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中国十大小镇(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21)

时间:2024-09-11 11:06:18阅读:

中国十大小镇(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21)

时光流转从为人熟知的江南水乡,到掩映于油菜花中的皖南古镇,从黄土高原上的朴实无华的院落,到富贵大气的北方古城,从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到千万重青山中的川渝古村,从充满民族风情的湘黔之地的寨子,每一处美景,都会让人心驰神往。

相信很多人都有古村小镇情结,幻想着有朝一日与爱人携手,在一座隐匿于青山绿水中的、历史悠久的古村内小住几日,观熹微落霞,听蝉鸣鸟语,偶尔翻阅诗书,下棋品茶,体验带月荷锄归的田间之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因地制宜建造出自己的家园。由此,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出现了风格各异、各具风情的古镇。当你在繁忙的工作闲暇之余,如有一丝出去走走的冲动,也许这些地方,会让您有一些欣慰。

任由时光流转,古村小镇风情依在。它们静默如钟,站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体会着细碎的时光。如果能在充满风情的古村小镇里畅游一番,或花前煮酒,或穿梭小巷,或驾一叶小舟,让自己放下疲惫沉浸其中,感受时间的流淌,感受小镇的风情,也就不虚此行了。

本篇小编继续推荐一下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看看你都知道几个?又去过几个?

甪直是与周庄、同里齐名的水乡古镇,有“神州水乡第一镇”之称。相比周庄、同里常年的人声鼎沸,甪直显得十分安静。纵横的水道使得甪直的桥梁特别多,宋、元、明清各朝的古桥达到40余座。古镇的巷弄近60条,均以卵石或青石板铺就,明清古民居风貌的保护也比较完善。

进入甪直古镇,置身其间,转步即桥。一座座小桥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细心地看去,你将为桥身上栩栩如生的浮雕感慨。站在桥上,俯视那缓缓的流水,举目所见是两岸杨柳依依,微风拂过,吹皱的水面下偶尔几条小鱼游过,不禁让人想起庄子和惠子之间有名的鱼乐之辩,不由莞尔。

甪直境内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居民枕河而眠。如果在岸边雇一艘船,倚在船头,顺着弯弯曲曲的河道游走,闲看风景,好像自己真的在一幅和谐的水乡风情图卷里:那提着桶蹲在石级上,在河里濯洗衣裳的妇女,显得那样的自然而惬意。

河边上悠闲的老汉,掐着烟卷,用洪钟般的声音与来往行人打着招呼;漏窗的花格里传出女人的笑声……看着这一切,静下心来感受一下,忽然觉得这小镇就是一个单独的世界,而我们来自另外一个世界。

走在用直的老街,你一定会陶醉于它那传统的街坊景观。在这里,在弹石铺就的路上高低深浅地走,你将喜欢这样的感觉。卵石早已变得浑圆,在江南的阳光下越发可人。路宽仅三四米,两侧是密密相连的商店,和住宅连在一起,前店后居,店店相连。也只有那通向河埠的出口才有空缺处。

甪直有着长达1400余年的历史,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在此隐居,因其号甫里先生,世称此地为“淞江甫里”陆龟蒙谢世后,安葬在甪直镇保圣寺的西院。保圣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历史遗存。保圣寺经千年沧桑,历代屡有毁建,仍是香火旺盛。

寺内存有六朝造像石、唐代经幢、北宋幡杆夹石、明代天王殿、清初铸铁大钟,而尤以佛教雕塑艺术著称。其唐代罗汉塑壁是艺术史上的精品,出自一代塑圣杨惠之之手,他将雕塑置于立体的山水塑壁之中。塑壁造型巨细和谐,以云蒸霞蔚、浪花翻腾的海上仙岛之景作为背景,再把神态各异、形象饱满的罗汉置于其中,融雕塑与绘画于一体,意气相连。

木渎拥有与苏州古城同龄的历史。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为西施筑馆娃宫、姑苏台,三年集材,积木塞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此后的苏州历史中,木渎一直是城西近郊的中心,从清代乾隆年间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木渎往日的盛景。

