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梁启超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其家虽然比较富裕,但由于没有什么人当大官,还只属于“富而不贵”的小地主之列。为了能够挤身于统治阶级之列,他祖父梁维清曾立志于学,奋斗一生,只中了个秀才,做了一个八品小官。他父亲梁宝瑛屡试不第,梁启超自幼接受祖父和父亲的启蒙教育。
他10岁到广州应童子试,曾在船上吟咏“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诗句,引起全船注目。于是“神童”之名传遍县城。他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才华横溢,家中都把他引以为荣。
1890年初,梁启超赴北京参加会试,落第后于返乡途中,购得《瀛环志略》一书,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于是认真研读,这是他获得世界知识的开始。同时,他又见到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西学著作,从而激起了他对西学的兴趣。
1895年4月,梁启超与康有为正在京参加会试。当他们听到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内容时,极为愤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和康有为一道四处奔走,联络在京应试的18省举人,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向光绪皇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建议。这次上书光绪皇帝虽没看到,但它标志着从战争以来就萌芽发展的维新思想,这时正式发展成一场公开的政治改革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1898年3月,梁启超赶到北京,与康有为一起建立保国会,号召人们救国。同时,他又联合百余名举人上书,要求废除八股取士,开办新学,抵抗侵略。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梁启超奉旨在总理衙门查看奏章,参与筹划新政。7月3日,他又接受光绪帝的召见,被赏给六品官衔,办理译书局事务。他建议光绪帝设立编译学堂,并提出奖励工艺、资制新器的章程,均得到光绪帝的批准。在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工作十分积极,充分发挥了他的宣传和组织才能。梁启超的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百日维新的进行。百日维新失败后,他逃到日本避难。
1898年1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又著成《光绪圣德记》和《戊戌政变记》等,猛烈攻击清及太后,盛赞光绪帝。翌年,在结识孙中山后,曾商讨合作,共举反清的问题,因康有为极力反对而作罢。1900年,梁启超又奉康有为之命去檀香山建立保皇会,并在海外华侨中募集捐款,支持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企图推翻慈禧,使光绪帝掌权,再行新政。后来,因自立军失败而从上海转赴新加坡。不久,他又去欧洲游历,于1901年春,返回日本。
从1903年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以资产阶级革命为主流的时代。令人遗憾的是梁启超这时开始落伍了。从1904,随他堕落为保皇派。梁启超不仅死守保皇、君主立宪的主张,而且还亲自出马,与革命派围绕着中国何去何从的问解展开长达数年的大论战。在整个论城中,虽然他倾尽心力,强词夺理,但由于他背离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说理,此通彼阻,但由于他背离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说明书,此通彼阴,前矛后盾,最后不得不败下阵来。孙中山说他“忽言革命,忽言破坏”,“一人而持二说,首鼠两端”;就连昔日赞扬过他“一字千金,”的挚友黄遵宪也责怪他“言屡易端,难于见信”梁启超在这一时期,政治上县花常昏暗的。
1918年,梁启超去欧洲游历,直到1920年3月才回到上海。在巴黎期间,他留心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谴责巴黎和议中有损中国权益的条款,同情“五四”运动,表现了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