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的太爷爷是冯国璋,还担任过民国大总统,但是他的爷爷更牛2011年《建党伟业》一上映,著名的“冯氏家族”在网络上被大家广泛讨论。
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家世背景被揭秘,冯氏一族名人众多,影响甚广。
他的曾祖父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冯国璋。
上溯三代,其实冯国璋是冯巩的太爷爷。
冯国璋是北洋军阀的直系首领。其少年志向就是争功名、有出息。
但由于多次科举失败,名落孙山的他改变了自己的思路,也扭转了他的整个人生。
当时他听说自己的本家爷爷正在军队从军,便托关系如愿进入了淮军。
恰逢乱世,军队急需大量人才,李鸿章奉命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要求淮军输送人才进入学堂。
冯国璋凭借他多年的知识储备获得了刘祺的青睐,因此获得了进入北洋武备学堂的机会。
冯国璋在学堂读书时十分用功,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只不过那时的他还是没有彻底放下科考,也许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让他觉得只有科考获得榜首才有一展宏图的机会。他不甘心失败,想要再试一次。
可惜,命运再一次跟他开了个玩笑。
1888年,他再次回乡应举,却又一次名落孙山。这次彻底让冯国璋死心了。
他不再奢求通过考取功名为自己挣前途了,转而安安心心的留在武备学堂专心学习军事。
他对于军事、兵法、操练等悟性很高,态度又非常认真,于是一毕业就直接留校任教了。
但冯国璋怎么会是那种甘于平庸的人呢?他想要升官发财,于是再一次想办法脱离了武备学堂跟聂士成搭上了线,成为了他的幕僚,献计献策,逐渐成为了聂士成的左膀右臂。
在这期间,他曾多次赴日考察军事,撰写了很多有关练兵和军事发展的书籍。
自此,冯国璋开始了他的北洋军阀之路。他在袁世凯的带领和倚重之下越爬越高,军衔和职位一涨再涨。
武昌起义爆发时,他受袁世凯指派前去围剿国民革命军,为清廷立了功,被封为“二等男爵”在此期间,他一直对袁世凯忠贞不贰,他认为跟着袁世凯是可以看到光明和未来的。
直到袁世凯复辟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冯国璋才惊然觉醒,原来袁世凯的共和之路是披着精致外皮的谎言,而冯国璋也只是他谎言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乱局之下,冯国璋独善其身,开始划清自己与袁世凯的界限,表明自己的共和立场,坚决反对袁世凯建立帝制。他甚至在袁世凯死后,还接任了一段时间的民国代总统,再后来担任了副总统一职。
只不过,袁世凯虽死,但北洋军阀尚在。军阀之间的内部争斗愈演愈烈。
冯国璋与段祺瑞的内部斗争最终以冯国璋辞职下台而结束。
冯国璋的一生追逐的都是金钱和地位,但是他的三儿子冯家遇却能够看透局势,明白国家危难在即,救国救民势在必得,能够舍弃小我成就大我,成为了一名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企业家。
1888年,冯家遇出生了。那时的冯国璋政途已经慢慢走顺了,再加上其精于敛财,因此冯家家境优越。
冯家遇的童年无忧无虑,不需要承受生活的困苦,所以他自小也像父亲一般聪明好学,认真踏实,门门功课都很优秀。
他在成长中看着父亲一步步掌管国家的军权。按常理来说,封建军阀思想必定会对他造成深刻的影响,但成年后的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反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他少年时在父亲掌管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上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因此冯国璋一直对冯家遇寄予厚望。当时留洋求学的风气盛行,冯家遇也不想故步自封,于是向父亲表明想要留学德国的意愿。
冯国璋的两次赴日经历,让他看到了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他明白,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走出去。
冯国璋非常支持冯家遇的想法,于是送他进入练兵处,考取留学生。
就这样,冯家遇踏上了出国留学之路,前往德国进修,在柏林工学院专门学习化工冶金专业。
接触到新事物的冯家遇逐渐意识到,想要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局势,一定要从经济和科技方面入手。
国外有很多科技发明是国内没有的,技术落后的中国怎么能抗争得过科技发达的强国呢?
