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贺子珍简历【贺子珍之女李敏,12岁时才知生父是毛泽东,其女为疫情捐款数千万】

时间:2024-12-16 10:36:31阅读:

贺子珍简历【贺子珍之女李敏,12岁时才知生父是毛泽东,其女为疫情捐款数千万】

“这是中国的领袖毛主席,可他也是我们的爸爸。”1944年,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7岁的李敏从哥哥毛岸青那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可她对自己的父亲毛主席仍是有些陌生。

从1941年到1949年,有整整八年的时间,李敏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对女儿的爱却一天都没有少过。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1937年7月1日,中央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20天的长途跋涉到达了陕西省志丹县,当年年底,贺子珍在破窑洞里生下了一个女孩。

闻讯赶来的邓颖超轻轻地抱起女孩,看着孩子瘦小的身躯,邓颖超爱怜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啊”,听到邓颖超这么说,大家都你一言我一嘴地喊起了“小娇娇”

毛主席非常喜欢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经常会抽空逗小娇娇玩,但是这样的温情时刻没有持续多久,内忧外患的形势让毛主席只能与女儿挥泪诀别。

毛主席与贺子珍于是,只有四个月大的娇娇被寄养到了陕北一个农户的家中,而毛主席和贺子珍交代好一切后又踏上了革命之路。

在后来娇娇在组织上的安排下被送进了托儿所里,年纪尚小的娇娇不知道什么叫分别,也不知道父亲和母亲所做的工作有多么伟大。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有三年之久,直到贺子珍因为痛失自己十个月大的幼子廖瓦,整日以泪洗面时,主席为了弥补她的创伤,决定把四岁大的娇娇送往了苏联,送到她的身边。

1941年1月,朱德的女儿朱敏带着四岁的娇娇踏上了去苏联的飞机,在这里,娇娇见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的母亲贺子珍,也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

女儿的到来让贺子珍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她带着女儿和毛岸英兄弟两个,在异国他乡生活。

李敏和毛岸青虽说此时的苏联因为长久的战乱侵扰,物资十分匮乏,但是在贺子珍的努力下,三个孩子仍然享受到了难得的幸福时光。

贺子珍是个敢爱敢恨的的烈性女子,此前廖瓦的早夭让她痛苦万分,直到娇娇的到来,贺子珍心灵上的创伤才受到弥补。

可1943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贺子珍好不容易续上的母女情差点断绝。

当年秋季,八岁娇娇被安排到五年制的小学里读书,或许是贫寒的生活让小娇娇的身体落下了病根,当年年底,娇娇生了一场重病,高烧不退。

惊慌失措的贺子珍连忙把女儿送进了医院,但当时苏联国内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们想尽了办法,娇娇的病症却还是没有好转。

贺子珍医院方面给小娇娇下了病危通知书,护士也在医生的授意下,将小娇娇推到了国际儿童医院太平间的副室里。

可贺子珍不甘心,她已经失去太多孩子了,再也不能接受任何一次分别了,所以她将躺在医院里的娇娇抱回了家,贺子珍已经下定了决心:就是放弃一切,也要救活女儿。

从那天起,贺子珍深居简出,将所有精力全部放在了照顾小娇娇上,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贺子珍再也不能按时完成分配给她的劳动任务了。

此举引起了国际儿童院院长的不满,三番五次地要求贺子珍将小娇娇送回到国际儿童院里,贺子珍的个性非常刚烈,因此事和儿童院的院长发生了剧烈争吵。

贺子珍和李敏院长怀恨在心,不但向外谎称贺子珍有精神病,还找人把贺子珍关进了距家很远的精神病院里,就这样,娇娇不得不再次回到国际儿童院,过起了没人疼的“孤儿”生活。

长时间的分别让小娇娇对父亲毛主席的印象不深,再加上母亲贺子珍很少和她谈起父亲的事,所以小娇娇起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

直到某天哥哥毛岸青和她聊天时,指着学校礼堂里悬挂的巨幅毛主席画像似的,娇娇才知道原来自己是毛主席的亲生女儿。

从那天起,娇娇就经常站在毛主席的画像下,看着这个被老师称为“英雄”的父亲,尽管对父亲的印象不深,但是小娇娇的心里还是泛起了层层涟漪。

她太想见到自己的父亲了,可她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却依旧那么遥远。

毛主席和李敏1949年,小娇娇在母亲贺子珍的带领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离开故土时,小娇娇还是一个刚满四岁的小姑娘,如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的小娇娇已经成长为12岁的小姑娘了,祖国对她来说似乎变得有些陌生了。

此时的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的关系已经变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同志”,贺子珍也想借此机会开始新的生活。

李敏、贺子珍所以贺子珍也想放下过去,好好的生活。可没想到,一向听话的娇娇却嚎啕大哭着表示:“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新爸爸。”女儿的抗拒让贺子珍的心里愈发不是滋味,她又想起了和主席在一起时的岁月,贺子珍再也忍不住泪水,伏案痛哭起来。

