6月1日,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因病离世,享年81岁,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如今常香玉逝世19年了,她的3个女儿、一个儿子人生状况怎样了?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巩县董沟。父亲张茂堂平时在家耕种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的小戏班里唱戏,他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张福仙。

常香玉的母亲在家里种地,照顾常香玉和弟弟的生活。

张茂堂虽小有名气,但经常受地痞流氓的欺负,一家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常香玉9岁那年,父亲嗓子坏了,再无法登台唱戏;加上奶奶去世,家里背上了债务。张茂堂准备将女儿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以换钱还债。

常香玉的大姑帮她相中了一户人家,要将侄女送过去。常香玉的二姑和四姑就是因为当童养媳,被婆家人活活打死了,常香玉害怕自己步两个姑姑的后尘,坚决不肯离家。

她哭着哀求父亲:爸爸,你教我唱戏吧,我不当童养媳。张茂堂心疼女儿,含泪答应了。

在旧社会,唱戏被认为下九流的低贱行当,死了都不能葬入祖坟。女孩子学戏更不被社会所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张茂堂偷偷在家教女儿学戏。

族人知道后找上门来,威胁张茂堂:你如果做这种伤风败俗的事,就不准姓张。

张茂堂得罪不起族人,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去密县的小煤窑打工。张茂堂平时下井挖煤,不出工时就去附近的戏班打杂。

有一天,张茂堂去街上找戏班打杂,碰到了豫剧爱好者常会庆。他在街上卖胡辣汤,张茂堂与他聊起来,两人十分投缘。

张茂堂难过地讲述了自己一家被族人逼出来的事,没想到常会庆爽快地说:唱戏不丢人,族人不让你女儿姓张,就跟我姓常好了。

第二天,张茂堂将女儿带到街上,让她给常会庆叩头,认他做干爹。

常会庆很喜欢豫剧中的项羽,便给张妙玲改名常项羽。常会庆和张茂堂都不认字,把“常项羽”念成了“常香玉”,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名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给女儿找条活路,张茂堂教女儿学戏格外严苛。女儿一个字唱得不对,他伸手就打,还让她挨饿,他一直将女儿打到20岁才不打了。

常香玉翻跟头摔伤了胳膊,小臂肿得老粗,父亲还逼她练。常香玉痛得瘫在地上,却不敢哭。张茂堂将女儿拉起来,含泪说:爸爸也不想这样,如果你吃不了这个苦,将来就没有活路。

常香玉10岁时,父亲已没有能力教她了。于是在父亲的介绍下,她先后跟随马九、葛燕亭、郭振海、周海水等人学戏,学习翻跟头、打旋子、走旋子等功夫戏。

到后来,常香玉能在方桌上连翻10多个跟头而不掉下来。

班主周海水为了多挣钱,让常香玉改演中轴戏。常香玉戏路宽,武旦、老旦、小旦等角色都能演,渐渐成了戏班里的台柱子。

1936年,常香玉的收入由每月8块大洋涨到了12块大洋。

为让常香玉安心唱戏,周海水让张茂堂来戏班打工,负责节目安排和演员调配等工作。

在表演豫剧《泗州城》时,常香玉站在桌上翻跟头、打旋子,她连打10来个旋子,连翻10来个跟头,却没有从桌子上掉下来,观众掌声雷动。

尽管如此,父亲向常香玉提要求:开封名角很多,你如果想挂头牌,必须在3个月内连唱45天不重戏。于是常香玉每4天就学一出新戏。

这个小姑娘虽然没上过学,但天资聪颖,善于动脑子,她开始学唱豫西调。豫剧界门派观念很重,学老师的门派,如果有点突破或学其他门派的唱法,就会被逐出师门。

当时学豫剧的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教常香玉祥符调的两位老师鼓励她创新。

因此,常香玉在演出中逐渐将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唱腔融入到豫西调中,并吸收秦腔、河南坠子、河南大鼓、河北梆子、京剧中的一些唱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随着风格日趋成熟,常派这支主要的豫剧流派诞生了。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后来被誉为“豫剧皇后”

