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个小动作,竟让人感叹:全世界绝无仅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0年,国共两党正斗的如火如荼,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我国国情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身为华侨领袖的陈嘉庚却在此刻想访问延安,引起众人不解。
原来陈嘉庚为了支持祖国的抗日活动,曾斥巨资援助抗日,而陈嘉庚耳中听到的确是两种声音,当经过一番周折来到延安见到毛主席之后,陈嘉庚却被毛主席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给震撼到了。
那么这个细节是什么?陈嘉庚又是如何来到延安的?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1940年,我党身上背负着许多不同的声音,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在不断地搞破坏,身为华侨领袖的陈嘉庚,在听到关于许多关于我党不好的声音之后却毅然决然选择来延安视察,这是为什么?陈嘉庚来到延安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长时间的对日抗战下国库渐空,军需供应已到了紧要关头。正当蒋介石愁眉不展时,陈嘉庚出现了,陈嘉庚在南京推行大旗下,是得到国际认可的南洋华侨领袖,他的影响力跨越了大洋联结了东西方,可谓是意义非凡。
在抗战爆发后,他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募捐了巨额资金,据说在1939年国民军费18亿中,华侨的汇款竟高达11亿元。在这其中,南洋华侨的捐款占了多达70%以上,这对于战时的国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某日,陈嘉庚在南京的一处宴会上与蒋介石相会。蒋介石紧紧握住陈嘉庚的手,感慨道:“陈先生,您的大恩大德,我蒋某人没齿难忘!”陈嘉庚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总理过誉了,抗战之事,是我们海外华侨的责无旁贷。”尽管陈嘉庚对国民贡献巨大,但他对于另一个在中国北方抗日的力量—中国,却知之甚少。他的脑海里回响的,都是一些如“共产共妻”、“放火”这类耸人听闻的传言。这些流言蜚语,对于一个在海外的华侨领袖来说,是难以辨真伪的。
1940年春,战争的硝烟笼罩着中国大地,而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正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乘飞机抵达了重庆。这位远渡重洋回国的爱国商人,受到了国内官方的高规格接待。蒋介石甚至为他准备了8万大洋的接待费,心思可见一斑。
蒋介石在迎接陈嘉庚时,笑容满面地说道:“陈先生,您的到来给我们蒋家军增添了不少士气!”陈嘉庚微微点头,心中却有些别扭。他不喜欢这种过度的排场,尤其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候。在随后的日子里,宴会接连不断,酒杯碰撞的声音让陈嘉庚头都大了,没想到回国之后还是这样的日子,陈嘉庚早已厌烦。
在一次宴会上,陈嘉庚正色道:“总理,民以食为天,现在百姓们都在节衣缩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控制一下?”蒋介石打断了他:“陈先生,放心,这些都是国家的安排,不会影响前线的供给。”但陈嘉庚的内心并不平静,他觉得在军民艰苦抗战之际,这样的铺张实在不妥。随着陈嘉庚在蒋介石这里呆的时间越长,他越是看到了奢侈腐败的影子,听到了达官贵人的荒唐言行,甚至连行政院长孔祥熙都开起了宾馆酒店,这让他心中的不满难以平息。
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陈嘉庚在住所中接到了孔祥熙的访问。孔祥熙明目张胆地警告他:“陈先生,我劝您别去延安。那里的,口是心非,没有一丁点民族思想。”陈嘉庚听后心中更是一阵冷笑,他对孔祥熙说:“孔先生,我是来考察团结抗战情况的,我相信我的眼睛。”在重庆的日子里虽然蒋介石的招待无微不至,但陈嘉庚并未被这些表面的繁华所迷惑,于是他决定带领一行人前往延安,查看是否也像一样,而他在延安所见所闻,更是深刻地改变了他对中国的认,陈嘉庚来到延安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1940年,陈嘉庚带领南洋华侨回国视察团,亲自回到国内查看抗日的情况,陈嘉庚首先来到的就是重庆,接到了蒋介石的热情接待,可是陈嘉庚早已对官场的那一套感到厌烦,眼前尽是奢靡之风,对蒋介石十分失望,随即陈嘉庚便准备前往延安查看我党的情况。
1940年5月30日,陈嘉庚一行人乘车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的队伍中,有一个不速之客,那就是人寿家骏,他以陪同的名义加入,实则是受命监视陈嘉庚的行动。行至洛川之时,一场安排的戏剧展开了。
一伙自称“民众”的人群突然拦路,高喊着控诉的口号。陈嘉庚几乎立刻就看穿了这一切,这些人的言词空洞,控诉毫无新意,不过是蒋介石密令的一场闹剧。他毫不犹豫地将那些宣传品撕碎,丢弃在了路旁,那些民众直接傻了眼灰溜溜的走开了。
第二天下午,陈嘉庚的车队驶入延门外,五千多名各界人士汇集于此,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手中挥舞着鲜花与旗帜,热情欢迎陈嘉庚的到来。陈嘉庚走下汽车,被眼前的热情场面深深感动,他不断向人群鞠躬,挥手致意。
在欢迎会上,陈嘉庚动情地发言,引起了群众的热烈欢呼。
6月1日上午,朱德和夫人康克清陪同陈嘉庚参观了延安女子大学。当他们从女子大学出来准备上车时意外发生了。南侨总会秘书居然不慎碰到车门,头部受伤,鲜血流淌。陈嘉庚连忙将他送往延安中央医院。这场意外让原本计划只在延安逗留三四天的陈嘉庚,不得不延长他的行程。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让陈嘉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延安的机会。他见到了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工作的人们,他听到了延安人民对抗战的殷切期盼和对胜利的信心。他发现,这些人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这与他在重庆所见到的奢侈腐败形成了鲜明对比。
6月1日下午吃过饭之后,他在朱德的陪同下,向杨家岭的方向缓缓行去,准备去毛主席的窑洞,还没走到他就看见了毛主席站在门口等待。两人的见面之后热情的握手,随后毛主席便请陈嘉庚进入到了自己居住的窑洞里。
毛主席听后耐心地解释:“陈先生,中的顽固派企图消灭我们,他们想扫除这个障碍,以便投降日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进行适当的还击,以斗争求团结。我们认为,只有在进步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的团结。”面对毛主席,他直接了解到了关于团结抗战的立场和态度。晚上的晚宴在门外露天举行,简朴却别有一番风味。风一吹,原本用来遮盖旧圆桌面的白纸被吹落,毛主席笑着说:“索性不用它了,我们人就是这样,朴素而实在。”饭菜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地方特色。陈嘉庚边吃边赞叹:“这里的饭菜虽不丰盛,却让人吃得舒坦有味。”餐后,两人又谈了许久,十分投机。就在陈嘉庚在延安的这几天,陈嘉庚也被毛主席的小动作所震惊,称之为世界仅有,这是什么?