走进木渎,站在香溪水畔,古镇的魅力一览无余。河边的杨柳沿河绿荫成行。平板石桥或单孔拱形的桥每隔数百米就能看到。站在桥上,沿河景色,绵延数里的绿荫,错落有致的江南风格的民居,整齐坚实的石驳岸……那水乡特有的风情扑面而来。

木渎之美是独特的,它的春天总是比别处来得早些。木渎之美,在那严家花园的谐趣,也在那虹饮山房的历史厚重感。严家花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中处处有历史的痕迹,这里是沉寂的,那是一种远离城市、远离现实的沉寂,似乎不经意间就会碰见一位大家闺秀缓缓走来。

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处明代园林组成,小隐园曾为一代“刺绣皇后”沈寿故居,秀野园现为木渎圣旨珍藏馆和科举制度馆,内有20道清代圣旨真迹,蝇头小楷,笔精墨妙。园内亭台楼阁,曲桥逶迤,花木扶疏。各园风味迥异,四季轮回,真可谓一园四季,四季一园。

青石与灰砖相间的老街承载的不仅仅是临水人家窗台前或廊棚、屋檐上的那个属于水乡古镇的梦。昨天的乾隆御道已难再现当年龙舟黄幡的帝王气派,但古镇的魂、老街的魂还在。昨天的桃红已无法再与老街这张布满皱纹的脸相映成趣,但漫步其中,看着这一栋栋的老宅、庭院,直面那些见证了沧海桑田的重脊飞檐、黛瓦蠡窗,自己自然而然地就会释怀。

老街上的那一段廊桥是木渎最富特色的建筑之一,黛瓦覆廊,木桩护栏,待在廊桥内,可任桥外狂风呼啸,大雨倾盆,我自岿然不动。

傍晚的木渎,又回到了宁静。游客散去了,空荡荡的木渎此时就像一位雅致的江南女子,秀丽端庄,不着脂粉,素面朝天。小镇还原到最朴素的生活。胥江河水倒映着两岸灯火,还有那点点渔火、塔灯和天上的星星,胥江竟也灿烂起来了……走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会元”木牌坊,这是王鏊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参加省试中第一名后,由朝廷立于其家乡的。“会元”木牌坊经历500多年的风雨,仍保存完好,木雕字迹清晰。

牌坊边上有一口古井,名字很好听,叫做“玉带泉井”穿行于古街之间,很快就能看到惠和堂,这是明代宰相王鏊的故居。进入故居厅堂内,王鏊座像赫然出现在眼前。然而,恢宏的古建筑已陈旧不堪。

尽管褪去了昔日的光鲜,但其粗大的楠木厅柱、幽深的曲廊轩窗、精美的雕刻图案,仍不失当年风采。王鏊曾一连考中解元、会元和探花,因此陆巷古村还有“探花”、“解元”两座明代木牌坊。

沿着斑驳的古墙和青石板路,在宛转的小巷里慢慢踱步,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挂有相同的辟邪的物件,很有味道。村子和田野、山坡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山坡上种着成片的橘林,这儿曾是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取景地,秋天时满山的橘子红了、叶子黄了,景色很美。

在村口的“太湖第一湾”,可乘船去三山岛。岛上很静,空气很清新,上岛后就会看到很多果树。据说,岛上有500多年树龄的老枣树不下100棵。岛上的景点没有东山上的经典,但这里的农家风情更浓重。

走过三桥环,来到明清古建筑群,斑驳的景象充满了怀旧的情调。村内有一口唐代古井,看着很不起眼,却养育了岛上世世代代的儿女。池塘边野花盛开,池塘内草鸭戏水,景致颇好。

光福是太湖之滨的一座古镇,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曾在此养虎,古称虎溪。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相传梁朝九真太守顾野王舍宅为寺,名光福寺,此地便沿袭“光福”之名。

