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前536~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年幼丧母,后父亲娶继母;继母生二子,疼爱有加,而视不是己出的闵子骞却极为反感,百般刁难。寒冬,给子骞做的棉袄以芦花取代棉絮。子骞对此默不作声,逆来顺受。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天气寒冷,无法自如驾驭马车,致使马车滑入路边沟渠里。父亲非常生气,厉声呵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见此情景,父亲明白了子骞为何驾驭不了马车的原因,勃然大怒,执意休妻。闵子骞长跪于父亲面前,为继母求情,并且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子骞的孝顺大义,感动了父亲,“逐留其母,后母待其如亲子”这就是民间流传上千年的“单衣顺母”和“鞭打芦花”的故事。后人有诗称颂:“名称大才世这难,袄絮芦花岂耐寒。宁使一身甘冻死,肯教三子受衣单”
虽然闵子骞不是济南人,但是我们城市对这位“孝行天下”的名人是非常崇敬膜拜的,单是整座城市唯一一条以名字命名的道路就是闵子骞路,就是很好的证明。“济南,古齐地。东郭外五里为闵子骞墓。墓之前有祠。”(《续修历城县志》卷第十四)。据相关历史记载,早在北宋之前,我们先人就在现址修造了闵子骞衣冠墓。后因战乱等原因,闵子骞墓“坟而不庙,秩祀不至”,渐渐被人遗忘。时至北宋,人们又在此为闵子骞建立了墓冢、祠堂。此后历经金、元、明、清各朝代,对闵子骞墓、祠堂等均有修葺,占地面积越来越大。至上世纪六十年代,闵子骞墓规模很大,占地有35亩多,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墓地中有合抱粗的松柏30余株,历代碑刻10余通;周边还建有围墙。单是墓就封土直径约有70米,高约20米,祠堂内供有闵子骞塑像。墓地有专人看守。令人惋惜的是,后来闵子骞墓遭到大规模、毁灭性的人为破坏。祠堂被拆,碑刻被毁,古树被砍,墓地封土被挖去烧砖瓦,墓区也缩小为不足10米……而上世纪九十年代,闵子骞路扩宽改造,墓区西部被占用,墓区面积再度缩小。现占地面积只有区区630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