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十大名器馒头(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甑、甗的诞生和演变)

时间:2024-09-19 10:00:31阅读:

十大名器馒头(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甑、甗的诞生和演变)

陶甑出现于新石器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一般为灰陶、黑陶,只是一种属炊器,外观像盆,只是在盆底部有很多小孔,这些孔洞可以方便蒸汽自下上达,《考工记》:“甑用之以蒸者也有底而七穿所以通火气也”甑在使用时需要将甑底套在鼎、釜等器口上,通过下煮上蒸的方式来蒸熟食物。甑的出现也意味着人类结束了只能火烤和水煮来加工食物的历史。

新石器时期的甑新石器中期的甑形似今天的碗,形体较小,底部有孔,新石器晚期腹部逐渐增大,开始向盆形发展,此时材质皆为夹砂红陶,推测偶尔也直接用火在其内部烤制食物;商周时期已经发展为泥质灰陶,形状皆为盆形,有的在甑中部附加耳,仅作为蒸具使用,不再用于烤制食物。春秋战国时期,甑与釜并成为主要炊器,甑的附耳退化,形状与盆几乎一致。

汉代的甑由于单体甑必须配套鼎、釜、鬲等一起使用,古人为方便使用将上部分甑、下部分改用空足的鬲,并且上下两器常常连塑为一体,这样便创造出另一种器物——甗。甗出现于新石器晚期,距今约4500年,《考工记》载:“陶人为甗,实二鬴,厚半寸,唇寸。”各地出土的甗新石器时期典型的陶甗,一般为黑陶或灰陶,上面有盖,中间束腰,下面三只空心足。使用时在鬲足下加热,使鬲内所盛的水煮沸,水蒸气通过中间的篦子,就可以将甑内的食物蒸熟,这样既能煮又能蒸。甗在实际上兼具灶与锅的双重功能,可将它视为是现代蒸锅的鼻祖。陶甗的设计体现出极强的实用功能,盖顶装饰把手方便拿取,束腰处为方便放篦子,三只空心足可以稳定的着地,在底部生火时还可增大受热面,提高煮物的效率。

制作时在陶土里面掺上沙粒提高耐火性,能够满足作为炊具耐火、耐高温的材质要求,能可经受火的反复炙烧而不裂不炸。但沙粒的掺加,降低了可塑性,所以陶甗往往都比较厚重。

龙山时期至夏代早期,流行敛口甗,同时具有斜平沿,大袋足两个主要特征,与之相配的器物组合为鬲、罐、尊、盉、盆等,甗与鬲共存,表明其功能虽有交叉,但煮食仍是主要手段;早商时期流行侈口甗,甗腰部多有附加堆纹,既有装饰作用、又可以加固甗腰,三足底部多抹光、找平,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之相配的器物组合为鬲、翁、盆、尊、罐。

商代中期,甗分化为两个类型:分裆甗和联裆甗,并以分裆甗为主流,分裆甗的三足较高,因此具有更深的裆部,底部空间更大,这便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支架木柴进行炊煮,提高了煮食的效率。甗的上半部分仍保持侈口鼓腹的形态,腰部装饰附加堆纹,与之相配的器物组合为、甄、篡、豆、瓮、盆、罐。

晚商至西周早期,火塘或灶坑逐渐普遍,平地炊煮已变为灶坑炊煮,因此联裆甗又逐渐占据主流,但裆部较高,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放柴。此时甗多侈口,直腹、斜腹都有,腰部仍装饰附加堆纹,与之搭配的器物组合有鬲、篡、豆、盆、盘、壶、罐等。

西周时期甗皆为侈口,类型单一且数量急剧减少,与之搭配的器物组合为扁、敲、罐、豆、盘等,这一时期甗逐渐退出生活用具范畴,反映出炊煮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甗逐渐超脱其实用功能发展称为一种“礼器”,即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是铜甗或仿铜陶甗,在墓葬中多与其它器物形成固定搭配的组合。如咸阳任家咀秦墓战国早期墓葬多是鼎、簋、壶、甗组合,凤翔八旗屯秦墓、高庄秦墓中的战国早、中期墓葬多是鼎、簋、豆、壶、盘、匜、甗组合。

春秋时期的甗但是以上组合形式延续至战国中期迅速绝迹,到战国晚期釜逐渐替代了甗的地位,不但说明该类型的消失、甗的礼器地位渐衰落,也表明此时“蒸”的方式短暂让位于“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此时战争频繁,对准备饭食的时间有很强的要求,煮的方式即可补充食物又可补充水分,一举两得,而蒸只能补充食物,仍然需要想办法补充水分;其次,甗因为体型较大,制造、使用、携带都不甚方便,尤其是甗腰纤细,虽然有附加堆纹的加固,但仍然容易折断损坏,不能适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快速行军作战,故此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釜”

釜既可以与灶、鬲等配套使用,还可以支架起来单独使用,使用更加简便;此外,春秋战国冶铜业发达,并逐渐出现冶铁业,金属制品的釜可以无限扩大尺寸,煮、炖、炒均可,一次为多人提供食物,更适合行军作战的需要,以至于后来逐渐发展为煮锅、炒锅、蒸锅等多个不同品种。汉代时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又出现铁甗,但仅出现于一些贵族墓葬和高等级建筑中,说明其礼器的象征意义有远大于实际使用效果。由于灶台的普遍使用,人们不需要在地面上进行炊煮食物,甗开始逐渐分离,这种趋势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明显,代之而兴的甑与锅的分体组合形式。

甑、甗这样一种看似简单、平常的炊具,承载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它身上所体现了中国古代独有的设计理念和烹饪方式。甑一直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金属炊具流行以后,甑逐渐变为大尺寸炊具之一,一次可蒸大量粮食类食物,能满足各个时代发展的需要,至今一些地区仍使用其蒸制食品。此外还发展出酒甑,为中华白酒的产生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