虽有水乡之名,但光福与人们所熟悉的水乡大不相同。光福倚傍太湖,临水而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渔村,自然山水构成了光福的主要景观。光福古镇显得十分古旧,民居隐隐间透出古风,有限的几条水道上,竟有宋代的古桥横卧其上。

民居群以光福寺为中心,寺院中的光福塔为古镇的标志,该塔是一座舍利佛塔。登临佛塔,但见整个光福古镇踞山临湖,远处鱼塘、农田井然有序,一派景色旖旎的江南田园风光。古镇尚佛,除光福寺外,还有铜观音寺和司徒庙。

铜观音寺原名光福神寺,始建于公元503年。宋康定元年一位农民在寺旁掘出一尊铜观音像,该寺便更名为铜观音寺,现存殿宇建筑为清道光年间所建。司徒庙在苏州地区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位于远处的邓尉山麓,庙宇幽深,气象庄严,是为纪念东汉司徒邓禹而建。寺院廊内有四株古柏,有1900余年的树龄,传为邓禹手植。

光福古镇身居僻地,暗香浮动,素以遍植梅花的香雪海闻名江南。每当冬末春初的时候,各色梅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的梅花甚是壮观,故有“香雪海”的美称,成为江南最著名的探梅胜地。“梅痴”吴昌硕在思念香雪海梅花时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可见,梅花是光福的使者,也是光福的魂魄。掩映在梅花丛中的古闻梅轩和梅花亭,就像飘浮在茫茫雪海之上的,山水如画,花果遍地玉宇琼阁。人们沿着曲折幽深的花径前行,大有“入山无处不花株,远近高低路不知”之感。登上梅花亭极目眺望,漫山遍野,绵谷跨岭,雪海荡漾,银波耀眼,蔚为壮观。

古镇临河,但并不是人们通常印象中的小桥流水。古镇的主要景观是一条狭长的石板街,全长1.5公里,整洁悦目。石板街贯穿古镇南北,通数条小巷,街道两旁分布着民居、商铺、千灯馆、古戏台和名人故居。

千灯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便是学者顾炎武和昆曲鼻祖顾坚。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爱国主义学者。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世尊称亭林先生。顾氏为江南望族,顾炎武太祖父顾济为明黄门郎,曾祖父顾章志为明兵部侍郎。

1645年,清兵南下,饮马长江,昆山城破,顾炎武的母亲王氏殉节,遗命炎武“无仕异代”明亡,顾炎武受到一个家仆与仇家的迫害,辗转流徙。清顺治十二年赴北游历,来往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一带,先后十谒明陵。康熙十六年,受荐博学鸿词科,以死力辞。明亡之痛,对顾炎武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顾炎武故居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是千灯镇明清宅第之首;秦峰塔位于千灯镇中心,为砖木结构,铁葫芦做顶,下焊八角环,塔内各层有扶梯连接,每层都有楠木作为底板,人们可径直登上顶层;顾坚纪念馆是为纪念元末明初戏曲家顾坚而设,内部主要介绍顾坚的生平事迹;延福寺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内部有法堂、山门等建筑。

千灯的标志性建筑是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的秦峰塔,其为砖木结构,高38.7米,位于延福寺内。秦峰塔下有一座玉佛殿,供奉一尊长8.9米、高2.45米、重约30吨的卧佛,镶嵌有1500多颗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莲花座和衣纹用纯金镏金而成。

千灯镇民居建筑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风格,白墙黑瓦,昆韵盎然。镇上的两条石板老街,三五座浅宅深院,以及藏在门洞后的微笑,总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在千灯镇的古街窄巷中漫步,如飘浮于明清的遗风中,两侧楼宇挑檐而出,小楼相依,“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这种惬意的感觉似乎也只能在这里找到。

千灯镇除石板街外,还有著名的尚书浦,上面有永福桥、凝薰桥、种福桥、吴家桥和陶家桥等五座明清石拱桥。千灯镇每座大桥的侧畔总会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小石桥,如千灯桥侧有香花桥,凝薰桥旁有蒋泾桥……站在凝薰桥上,可以见到宏伟的秦峰塔,还可以见到陈旧的木船从正中的桥洞下荡过。

