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公元前496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二十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473年灭吴。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后至齐,父子勠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当时的商业中心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自称“朱公”,经商积资巨万,人称“陶朱公”
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在19年内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但他仗义疏财,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陶朱公很有经商的头脑。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就很符合现代市场规律。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买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尽是抛出。
价格涨落的原因陶朱公生长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产品是市场最大宗、最主要的商品。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气候不同,产量就不同,对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所以满足农业需要、为农业服务,就成为他经商的主要方向。他根据季节规律,提早储备物资,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说,像作战之前要做好准备一样,根据季节的需要(时用)就可以预知市场所需要的商品(知物)。
季节和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他引用我国早已有的一条关于气候变化的规律性的古语,作为预知农业丰歉的依据。这条古语说:“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年一大饥。”这是说,每六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上好年景,也有一个旱年,每十二年有个大旱年,也有一个水年。
根据这个规律,他丰年就大胆收进。因为不会年年丰收,收进的货物不愁没有机会售出。同样,在大旱年物价上涨时,他就尽量抛售,不愁以后没有进货的机会。就这样,他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收年谷贱伤农与饥荒年民不聊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即产生了一条经商之道——陶朱之道。
陶朱之道的启示陶朱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气候资源的变化会造成丰收与歉收两种状况,对人们都有不利影响,并且通过商品交流这种不利影响会扩展到全国、全社会,但是,只要人们掌握了这个规律性,采用商业手段,通过贱买贵卖,是可以协调的。陶朱公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注意到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在该领域的对策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
陶朱公经商秘诀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废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慢散慢则查点难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潦草则错误多买卖要机警——切忌拖延拖延则机宜失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滥入则售价减议价要订明——切忌含糊含糊则争执多期货要约定——切忌讹延讹延则枝节生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马虎则失信用赊借要识人——切忌滥出滥出则血本亏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糊涂则弊买生账目要稽查——切忌懈怠懈怠则资本滞临事要尽责——切忌放弃放弃则权力损优劣要分明——切忌糊浑糊浑则判断繁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浮躁则失事多主心要安静——切忌惊惶惊惶则忘决断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