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导弹之父是谁【从1949到1976(44):导弹之父钱学森怒了,有人说两弹一星花费多】

时间:2024-12-11 11:21:25阅读:

导弹之父是谁【从1949到1976(44):导弹之父钱学森怒了,有人说两弹一星花费多】

你若抄袭,维权到底导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会上,钱学森怒了,他激动地说道,“哪有这样的话,要是没有‘两弹卫星’,诸位啊,我们不可能在这儿开会,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是什么事情让钱学森如如此激动呢?因为有人提出“两弹一星”工程耗费太多资源。那么“两弹一星”工程真的耗费太多资源吗?到底耗费了多少呢?

时间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爆炸成功。

当我们向世界宣布原爆炸成功时,西方对此大为震惊,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我们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竟然也能研制出来原,而且还是自主研发。

二十年前我们还是小米加的队伍,如今竟然有了彼此制衡的。

西方世界为了不在资本主义阵营里引起恐慌,嘲讽我们是“有弹无枪”,意思是我们有了原,但是没有发射原的工具。

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中国有原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在5年之内不会有运载工具,10年之内也不会有导弹。

在美国人眼里,导弹这玩意儿我们不可能拥有。

美国国防部长这话为何说得如此不容置疑呢?

因为美国的导弹并不是美国人自己研发的,而是在“二战”结束之后,从战败国德国的手中抢来的研发团队搞出来的。

“二战”战败之前,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导弹,但是未能投入战争,最终遗留下来的中程弹道导弹V2在美国落地开花。

但是,中程导弹满足不了冷战的需求,因为华盛顿距离莫斯科7800多公里,距离北京多公里,这个距离需要洲际导弹。

苏联虽然晚于美国掌握原和,但是苏联的国防科技的发展却极为迅速,在导弹方面,苏联率先研制出洲际导弹。

1957年8月,苏联首次试射成功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

当苏联的洲际导弹先于美国研制出来时,美国大为震惊,这意味着苏联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一旦导弹携带核弹头,将对美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于是,美国加快了导弹的研发。

1959年,美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宇宙神”开始装备部队。

相比1945年8月在日本用轰炸机投下的两枚原,如今用导弹携带投射的威力将更大。

由于不再使用飞机携带核弹飞行这么远的距离,因此可以避免中途被拦截,毕竟拦截一架飞机比拦截一枚导弹容易多了。

当时我们在研制原和的同时,也在研究导弹,因为我们的不是装饰品,而是一定要投入实战的武器。

当时原和的研发属于二机部第九研究院,而导弹属于七机部第五研究院,他们属于不同的部门,而工作中要求科研人员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相互谈论各自的工作。

因为留在大陆的特务还有很多,他们在民众中潜伏了下来,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渗透进来,从可能接触到的身上获得所有秘密。

因此,“两弹一星”当时是高度机密。

当时导弹的研发由钱学森负责,而他回到祖国历尽了千辛万苦。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从1938年至1948年这段时间,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

他参与了美国历史上首次喷气助推起飞试验和单次火箭动力有人飞机飞行试验。

由此军方对钱学森所在实验室的拨款,从原来的每年1000美元,猛增到12.55万美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钱学森获得最高等级的保密许可证,获准参加陆海空三军、战争部、科学研究局等一切军事机密的研究工作,他的年薪高达10万美金。

然而,钱学森的心里装着祖国,他决定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和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参。

1948年,为了准备回国,钱学森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我们的祖国一穷二白,而钱学森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

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明明在海外可以享受高薪奢华的生活,却千方百计要回到自己一贫如洗的祖国。

如今我们的条件比老人家那个时代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却有很多知名学府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千方百计要往国外跑,而且一去不回。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一种人是无论我在哪里,我都要回到我的祖国;而另一种人是无论我在哪里,我都要远离我的祖国。

但是,钱学森满怀希望准备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百般阻挠。

美国司法部移民规划局非法拘留了钱学森,并把他关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洛岛的拘留所里。

美国陆军军械署署长金鲍尔气急败坏地说:“宁可枪毙,也不能让他回国,他随便就能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美国军人的判断是正确的,但钱学森不止抵得上五个师。

钱学森回国的心意已决,即使后来美国提出将他的年薪提高2倍,依然不能阻止他回国之心。

随着朝鲜战争的胜利,当我们将美国打回到谈判桌上之后,终于有了换回钱学森的。

在周总理的亲自干预下,我们提出用在朝鲜战场上俘获的15名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要求美国放钱学森回国。

当时的飞行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人才,培养一名飞行员是高成本的付出。

美国终于同意放钱学森回国。

回国之前,钱学森对美国的媒体这样说道:“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美国,抵达香港过境,终于回到祖国。

回国之后,钱学森受到了老人家的亲切接见,老人家对他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对我们中国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从那之后,钱学森开启了为祖国奉献毕生精力的科学研究。

几年之后,中苏关系恶化,战争威胁迫在眉睫,而美国和苏联已经拥有了和发射的导弹。

此时,陈赓询问钱学森,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自己的导弹?

