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上海唐人【新中国文学记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时间:2024-09-10 22:29:18阅读:

上海唐人【新中国文学记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原标题:为国为民,侠之大者1957年1月1日,《射雕英雄传》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5月出版的《射雕英雄传》一九八三年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二○○三年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金庸曾把自己小说名的首字连成一副对联射雕英雄传“用电报来拍发武侠小说,这在报业史上恐怕是破天荒的举动”毕竟,金庸写作武侠小说,最初完全是无心插柳。

金庸一生创作武侠小说15部,哪部最好?读者各有偏爱,金庸自己也没有确切答案。但人们有定论的是:流传最广、最受读者欢迎的是《射雕英雄传》。

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内地读者后来读到的《射雕英雄传》与当初报纸连载的版本是有相当差异的。作为商业化催生的报纸连载产品,每天一段,随写随刊,《射雕英雄传》的最初创作有粗疏之处在所难免。因此,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金庸宣布封笔,并从1970年起,用十年时间对其全部作品进行了重新修订。

《射雕英雄传》修订版重新编次回目,将旧版的80回合并为40回,并大段增删、逐字推敲,删去了杨过生母秦南琴这个人物,与穆念慈合而为一,情节也有一些增删。如删去一些过于传奇荒诞的情节;又如增加开场时张十五说书的情节,金庸在后记中解释称:“我国传统小说发源于说书,以说书作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修订版对人物个性也进行了更为自觉的塑造和强调,比如使杨康这个人物更为立体化;又比如旧版中对郭靖的性格、智力定位有前后矛盾之处,曾说“这孩子生得筋骨强壮,聪明伶俐”,在修订版中则强化了他“老实迟钝”的特点。

正是这个修订版,为《射雕英雄传》日后在内地吸引无数拥趸乃至走上“经典化”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这一代的近视,集体可以怪到金庸头上”内地“《射雕》热”比香港晚了20多年——某种意义上说,《射雕英雄传》传入内地、引发热潮的过程,暗合并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史。

作为无数读者中的一个,多年后,“70后”作家毛尖在《就此别过》中为这一代人的金庸阅读史写脚:“我们这一代的近视,集体可以怪到金庸头上,我们在课桌下看被窝里看披星戴月看呕心沥血看,我们不是用眼睛看,我们用身体填入萧峰阿朱令狐冲任盈盈郭靖黄蓉,所以影像史上最难满足的观众就是金庸迷,因为我们曾经把自己的脸庞给他们,我们曾经把恋人的眼神给他们。”“所包含的历史的、社会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当代的侠义小说作家中,是极为突出、极为罕见的”缘何《射雕英雄传》如此深入人心?金庸自己曾有说法。

在1975年12月为《射雕英雄传》修订本所写的后记中,他说:“《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大概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他还说到其中的写作技巧:“写《射雕》时,我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这段时期中所读的书主要是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2018年10月30日,94岁的金庸在香港辞世,消息传来,社交媒体上开始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人们回忆金庸与自己的阅读史、成长史的交集,重温金庸作品,也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射雕英雄传》仍是人们绕不过的回忆之源。

传播与影响2018年2月,瑞典汉学家郝玉青英译的《射雕英雄传》《LegendsoftheCondorHeroes》第一卷《AHeroBorn》由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发行,首月即加印到第7版。此后,香港译者张菁加入译介,第二部《被取消的誓约》2019年1月出版。该书共4卷,预计于2021年出齐,推介中,有书店介绍为“中国的《魔戒》”该书对人物名号、武功等的翻译,也引起外界兴趣。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