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杜威是哪国人【美国人杜威:批量生产民国大师,胡适甘当翻译,对孙中山毫不客气】

时间:2024-10-01 07:32:25阅读:

杜威是哪国人【美国人杜威:批量生产民国大师,胡适甘当翻译,对孙中山毫不客气】

如果将我们的社会拉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最受欢迎的绝对不会是什么明星艺人,而是学者。如今明星的一两句话便能在社会上引发一场大的讨论,可在曾经的中国,只有学者说的话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其中的原因很现实,就是因为那时的中国需要变革,需要救亡图存。而西方的理论无疑是最有市场的,当时的许多大家,基本都有留洋经历,比如说民国大师胡适、“万世师表”陶行知、中国现代哲学奠基人冯友兰、北大教授蒋梦麟等人,而一大批民国大师的师傅,都指向了一个人——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其实仅仅去称呼杜威哲学家不太严谨,因为他的学术思想涉及科学、艺术、经济、教育、历史等,几乎是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奠基人。在当时,杜威被称为美国三大哲学家之一,而蔡元培则给他起了个应景的外号:中国的孔子。

在杜威生前,曾经是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时候还开辟了风靡一时的芝加哥社会学派,这个学派对后来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说提出的象征性互动理论,就认为人之所以形成群体,构成社会,都来自于相互之间通过符号进行的互动过程。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收了几个中国学生,其中包括胡适、蒋梦麟、陶行知。而且在1946年陶行知因为工作劳累去世时,远在美国的杜威联合教育界举行了陶行知追悼会,杜威任名誉主席,他曾这样称赞陶行知:“陶行知是我的学生,但比我高过千倍。”蒋梦麟则是后来北京大学的校长,抗战时期与梅贻琦、张伯苓共同主持具有“学府北辰”之称的西南联合大学。胡适则更不用详述,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都清楚胡适的贡献。而就是这三个人,使得杜威访华有了可能。

1919年1月,杜威与夫人从美国旧金山出发,收到学生的邀请,来日本访学,作为一名誉满全球的学者,杜威一踏进日本就受到各种礼遇,除了进行演讲,就是与各界名流进行交流访谈。

在此期间,日本天皇接见了杜威,并准备授予杜威一枚勋章,但是在日本呆了一段时间的杜威拒绝了,他发现日本的军国主义气焰太盛,并对这种现象嗤之以鼻。

而且在此之前,胡适、陶行知也东奔西忙,积极为杜威进行宣传,胡适为了宣传杜威的“实证主义”,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著名论断。

当胡适、陶行知、蒋梦麟从上海码头接到远道而来的杜威时,师徒几人似乎一下回到了曾经的哥伦比亚大学时代。

杜威与胡适、蒋梦麟、陶行知、史量才杜威来华之后,蔡元培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软磨硬泡,硬是让他同意让杜威请假两年在中国久居。在此期间,他也会见了很多政要,比如说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的林长民。杜威回忆,当时接待他的是林长民年仅14岁的女儿林徽因,对她的印象是“她在当地的一所英语学校接受教育,说着漂亮的英语,此外还是一个有天赋、有趣的女孩。”之后又会见了孙中山,而和孙中山这次会面,杜威毫不客气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国民的弊端,他说:“中国人说起话来要比他们做起事来更为得心应手。”孙中山也只能尴尬的笑笑,用了“知易行难”这个中国古话做了回应。一方面侧面肯定了杜威的这一论断,另一方面也道出了改造的困难环境。

杜威在自己的家书中写道:“这个国家的座右铭包括‘谁知道呢’、‘就这样吧’。”在杜威看来,国人们多喜欢发表意见而不愿意去踏踏实实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道理知道的很多,可就是不想撸起袖子干。”不过很快,杜威纠正了自己的这一思想,因为在这时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他看来,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真正的觉醒。

虽然杜威是美国学者,但是他在讨论中美关系时却毫不含糊。在他看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家长式”的,而这种政策只会使国际形势变得更糟,而且对于美国自身和远东关系都没有好处。

杜威尤其反对美国干预他国内政,他说:“国家应彼此互不干涉,而且给每个国家一个处理自己事务的机会。”所以杜威认为,当时的中国需要改革,而前提就是美国应停止干预中国事务,只有这样才能能够使一个国家健康成长。

在中国的日子里,杜威吃胖了,所以每天不得不起床爬山锻炼。而就在这时,哥伦比亚大学催促杜威回国。杜威对学生说,他已经将所有的通识课程全部讲完了,剩下的普及就是你们要做的事了。

在临走之前,胡适、陶行知等人在今雨轩为杜威夫妇践行,二人回忆起两年中国时光,颇有感触。杜威说:“这两年,是我生活中最有兴味的时期,学得也比什么时候都多。”杜威的妻子也对中国的印象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对中国做出了一番评价:“美国人从前总以中国为一大块黑暗的地方,五六十岁的人都作如此想,我从前也不敢前来,但是来了以后,觉得不然。暗室当中已经有了电灯,墙上挂着的许多美术品都因而看见了。”之后,杜威夫妇在青岛乘坐“西京丸”号邮轮返回国内,在他们的行李箱中装载着中国丝绸等纪念品。1952年6月1日,93岁的杜威在美国纽约去世。后来杜威的女儿回忆起父亲说:“他这辈子除了美国,最爱的国家就是中国。”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