三、被震惊1940年,南侨领袖陈嘉庚来到国内视察,他对奢靡的作风感到十分不满,随后他便来到了延安视察,来到这里之后他被延安的精神所震撼,在延安的时间里,他更是被毛主席的一些小动作所震惊,称之为世界仅有,陈嘉庚发现了什么?
在那段日子里,毛主席与陈嘉庚的往来频繁,两位领袖的交流不仅限于正式的会谈,还包括了一起吃饭的时间。在这些随性的聚会中,陈嘉庚依旧忧国忧民,他再次向毛主席提及国共之间的摩擦,恳请毛主席出于国家的大局考虑,暂时把政治上的不快搁置一旁。
毛主席的回应既迅速又坦率,他向陈嘉庚保证,没有恶意,所发生的一切磨擦多是误会所致。他还请陈嘉庚在回国后,向蒋介石转达的立场,并向海外的华侨报告延安的真实情况。
陈嘉庚感受到了毛主席的诚意,并承诺以自己的名誉担保,他会如实地将延安的点点滴滴传达给每一个询问的人。在与毛主席的多次会面中,陈嘉庚注意到了一些小细节,这些细节让他既惊奇又感动。
在一次谈话中,几位南洋的华侨学生加入了他们的交流。这些年轻人没有拘束,没有仪式感地坐下参与讨论,这种平等自在的氛围让陈嘉庚感受到了延安特有的民主风尚。
另一次,在毛主席的办公室,陈嘉庚正与毛主席深聊。不久,房间内坐满了来自总司令部的人员,氛围热烈又自由。一名勤务兵稍晚到来,发现长凳上紧挨着毛主席还有一小块空隙,便挤了过去坐下。毛主席向他投以目光,然后悄悄地将自己的身子移开一些,以便让那位勤务兵坐得更舒适。
这个小动作,虽然不过是举手之劳,却在陈嘉庚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陈嘉庚称之为世界仅有,毛主席身为我党的领导人,却没有一点架子反而与普通士兵打成一片。他看到了一个领袖的谦逊与平易近人,一个在革命形势中仍然保持着对普通人尊重的人。
毛主席的烟瘾是出了名的,陈嘉庚曾亲眼看到,毛在接见客人时,会将半截未抽完的烟熄灭,待客人离去再接着吸。这种节俭的行为,在当时的领导人中并不常见,让习惯了南洋繁华生活的陈嘉庚颇感意外。
有一次,毛主席请陈嘉庚单独共进晚餐,餐桌上摆放的只有白菜和成饭,外加一碗鸡汤。毛主席略带歉意地向陈解释:“我薪水有限,买不起鸡肉。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送的,她知道我家来了远客。”那一刻,陈嘉庚被毛主席的朴素和邻里之间的真挚关系深深打动。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和陈嘉庚晚餐后,询问了一位科长的住处,随即前去探访。陈嘉庚以为毛主席去去就回,便在门外等候,但时间一长,毛主席仍未出现。直到第二天早晨,陈嘉庚才得知,毛主席与那位的小科长谈了许久,直到深夜才回。
这些点点滴滴,让陈嘉庚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也在延安与朱德、肖劲光等人交流,他们的谈话也坚定了陈嘉庚对诚信的信任。
陈嘉庚还亲自走上街头深入市场,亲自观察了及边区的政策执行情况。在他看来,延安的市场虽不如南洋繁华,但却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机和秩序。商品虽简陋,却物有所值,百姓虽穿着平常,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些印象深刻地刻画在陈嘉庚的记忆里,成为了他一生中难忘的经历。他在这里看到了与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这个在黄土高原上的革命根据地,以它独有的勤俭节约、平等亲民和朴实无华,深深地影响了陈嘉庚,也让他对和毛主席抱有了极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