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芬奇所处的时代2.《维特鲁威人》与比例学《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于1490年左右创作的一幅素描人体像。画面中一个裸体男性站立于一个圆形和正方形重合的部分,画中的男子有些刻板地直立着身体,他的双臂分别保持水平和上举姿势,双腿呈现出并拢直立和分开的动作。若细细观察,图中的人物并不单单呈现为两种站立姿态,根据身体两边手臂与腿部动作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出十六种不同的站立姿态,这样人物的完美比例和数的理性便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依据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的人体比例法则创作而成。维特鲁威在巨著《建筑十书》中记录下他对人体比例的研究,并最终写下古典时代的“完美人体”比例法则。维特鲁威以人体本身为测量工具,以人体部位的长度为测量单位建立比例关系。他认为人颏到额顶的面部长度,与从腕到中指尖的手掌长度都是身体总长的十分之一,从颏到头顶的头部长度是身长的八分之一,从胸的中部到头顶为四分之一。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六分之一,前臂为四分之一。此外,维特鲁威还认为人体的中心是肚脐。平躺的人四肢可以伸展成一个圆,圆心是肚脐,手指与脚尖移动便会与圆周线相重合。同时,这个圆周中也包含着一个方形。因为直立的人的足底至头顶的长度与伸展开的双臂的长度是相等的。
达·芬奇没有严格按照维特鲁威的人体比例关系,而是在其基础上不断完善绘制而成。在这幅极具对称美感的人体素描里,达·芬奇在人体的关键性部位,如膝关节,胸脯和肩部都留下了用尺规作图的切线标记。这些关节成为人体比例关系的分割点。画面中,正方形的下边外切于圆周,人物处在圆形与方形重合范围的中心位置,他的最高点与正方形的上边线相切,切点也正是上边线的中点,并拢的双脚踩在正方形的下边且恰好位与圆形与正方形下边线相切的中点位置重合。当观察画面中分开的腿部和双臂时,人物的脚掌与圆周相交,双臂上举与头顶同高,且与方形和圆周的交点交汇。
在达·芬奇看来,基于数的人体比例不仅可以帮助准确地建构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比例学也体现着明晰、可靠的古典科学理念。在他眼中,绘画是高贵的视觉艺术,它内部充满了数学式的严密逻辑,如透视学,比例学等,但他又认为绘画高于数学,因为绘画在固定的数理逻辑之外可以展现自然的美学法则。理性与感性并不是笼统地混杂在一起,而是完美的融合,传统匠人的技艺在数理理性与达·芬奇的美学原则之下,闪耀出古典美感和自由艺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