1937年,在开封大学的史书明、王镇南两位老师的帮助下,张茂堂在开封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常香玉挂头牌,红遍开封。

1938年,常香玉演戏受伤,两根肋骨被摘掉了。此后她不能演武戏了,开始钻研青衣、花旦的表演。

抗日战争时期,常香玉演了很多爱国戏。1941年,巩县的南渡河发大水,造成河床堵塞,农田被毁,家乡想修一条河坝却没有钱,相关人员找上门来,让常香玉想办法筹钱。

因为唱戏,自己全家被逼到外面流浪,一直是常香玉和父亲心里的痛。但父女俩不计前嫌,努力为家乡出力。

常香玉带领戏班人员连演10天,将募集到的钱全部用于家乡修河坝,这笔钱在当时可以买800袋面粉。

当时河南人刘茂恩和哥哥刘镇华分别担任河南省、安徽省主席,但他们为灾民募集到的款项还不如常香玉多。因此巩义至今还流传着:巩县两个省主席,不如一个常香玉。

1943年,常香玉去陕西宝鸡演出,在颠沛流离中收获了爱情。宝鸡市三青团分部书记兼中州小学校长陈宪章,爱慕常香玉的才华和名气,开始追求她。

陈宪章是河南人,毕业于洛阳师范学校,他已结婚生子,但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很不幸福。

常香玉在陕西演出时,陈宪章每场戏都去看,常香玉对他也产生了好感。

父母都希望常香玉嫁有钱人,自己跟着沾光,便逼女儿离开宝鸡去汉中演出。

在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一个女人的幸福。常香玉没有跟陈宪章告别,含着眼泪带着戏班去了汉中。

常香玉想忘掉陈宪章,却发现自己爱得越深。8个月后,常香玉悄悄回宝鸡找陈宪章。哪知陈宪章已经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常香玉更加意识到这个男人是真爱自己。

早在1935年,著名演员阮玲玉被逼自杀,这对常香玉触动很大。因此,当陈宪章向她求婚时,她提出了3个条件:不嫁当官的人;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不能歧视她是个唱戏的。

3个条件陈宪章已经具备了两个,为了与常香玉结婚,1944年陈宪章辞去了三青团分部书记的职务,追随常香玉在豫剧界打拼。

1944年,21岁的常香玉与27岁的陈宪章结婚了。多年后,常香玉回忆与陈宪章这场婚姻时,感慨地说:当时阮玲玉的死,对唱戏的刺激都很大。我想:如果我不找个好男人结婚,也会是那个下场。

陈宪章在常香玉的戏班里当编剧,为她创作改编了《花木兰》《白蛇传》《大祭桩》《破洪州》等经典豫剧剧目。

婚后,常香玉与丈夫接连生下了3个女儿、1个儿子。大女儿叫常小玉、二女儿叫陈小香、三女儿叫常如玉、儿子叫陈嘉康。

1948年,河南很多难民逃荒到陕西,其中有很多可怜的儿童。常香玉与丈夫在西安千方百计办了一所豫剧学校,学生最多时有40个,常香玉让这些孩子免费在学校吃住,还教他们豫剧。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

当时一架战斗机要旧币15亿元人民币。常香玉准备义演捐献一架飞机,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丈夫帮常香玉写好报告递交上去后,常香玉便带领剧院工作人员开始义演。他们先在西安演出,后到开封、郑州、新乡等城市演出。

一个多月后,常香玉又到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演出。

演出期间,常香玉和丈夫不要一分钱工资,但演员要拿工资。夫妻俩卖掉了剧社的一辆卡车和家里的金银首饰,给演职人员开工资。

夫妇俩的4个孩子,都被常香玉送到了西安市敬业幼儿园,他们半年见不到一回父母。

演出期间,常香玉与大家一起睡硬板床,伙食标准都是一个月几块钱,经常吃豆芽拌黄瓜、煮萝卜、腌咸菜。

义演从1951年8月7日开始,到1952年2月结束,常香玉带领剧社人员返回西安,共演出了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

