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罗曼罗兰代表作【罗曼·罗兰 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时间:2024-08-12 10:12:21阅读:

罗曼罗兰代表作【罗曼·罗兰 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区的克拉姆西小城。父亲是公证人,母亲是个农民。家人认为世道维艰,对罗曼·罗兰的最大期望便是得到一份稳定工作,一生衣食无忧。

罗兰1岁的时候,被粗心的保姆遗忘在房子外面,在极寒的天气下,他差点冻死,从此患上了支气管的各种疾病;5岁时,小他两岁的妹妹不幸夭折,几乎击垮了他的母亲,罗兰也深受死亡阴影的侵扰。每每病魔来袭,他都会回忆自己躺在小床上一遍遍哼着:“我不想死……”罗兰的敏感天性中藏着对艺术的热爱。他受母亲的影响痴迷音乐,同时如饥似渴地阅读。他十六七岁开始读《哈姆雷特》,“心里泛起强烈的共鸣与回响”,从此“我把最好时光给了莎士比亚,我把他整个儿吞下去了。或者,不如说我被他整个儿吞没了”

上巴黎高师时的罗曼·罗兰未来似乎清晰可见,但他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的艺术理想。罗兰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计划:毕业后出来教7年书,为家庭尽责任,其间写出一直准备着的《宗教战争史》,然后从30岁开始,生命属于自己,他将创作人生中第一部小说。“如果我做到了,那么我活到35岁,可以死而瞑目了。”为英雄立传罗兰的英雄主义集大成之作,是他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献给各国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这本书从1890年开始构思,1912年写完,前后经历二十余年。

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个人的心灵成长故事,也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如小说中写的那样:“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遮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想要表达的,正是一颗坚强的心是如何经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战胜内心深处的怯懦和卑鄙。

成为英雄的一员目光再回到1914年,罗兰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了《超乎混战之上》。这是他人生第一篇政论,也是他走出书斋,从书写英雄人物,到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的开始。

1931年,罗曼·罗兰在瑞士的家中接待了来访的甘地。罗兰曾为甘地写过传记,甘地的思想对他探索社会发展出路的思考影响很大。

罗曼·罗兰超越国家民族主义的桎梏,以全人类的视角,为世界的和平、自由和光明发声。就像茨威格所写的那样:“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罗曼·罗兰竖起的丰碑却挺过枪林弹雨,穿过唇枪舌剑,傲然屹立。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骚动的世界上,一切具有自由灵魂的人们,都可以到这儿寻求安慰。”他的著作经过高温熔炉的反复冶炼,盈溢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以及对人类无限深情的眷爱。它恰像一把精致的小提琴,既能奏出无限温柔、和谐、天使般的妙唱,也能加入到庞大乐队中合奏出汪洋大海般汹涌澎湃的宏音。他的思想在席卷欧洲的战争风暴中岿然不动,他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忠于信仰。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