钱学森心里正一肚子憋屈,他回答道,“有什么不能?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钱学森不负众望,于1960年11月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发射。

他们注意到我们在1962、1963和1964年间双城子导弹试验靶场的一些发射活动,认为这些发射次数是零星的和有限的。

此外,美国认为这个时期发射的导弹可能仿制的是苏联SS-4导弹,但东风2号导弹是在苏联P-2型地对地近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实际上是自行独立研究设计的。

东风2号导弹的研发过程遭遇了坎坷,1962年3月的第一次试验因总体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导弹坠毁。

修改后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于1964年6月至7月期间进行了三次试验,均发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7时,再次成功试射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

此时的原也已经完成研发,等待爆炸试验。

1965年11月13日,第一颗不带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导弹试射成功,这意味着我们将掌握把打出去的技术。

现在“弹”和“枪”都有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实施真正的“两弹结合”试验。

1966年秋季,在西北甘肃酒泉的发射场上,我们做了多次导弹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

1966年10月7日,经过多次合练和模拟演练导弹空爆试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导弹安全自毁系统达到预定的试验目的。

1966年10月13日和16日,先后进行了两次检验核弹头引爆控制系统的冷试验,弹头均在预定高度准确引爆。

这一天距离原爆炸正好两周年,而“两弹结合”的热试验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这两次试验的运载工具,正是改进后的东风2号导弹。

1966年10月24日,老人家听取了关于“两弹结合”的报告后,随即批准“热试”

1966年10月26日傍晚,聂荣臻来到发射阵地,指挥“热试”试验。

1966年10月27日9时10秒,聂荣臻请示周总理之后,下令“发射”!

1966年10月27日9时9分14秒,载有原的东风二号甲导弹刺破长空,核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原和导弹完美结合,我们终于具备了两个超级大国同样的核威慑,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打到对方的国土上。

然而,以情报著称的美国,却没有获取到我们已经将中近程弹道导弹运用于初步军队训练的情报。

关于这种推迟,美国务院情报和研究局局长在1968年5月3日向国务卿递交的报告《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的部署推迟》中提出了两种解释:另一种可能是中国的中近程导弹的部署遭遇了技术上的困难或者计划上的改变。

从美国解密的资料可以看出,他们提供的情报或许是对那段特殊时期最好的解说。

现在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从第一颗核爆炸到第一颗导弹诞生所用的时间: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而我们只用了2年。

在后来的研究中,钱学森搞出了“钱学森弹道”

在目前已知的五种导弹弹道形式中,分别为:弹道式导弹弹道、高射导弹弹道、滑翔导弹弹道、弹道、复合导弹弹道。

其中,滑翔式弹道便是“钱学森弹道”,它使用了高超声速滑翔技术,内部可以携带核弹,相比普通的弹道更具威力,据说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打遍世界”

一般来说,导弹的发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的曲线,这种导弹轨迹很容易被反导弹系统预判,计算其落点,并将其拦截。

“钱学森弹道”则让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受到浮力的影响而改变原始的飞行轨迹,等即将超越大气层临界点的时候,又会由于重力返回,依靠惯性和与大气产生的反作用力,延长飞行距离。

到达航程末端时,又会以150公里的时速着陆。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飞行轨迹变幻莫测难以预判。

简单说来,原始的导弹发射轨迹就像扔沙包,沙包的轨迹一目了然,而“钱学森弹道”则像是扔纸飞机,纸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轨迹会受到空气阻力、风向、浮力等各项因素的影响,飞行姿势变幻莫测。

根据钱学森的计算,配有这种弹道的带翼火箭的飞行时速可达到每小时公里,在这段飞行距离里中,导弹需要消耗的燃料也远远小于传统弹道,尤其是最后的飞行里程,几乎只用依靠导弹本身的惯性就行。

这一点就像是为我们国家量身打造一般,因为我们当时被两个超级大国封锁,资源高度紧张,我们不怕战争,但是要打这种资源消耗巨大的战争,我们在被封锁的状态下,确实存在弱点。

但是,“钱学森弹道”无疑减少了燃料的损耗,让我们有足够的反核打击能力。

目前我们“东风17”导弹被称为“东风快递”,被视为“不能被拒收”的快递,原因在于这种导弹采用了“钱学森弹道”系统。

由于“钱学森弹道”的轨迹变幻莫测,因此你不知道导弹会从什么地方冒出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的雷达发现一枚导弹的飞行轨迹冲着智利的尾巴而去,但是在太平洋上空突然消失了,等它再次出现时,便来到了华盛顿的上空。

这种神出鬼没的飞行轨迹,对于目前的拦击系统来说,犹如一场噩梦,对于航行在大洋之上的航母更是致命一击。

除此之外,钱学森领导研发的导弹,还带来了一个附属品——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目前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交通工具,今天我们遨游在太空的空间站便是由运载火箭送上去的。

当年有了运载火箭之后,我们没有让这个运载工具闲着,而是圆了古人几千年的飞天之梦。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