在千灯镇上且行且走,任思绪一纵千年,追溯着千灯镇这部源远流长、风云变幻的史诗,其中的独特神韵值得你去寻觅和享受一番。

被誉为“千年古镇”的同里,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风景优美。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7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去同里游一次,不能不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古色古香的店铺,逶迤悠长的街巷,粉墙黛瓦的民居,还有那若隐若现的古桥,迎风拂水的绿柳,无不透着宁静与安详。印象最深的还是同里水,那是一弯悠悠绿水,水活且清,基本上“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因水成街,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大多是明清年间古建筑,给老街披上了一层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但街上现做现卖的各种香喷喷的小吃,却又会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这里“人间烟火鼎盛”写着店名的各色小旗在古街上空飘动,一股悠悠古风扑面而来,远远望去,费孝通先生为古街题写的“明清遗风”四个大字,正镶嵌在古朴庄重、高高耸立的大理石门楼上,一种恍若隔世的沧桑感从心底油然而起。

这些老街或绿树掩映,或依水傍屋,或店铺林立,但都是宁静恬淡的,这种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静,一种超凡脱俗的静,一种真正从心灵上求得平静与快活的静。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同里的老街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老式的商店装起了霓虹灯,有些石库门的楼屋换上了铝合金门窗,有的被粉刷得亮亮堂堂,有的正在播放着年轻人喜欢的乐曲,但这些变化无损于老街给予每个游人的那份浓浓的风情。

二堂为崇本堂和嘉荫堂。崇本堂由钱幼琴于1912年购得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翻修而成,纵深五进,门楼题“崇德思本”,以表明主人为人之道。嘉荫堂建于公元1922年,与崇本堂隔河相望。宅主为柳炳南,他与爱国诗人柳亚子同宗,柳亚子曾在此居住。嘉荫堂主屋为仿明结构,高屋建瓴,素净端庄,木雕和门楼砖雕艺术达到很高的成就。

三桥是镇上最有名的桥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桥”三座石桥均以小巧见长,古朴典雅,以三足鼎立的姿态互相依伴伫立在古镇中心。据说,从古至今同里人逢喜事有“走三桥”的风俗。他们说,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所以当地人都很看重“走三桥”

水乡无桥,就如书店无书。河道纵横的同里是由一座座桥串联起来的,而且每一座桥都有自家的韵味。迂回曲直的河道就像缠绕在古镇上的一条条丝带,而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石桥则是丝带上一个个美丽的蝴蝶结,连接着古镇的大街小巷,连接着小镇的古代与现代。

在古镇,桥龄最长的桥,要数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仍岿然不动,屹立在川清水秀的桥港上。最小的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此桥桥面总长还不到1米,宽2米,其小巧玲珑,堪称一绝。

古桥是同里的一大特色,每个前来古镇参观游览的客人都可以在此看到,这些风格迥异并流传着美丽故事的古桥是如何经受了漫长岁月风风雨雨的侵袭而变得温柔多情起来。它们便是古镇活的历史。

在此可以纵观千年,一目了然。这条狭长的古街和两边的古建筑经过了重新修复,显得整洁有序,建筑风格为清末民初样式,青砖黛瓦,花窗木门。小巷里的人们过着平静安适的生活,偶有书画馆、琴馆和古董小店,点缀着古老的街面。

西津渡的标志建筑是一尊元代的昭关石塔,这座塔安置在古街的上方,俨如过街楼,厚重典雅、美观大方。西津渡有一座红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这里原是英国领事馆。第二次战争后,清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其中给英国人增加的五个通商口岸里就有镇江。