他们义演的总收入为15.27亿元旧币,买一架战斗机还有盈余。

常香玉将这笔巨款全部汇给了中国抗美援朝总会,买了一架苏制米格-15战机。

在朝鲜170多天的时间里,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共演出200场。

1956年,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从陕西回到河南,与其他几个剧团联合成立河南豫剧院,常香玉被任命为院长。

常香玉追求上进,是著名的爱国艺人,可她一直入不了党,她多次写入党申请都没有被批准。

195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去河南考察工作,得知常香玉还没有入党,便对河南省委的领导说:常香玉同志在我国最困难的时候,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入党问题在河南解决不了,就让中央直接解决,发展她入党。

第二天,相关部门就为常香玉举行了入党仪式,她热泪盈眶。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常香玉在旧社会唱过戏,加上丈夫曾在三青团任职,她遭受不公正待遇,被关牛棚,被批斗。

尽管如此,常香玉依然坚持练功,晚上她用被子捂着头,在被窝里喊嗓子。

回到家,她钻进柜子里,把棉袄捂在头上唱。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了,常香玉已经53岁了。1977年,常香玉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培养了汪全珍、王惠、李云、范静、孟祥礼等一批优秀豫剧演员。

1987年,常香玉自筹1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香玉杯”艺术奖,每年评选10名为河南戏剧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为了筹措奖励基金,1988年5月,常香玉承包了河南豫剧一团,已经65岁的她带领自己的女儿、儿媳、孙女等演员,赴西安、宝鸡等地巡演。

演出持续9个月,募集到22万元,常香玉将这笔钱全部充入“香玉杯”艺术奖基金会。

1996年,为迎接香港回归,河南省豫剧团赴香港演出。年逾七旬的常香玉登台演唱《花木兰》《拷红》《断桥》等唱段,深受戏迷欢迎。

1999年,陈宪章生病住院,常香玉不顾高龄,在医院照顾丈夫。

2000年7月9日,陈宪章在河南病逝。常香玉与丈夫风雨相伴一辈子,感情很深。丈夫走后,常香玉情绪很差,经常在家里流泪,子女轮流过来陪伴她。

2001年常香玉患上了宫颈癌。因为年龄大了不方便接受手术,她采取药物治疗。

2003年,常香玉的癌症发展为晚期。这年12月23日,常香玉赶到北京奥运会建筑工地,为那里的河南民工慰问演出。

演出结束后,常香玉全身发冷,浑身乏力,身下大量涌血,但她仍坚持与民工握手照相。

这是常香玉最后一次演出。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昏迷3天后不幸因癌离世,享年81岁。

7月7日,国务院追授常香玉为“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009年9月14日,常香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常香玉夫妇都已仙逝,他们的4个子女现在怎样了?

他们的长女名叫常小玉,1945年出生于陕西,自幼跟随常香玉学习豫剧。常小玉是豫剧名家,主演了《花木兰》《拷红》《破洪州》《断桥》《杜十娘》等众多经典豫剧剧目,至今还经常参加演出。

二女儿陈小香从小跟着常香玉学豫剧,她天赋一般,后从事声乐教学,现在陈小香还在教学生。

三女儿常如玉天资聪颖,悟性好、嗓子好。常香玉想将她培养成常派艺术的继承人,但常如玉对豫剧不感兴趣。

1973年,常如玉远赴云南当兵,1978年转业后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学习声乐。

大学毕业后,常如玉被分配到郑州市热电厂子弟小学教音乐。常如玉拒绝学豫剧,与母亲的关系非常紧张。

1985年,常如玉赴美国留学,后在那边结婚定居,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和小女儿常如玉的合影)1995年,常如玉离家10年后终于回国探亲,母女俩的隔阂烟消云散。

母亲走后,常如玉意识到母亲当年的苦心,于是她50多岁回国开始学习豫剧。她不仅自己经常登台演出,还收了李培、李响乐等学生。

常香玉的儿子陈嘉康没有学过一天豫剧,他1948年6月出生,成年后经商,如今国内、泰国都有业务。

2023年9月,常香玉已经离世19年了,她的4个子女生活都很平稳。

“豫剧皇后”常香玉虽然走了,但她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经典唱腔是永恒的,永远被戏迷铭记和喜爱!

-END-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