在《东方红》的乐曲响起的那一刻,是我们这个几千年来的农业国向世界的郑重宣告,我们已经具备迈向太空的能力。

五十年过去了,今天这颗卫星还在它的轨道上继续运行。

随着“两弹一星”工程的不断研发,其高科技的附加产品也不断推出,其中一项便是。

由于美国和苏联有间谍卫星和高空侦察机,可以准确监视我们的发射井,一旦这些发射井被它们锁定,就可能率先将我们的发射井摧毁,造成我们无法实施反核打击。

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携带核弹,可以随时移动,并且隐蔽的运载工具,这就是潜水艇,有大海的保护色,间谍卫星和高空侦察机都鞭长莫及,谁也不知道潜水艇会从哪里冒出来。

我们既然掌握了核技术,就不能浪费这种高科技,于是核动力潜艇被提了出来。

1968年,第一艘在葫芦岛船厂动工。

1971年4月,我们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

1974年8月7日,第一艘交付海军使用。

在民用方面,我们的高科技附加产品就是核电站,如今我们的核电站近20个,这些核电站为我们千家万户提供了巨大的能源。

老人家时代研发出来的“两弹一星”工程,让我们具备保卫我们这个红色政权和威慑力,一旦遭受核打击,我们便有能力采取核反击。

鉴于钱学森弹道的威力,美国又开始动起了歪心思,仗着它们可以收割全球,有花不完的钱,于是它们准备给钱学森颁奖。

一个国家给别国的科学家颁奖,而这个国家的科学家所研制的武器可以威胁到颁奖的这个国家的安全。

你威胁到我的安全,我要给你颁奖,听起来多么荒唐可笑。

实际上,美国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降低这个国家民众的敌对心理,提升自己的友善形象,同时借此引诱我们后来的高科技人才,如今现实生活无不证明美国这一招的阴狠。

但是,钱学森看透了美国的伎俩,而他深爱自己的祖国。

当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1985年初访华时,特意向钱学森转达说。

“美国准备授予他美国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

“如果钱学森去美国接受这项荣誉,他可以保证至少副总统会出席,并亲自给他颁奖。

“如果钱学森不愿意去美国领奖,美国可以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中国授予钱学森美国国家科学奖。”当时的钱学森74岁,他的身体还不至于坐不了飞机,但是他严词拒绝了这个颁奖,他回应道。

“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如果不公开给我,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他们是真正为国家和民族奉献毕生精力的大师。

钱学森家境殷实,衣食无忧,他原本不应该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中的人,却在老人家那个时代,自觉地将自己改造成为人民中的一员。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表彰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钱学森应邀发表讲话,他开口第一句话就让人感到惊讶,“今天我还不是很激动。”这句话令在场的人感到惊讶,钱学森接着说道。

“真正激动的是前不久我看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说,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员的优秀代表,当时我心情激动得不得了。我钱学森呐,现在终于是劳动人民的一份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这是钱学森一生三次激动时刻中的第三次,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955年和1959年。

第一次激动时刻,是1955年他离开美国向恩师冯·卡门辞行时,冯·卡门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这是钱学森人生第一次激动,不但得到了世界权威的认可,而且证明了中国人在高科技领域不输外国人。

第二次激动时刻,是在1959年11月12日,这一年是建国十年的时候,钱学森被接纳为中国党员。

这一刻钱学森激动得睡不着觉,成为一名员,在他心里有着无比崇高的向往,他的入党申请书简短,却满含爱国之心。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无论今天的佞人们如何抹黑那个时代,都掩盖不了他们身上的光辉。

钱学森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晚年依然住在过去的航天大院里,他把获奖的钱都捐了出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钱学森在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楠森、赵光武、王东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钱学森的谈话中,忧虑地指出。

“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钱学森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生活条件优渥,而他自觉改造成为了一位共产主义战士。

今天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不是当时的制度保障,不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是科研人员艰苦奋斗,不是人民解放军无私奉献,我们能不能造出“两弹一星”?

根据解密的资料,我们第一颗原爆炸,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那么,其他国家研发第一颗原时花了多少钱呢?

美国第一颗原的“曼哈顿计划”,到1945年向日本投放原时,总耗资22亿美元,结合物价因素,相当于1964年39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96亿人民币。

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开资料显示,苏联在研制原期间1951-1955年,花费相当于110亿以上人民币。

28亿相比美国的96亿和苏联的110亿,真的算多吗?

当时我们奖励科学家的奖金只有10块钱,原10块,10块,难道这些科学家的贡献才值这10块钱吗?

我们连给科学家的奖金都这么少,还要被后来的佞人们说花钱太多,如果没有“两弹一星”,这些佞人们的坟头草或许早就两米高了。

老人家走了,留下了保卫这些佞人们的国之重器,而这些佞人却要对那个时代发出抱怨之音,却要指责那些研制“两弹一星”的英雄和功臣。

这些人从那个时代过来了,但是良心却没有带过来。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