从那之后,贺子珍再也没有和女儿提过找“新爸爸”的事情。

1948年,娇娇在贺怡的建议下,给父亲寄去了一封信,娇娇在信中写道:“您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生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毛主席和李敏毛主席在信中写道:“你当然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吧。”就这样,贺怡在贺子珍的授意下带着娇娇动身前往北平,娇娇也终于有机会回到父亲的身边了1949年5月,让娇娇期待已久的一天终于到了,贺怡带着娇娇和毛岸青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北平香山。

这是娇娇懂事以来第一次见到父亲毛主席,他身材高大,笑容和蔼,娇娇一下子扑到了父亲的怀中,向他诉说着自己的思念:“爸爸!”毛主席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毛主席也乐呵呵地搂住了这个女儿:“娇娇,我的小娇娇啊。”住在双清别墅的那段时光是娇娇最开心、也是最难忘的记忆,每天饭后,毛主席会牵着小娇娇的手,沿着池塘散步。

父女两个无话不谈,从学习情况到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是娇娇说,主席乐呵呵地听着,但有的时候,主席也会随机抽查一些古诗,考考女儿的背诵情况。

主席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但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主席的心里难免会有孤独之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孤独感就越强烈,娇娇地到来弥补了主席心理上的空白。

这种欢乐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娇娇上中学,毛主席见一直叫乳名也不是办法,就给女儿起了个学名“李敏”

借《论语》的《里仁》一篇,取“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意,告诫女儿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多做实事、不说空话。

主席对女儿的期望很高,他希望这个名字能给女儿带来幸福。毛主席的期望和教导也让李敏成长的愈发成熟稳重,这和毛主席的家风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有待恢复,物资匮乏,毛主席多次在会议上强调:高级干部的子女要确立平民意识,做好表率。

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毛主席带头落实“平民意识”,从不允许孩子们打着他的旗帜,享受特殊待遇,在他看来,他的子女应当和平民一样,和老百姓同甘共苦患难。

李敏李讷进入北京师大读书之时,是王鹤滨带着她们去报道的,只是在家庭姓名一栏,王鹤滨不能擅自做主,便征询了主席的意见,谁料主席说道:“你带去的,就填你的名字嘛。”就这样,李敏和李讷就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学校学习成长。

1960年,正值国家经济进入困难期,李讷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也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忍受着饥饿的折磨。

李讷有次从学校回到家后,主席吩咐厨师和卫士一起吃顿饭,掺了芋头的红糙米饭刚端上桌,李讷就狼吞虎咽起来。

学校里的饭油水少,吃下去一会就饿了,甚至上课时她的肚子也总是咕咕地叫。

不一会,李讷就将饭桌上的食物吃干净了,可她还是盯着空盘子发愣:“今天的饭菜真香啊,可惜.”警务员尹荆山见状,知道她没吃饱,便去厨房拿来了两个白面和玉米面混合做成的馒头和开水,尹荆山拿着开水帮李讷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涮着喝。

直到把盘子涮得干干净净,连一滴油水都看不到了,李讷才心满意足地擦了擦嘴,事后主席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道:“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就是伟大的毛主席。

随着年岁的增长,毛主席也开始发愁女儿的婚姻大事了,而此时的李敏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也有了自己的心上人。

这个人叫做孔令华,是李敏八一小学的同学,那时候的孔令华是学生会主席,和李敏有一定的交流,这段友情一直持续到了上高中时,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

毛主席和李敏、孔令华合照孔令华是个胆大的男孩,在高中毕业前夕给李敏写了一封情书,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心,而李敏接到信后,也羞红了脸,害羞地给孔令华回了一封信。

但是对于恋爱问题,李敏还是想听听父亲的意见,没想到,在听到李敏介绍孔令华的家庭情况时,主席却乐了:“哟,孔令华的父亲是孔从洲将军啊,我们非常熟悉。”就这样,李敏的婚事就在毛主席的允许下敲定了。

1959年8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亲自主持了女儿的婚礼,那天毛主席非常开心,还特意拿出了400元钱在丰泽园的颐年堂举办了宴席。

本来警卫员们都希望主席能够让在北京的将帅们来参加婚礼,因为李敏的一生可只有这一次婚礼,大家都希望能够举办得盛大一些。

毛主席在女儿李敏的婚宴上可没想到,毛主席却摆了摆手,拒绝了这个提议,因为北京各机关的负责人们少说也有几千人,一向提倡节俭的主席当然不会同意。

最后,在主席的严格要求下,李敏的婚礼是在丰泽园悄悄举行的,参加宴会的只有三十人左右,整场婚礼下来,没有放过一个鞭炮、也没有收任何彩礼。

毛主席的勤俭家风一直延续到了他去世后,李敏和李讷姐妹两个还在坚持。

她们没有从父亲那里继承任何遗产,不论是主席在世亦或是他去世后,两姐妹都没有靠着主席的身份享受过任何优待。

但李讷说过,毛主席留给他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精神,这是主席最珍贵的财富,比任何事物都要珍贵。

李敏和孔东梅她们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下一代,教育他们要自力更生,成为最普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1972年,李敏和孔令华的女儿孔东梅在上海出生了,这是毛主席唯一的外孙女,虽说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家庭之后,但是孔东梅并没有因此享受到任何特权。

2020年,武汉疫情肆虐之时,孔东梅还悄悄为武汉捐赠了4500万元,感恩毛主席,感恩毛主席后代们所做的贡献。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