西津渡不是一个商业古街,这里更适合喜好历史、勤于思索的旅行者。住在雅致的小山楼青年旅舍,穿行在幽静的古街巷,拍照写生,实为江南之行的一大快事。

溱潼古镇位于苏中盐城、泰州、南通三市的交界处,旧时有“犬吠三县闻”的说法。镇上河港交织、气候湿润,盛产稻米、棉花、鱼虾和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发达的水运造就了富庶的古镇,现在的溱潼古镇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区域约有0.54平方公里。

溱潼镇的主要景点有溱湖八景、溱潼会船节、溱湖风景区等,其中溱湖八景因清代进士孙乔年分别以溱湖东观归渔、绿院垂槐、南寺书楼、北村莲社、石桥明月、西湖返照、花影清皋、禅房修竹这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写的八首七绝诗而得;溱潼会船节一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举行,节日期间十里溱湖,千舟竞发,万民欢腾;溱湖风景区内有麋鹿、鳄鱼,还有主院士旧居、万朵古山茶等景点。

这里自然景观尤为独特,国家一级珍稀动物糜鹿正是在这里繁衍后代,吸引了英国皇家协会的麋鹿园区在这里建成。除此以外,古树名木遍布全镇,给古镇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镇区内的唐代国槐,虬枝苍劲;明代黄杨,古意盎然;清代垂槐,顾盼生姿。加之临河的绕堤春柳和十里芳塘把整个古镇掩映成一座水上绿洲。

绕过一座座明清古宅,穿过一条条幽静深巷,迈过一块块青苔麻石,便可以见到有着诸多神奇传说的万朵山茶树。其中古山茶院里的“中国茶花王”,树高11米,树龄数百年,每年清明节前后,万朵茶花竞放,令人叹为观止。

漫步溱潼镇,那里清新的空气,养颜的绿化和湛蓝的湖面,芦苇荡里一群群被惊飞的野鸭,从筑在高高的槐树梢头,喜鹊窝里不时飞出一只只喜鹊的时候,足以让你欣喜万分。这里的水、天、花、草、树、鸟,还有麋鹿,可让你恍然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古镇附近,是天然的湿地环境。南郊喜鹊湖,烟波浩淼,有完整的湿地生态。溱湖湿地已被定为国家湿地公园。水资源丰沛的地方必有优质的水产,溱湖水质清淳,水草丰茂,以溱湖水产、水禽、水蔬为原料烹制的“溱湖八鲜”系列菜肴,为苏中名菜。

“溱湖八鲜”为溱湖簖蟹、溱湖青虾、溱湖甲鱼、溱湖银鱼、溱湖四喜、溱湖螺贝、溱湖水禽、溱湖水蔬,其中以溱湖簖蟹最为著名。溱湖簖蟹青眼红毛,膏脂丰腴,历来与阳澄湖大闸蟹并称。古镇中还有许多小吃,最值得推荐的是鱼饼和虾丸,尤其是现场制作的虾丸,味道极为鲜美,不可错过。

1983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更是老少通吃,一经播出便达到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程度,令人百看不厌。位于河下古镇的吴承恩故居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吴承恩的出生地、书房、后花园都得到了修复,是一组完整的明代风格园林建筑。

乌镇柔柔的水、浓浓的岁月,伴随着江南水乡的灵气,经过千年洗涤,有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古老与沧桑是它的基调,青石板、小石桥、乌篷船、马头墙、老房子、古街市,都在用黑与白的方式展现着这悠悠岁月。

正如黄磊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的一句台词:“这是一个让人好想谈恋爱的地方”,乌镇,可以说是江南古镇中最浪漫的版本了。这里有着作为江南古镇所应有的一切:小桥、流水、人家……而这里的一切又是与众不同的:近40座古桥风格迥异,屋屋傍水,家家“水阁”,水上茶馆林立。

乌镇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质朴、传统而又韵味无穷,据说当年小镇的墙上都刷着一种黑色的油漆,而桐乡一带又常把“黑”叫作“乌”,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水镇叫“乌镇”了。如果说水墨图画般的乌镇是一件缁衣,那桥,该是水中荡漾的月光映在衣上的线线亮色了。