学成归来的他空有一身抱负,但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所以在直隶兵工厂当过一段时间的帮办。
再后来,感觉一身才能毫无用武之地,留在兵工厂也只是荒废光阴,不如自己寻找出路。
恰逢袁世凯展现复辟野心的时期,冯国璋为了给袁世凯表忠心将冯家遇送进了袁世凯组建的模范团任职。
崇尚和平的冯家遇对于袁世凯的野心非常不满,也非常厌恶封建军阀的行径,于是冯家遇最终还是选择脱离了北洋军队,不再参与军事斗争。
就在当时,资产雄厚的冯国璋在金融业和工商业有不少的投资。冯家遇便借此机会开始投身实业。
在当时日本的鸡牌油漆长期霸占天津市场,大量赚取国人钱财。
冯家遇挺身而出,坚信我们一定能拥有自己的国民油漆品牌。于是,运用在德国学到的知识加上聘请德国专家,反复实验,最终研制出了“猫牌”油漆,其性能和指标都优于进口油漆。
这场“猫鸡大战”终是让“鸡牌”油漆痛失中国市场。
从此冯家遇创办的东方油漆厂走入了国民的生活,中国民众不再为了买油漆而向洋人低头,也不用再被那些傲慢的洋人羞辱,成为风头无两的存在。
后来,他又发现中国的电业发展非常缓慢,只有富商豪门才能用得起电,普通人家只能点灯熬油,非常困苦。
于是,他又开始投资参与筹办保定电灯厂,希望能把光亮带到千家万户。
1921年,电灯厂建成并开始发电,后来冯家遇再一次增资扩建,投资金额高达13万元。
为了能完成他想要全天津亮起来的愿望,他又引进了很多德国发电装置。
经过多次扩建,保定电灯厂终于能够供给盏电灯同时使用,用户使用量高达2912个。成为中国自主经营的47家一、二等发电厂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投资创办了大陆银行和大城银行,为稳定国家经济贡献了一份力量。
冯家遇在乱局中看得透彻,眼光长远,具有大局观。
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国计民生的大事上,积极投身实业,也促进了天津近现代工商业的发展。
然而,冯家遇的爱国之心不止于此。
北洋军阀时期结束,时局不稳,抗日战争时期,冯家遇实业家的名号在百姓中还是很有分量的,这就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有了心思,尤其是人人唾弃的大汉奸王克敏。
王克敏曾数次上门拜访,请冯家遇和他一起为当时的伪卖命。
爱国的冯家遇自然不会答应,但是严词拒绝又恐惹怒这些汉奸,危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于是便用装病的招数婉拒。
为了使谎言更加真实,他还会将黄胆水涂抹在脸上,让外人看起来面色枯黄,病体恹恹。
生于乱世的冯家遇对洋人深恶痛绝,他制定家规要求自己的亲人子女不能住在租界、不能出国留学、不能嫁娶洋人,甚至不允许家里的女眷佩戴昂贵的钻石首饰。
他作为实业家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并没有贪图资产,反而一心为国。
1953年,临终前的他,将自己积攒的全部家业捐献给了天津,用于民生。
冯家遇的人生虽然没有到达过父亲冯国璋那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所作的义举桩桩件件都是为了苍生百姓,他的成就与贡献是整个冯氏家族最值得称赞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国璋旧军阀的身份给他的家族和后代带去了一段时间的艰难岁月。
冯氏家族也自冯家遇捐资之后便开始举步维艰起来,不仅曾经的辉煌不再,甚至难以维持生计。
作为冯家遇的孙子,冯国璋的曾孙,冯巩自小就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在大杂院里仅12平方米的地方艰难度日。
冯巩幼年时期捡过菜叶、拾过煤球,生活很是困顿。但是他乐天派的性格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曲艺。
他对曲艺倍感兴趣,在机缘巧合之下拜师相声大师马季。
逐渐声名鹊起的冯巩通过“春晚”舞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冯家也因冯巩事业的发展生活逐渐回暖。
随着冯巩知名度的提高,他的演出和工作越来越多,几乎不着家。他的妻子艾惠也并没有因此心存怨怼,反而更加理解和帮助他。
事业蒸蒸日上的冯巩并不局限于相声领域,他在小品、电影、电视剧等领域里也有了非常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