乌镇多桥,小小的镇子,在康熙年间竟有124座桥,号称“百步一桥”,现今也还有39座桥。斑驳的桥身,淙淙的流水,日日夜夜在反复吟诵着那段桥的历史,那个桥的传说。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乌镇西栅的通济桥和仁济桥这两座石拱桥,两桥呈直角相交,站在桥下,望水中倒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人不由想起《断章》中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乌镇的这座“桥中桥”上,该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了吧。

乌镇,一个轻描淡写着浓郁浪漫气息的地方。在乌镇,“水阁”似乎比桥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乌镇的民居不仅沿河而建,而且有一部分已经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再搁上木板,当地人称其为“水阁”

茅盾在《大地山河》中曾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到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水阁,是一个窗口,让你看到了真正的“水”乡,更让你看到实实在在的水乡生活。

借宿水阁,推开雕花木窗,脚下就是潺潺的流水了,清风徐来,幽湿的气息里,水声呢喃,桨声欸乃,这时你才能真正体味到水乡“人家尽枕河”中“枕河”的滋味。清晨醒来,敞开门窗,薄雾缭绕,小镇初醒。船娘包着蓝印花布头巾,静静地撑下竹篙,船轻巧地划过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不疾不徐,从容如千年的乌镇。等到太阳升起,各家各户水阁的竹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挂起了,小孩也在屋里顽皮地嬉闹。待日落时分,炊烟四起,小船也像有了归心,急速而欢快地在水面上前行。

然而,想要真正了解乌镇人的生活,我们还得去茶馆。在这里,只需一盏茶的工夫,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谁家小孩调皮捣蛋,你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乌镇茶馆多是出了名的,大大小小,散落在各个街巷的水阁里。

茶馆分街庄和乡庄,街庄地处中市,宽敞雅致,而乡庄多在栅头上,质朴淳厚,却更能让你品出水乡的原汁原味。傍晚时分,寻一处茶馆,依窗而坐,一面傍河,一面临街,街道喧哗,河道沉寂。在杭白菊的清香里,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如水阁,身在繁华里,心却静如止水。

漫步乌镇,黛瓦朱门,白墙青砖,小巷蜿蜒曲折,水阁亭亭玉立。没有周庄的名厅,没有同里的豪宅,她像一位穿着蓝印花布小褂,在小桥上行走的女子,细腻、柔婉,美得自然而不肤浅,让人放松,也让人陶醉。所以,乌镇的爱情也应该是简单而醉人的,像当年白素贞与许仙的相遇,烟雨朦胧里波澜不惊却情意动天。

找一间隐藏在老街里的酒吧,呷一口三白酒,细细品味特属乌镇的味道;又或是租一艘小船,沿西市河泛舟,听一曲江南特色的水乡戏曲;还可以去看一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黑白老电影,感受黑白光影的奥妙……走累了,随意找间古街边的饭店,吃上一顿地道的私房菜,或坐在水阁上,支一张小桌,泡一壶菊花茶,听着来往船只的破水之声,让心彻底地放松,沉醉在古镇的万千风情里。

乌镇的浪漫,安安静静,不事张扬,只有真心在爱的人才体会得到吧。当城市一天天繁华,当人心一天天浮躁,在这样一个娴静的水乡,该有怎样的一位温婉女子或明朗男子,和你相遇这个千年的梦呢?

世间纷繁复杂,扰乱心智,内心常渴望一股清流来洗涤心灵,以此来安抚自己的浮躁和不安。所以不由地想去那些充满底蕴的古村古镇,去那里体会不紧不慢的人生。

让自己随意地穿行于狭长绵延的古巷,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木屋前驻足观赏,在缓缓漂浮的乌篷船里听雨声,在吊脚楼里看远处的青山绿水……好像不安的心灵在这里才真正得到了抚慰。

也终于能体会周作人笔下“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样的精致和优雅,原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浪漫要在这样的地方才恰到好处。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