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山西代县十大首富(原平锅魁三百年轶事)

时间:2024-08-03 22:49:34阅读:

山西代县十大首富(原平锅魁三百年轶事)

清康熙五十年秋天,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在原平镇如火如荼举行。不宽的南北大街上,店铺林立,酒旗猎猎,人头攒动。在南北街中段,是陆陈行的集中地,米面铺、酒坊、醋坊、粉坊、饧坊、油坊一家连着一家,在往南,是酒肆卤馆吃食铺。紧邻那面黑白相间的“太白遗风”大酒旗旁,永盛昌炉食铺的伙计们忙的汗流浃背。

永盛昌店面不大,生意还可以,师徒四五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尤其今年庙会期间。庙会结束后,马上又迎来中秋节,中秋节要打月饼,这忙呀要一直持续到八月十五。不知怎么搞的,今年庙会期间的生意特别好,扭丝饼、三尖、麻叶、牛腰做多少卖多少,连掌柜提前练手,准备中秋节大干一番而临时打的笨月饼也是不间断有人买。

夜幕降临,人稀街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掌柜是个摔跤爱好者,去城西天地庙看摔跤去了,留下两个住店的小徒弟无所事事。徒弟赵允元头脑灵活,平时爱琢磨爱动手,时常搞点小创新,深得掌柜喜欢。这几天会期人杂活多,一整天下来,累的象三伏天的狗一般直喘粗气。年轻人快消化,晚上亥时,肚子又饿了。他顺手将白天做月饼剩下的面团掺合上油酥,又包上糖馅,胡乱捏成一个疙瘩,用擀面杖压扁,再用手拽成鞋底大小的样子,放到烤炉内两面翻烤,等烤熟了以后取出来一看:嗨,色泽黄澄澄的,放到鼻子上闻了闻,香喷喷的。

“这是什么美食呀,这么香?“掌柜从跤场回来了,人未进门,声音倒飘进来了。徒弟以实相告,掌柜从徒弟手里拿过来掰了一半尝了尝,感到徒弟胡乱做的这个东西酥脆甜润,内馅流蜜,口感与月饼截然不同,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下就跟徒弟赵允元商定,就照这样子做出来,明天就上市,并起名叫锅馈。

由于正值会期,流动人口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他们的锅馈就在崞代忻定一带出了名。再后来,就成了人们走亲访友时必带的食品。

这一年,永盛昌的买卖做的顺风顺水,赚了个盆满钵溢。

康熙三十五年平噶尔丹后,清废明代"马市"制度,辟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张家口等为贸易中心。山西人纷纷到口外做卖卖。到乾隆五十六年,归化城已形成粮、货、钱、当四大商业体系,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曾在原平镇粮油行干了三年的张凤山与从归化城回乡探亲的姨哥相聚,待姨哥向他详细介绍了归化城商贾云集、百业隆盛、前景美好的情形后,他决计离开粮油行,去归化发展。五天后,他同姨哥成行。

张凤山身背二升炒熟的黑豆及十来个糖锅馈上路了。他们昼行夜宿,路上不断遇到走西口的山西人。出了杀虎口,越走风沙越大,越走越荒凉肃杀,半个月后,当黑豆锅馈吃完了的时候,他俩隐隐约约望见了一座青色的城。

由姨哥保荐,张凤山在归化城的大北街崞县人开的货铺里当起了学徒。这是一家专门经营水果及干果的铺子,财东姓樊,它是归化城里果品最全、口碑最好的。货源来自河曲、保德、偏关、崞县同川及归绥周边,经营品种有海红、海棠、梨果、红枣及当地的西瓜、香瓜、桃李杏等,还有花生、瓜子、果干皮、核桃、蚕豆、黑枣等。

组织贩运货物的运输工具为板车与骆驼。每年秋天的时候,在同川各村的街上卧满了口外来的骆驼,人们就知道是樊财东又来收购梨果枣品了。大人们忙碌而欣喜,小孩们则热闹而新奇。

樊财东是一个永不满足现状的人。当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后,又涉足日杂百货业,酿造制酒业,聘请忻州人王毓仁为大掌柜,崞县人为二掌柜三掌柜,大掌柜总领全盘,二掌柜主管经营,三掌柜执掌银柜(帐务)。新掌柜上任后,改制革新,在用人、分红、店员行为规范上作了许多调整。如财股与身股分红比改为六比四,店员业务突出者顶少许生意,“三爷”即东家的姑爷、少爷、舅爷不准进入商铺,对店员“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喜辛苦”的教育从始至终。张凤山学徒第二年便结束勤杂,开始学生意,六年后因表现出色顶了2厘身股。

旧城大南街这一带买卖多,除大小坐商外,一些推车挑担沿街贩卖叫卖的行商也很多,其中山西二州五县(忻州、代州、崞县、定襄、繁峙、五台、静乐)的人尤多。王掌柜审时度势在这儿又开了一家炉食铺,将张凤山安排到这儿,并提拔为拦柜头。铺中除加工制作大白焙子、油焙子、羊油麻花、甜咸麻花、油饼、干饼等大众食品外,还特意推出崞县的名吃锅馈。张凤山利用回乡探亲机会专门到原平镇一趟,从镇上老字号炉食店高价聘请回一名锅馈师傅担纲制作。让外乡人品尝山西炉食的同时,让身在异乡的老乡们吃到地道的家乡食物,体味浓浓的家乡味道。

锅馈就此随着崞县人走西口,走到了归绥、包头一带,起初是晋籍脚夫驼工的随身携带干粮,后来逐渐成为市井百姓的日常吃食之一。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当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目的地确定为西安,官书美其名曰“庚子西狩”

这一行庞大的清廷皇室队伍,在西逃的路上,受尽了颠沛和屈辱,进入山西境内,情况才有所改观。眼看中秋节就要到了,慈禧太后一行离开代县阳明堡,来到崞县原平镇,知县王为干安排皇上皇太后等驻跸在原平镇的邢士廉家中。邢士廉,字介臣,小名夏林。他家五代素封,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曾祖邢汝楫、祖父邢恒谦、父邢之纲,均在赈济、水利、修庙等公益事业上大有建树,被誉为“累世义门”邢士廉时为河南候补知县。邢家是原平镇首富,南北大街两侧的店铺大都是他家所开,且有相当不错的大院,人称“邢家花园”正因为如此,巡抚岑春煊、知县王为干才选定邢家为接待圣驾之所。

邢家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准备御膳时,就把原平镇的老字号锅馈当作点心摆了上来。慈禧太后见后,便问道:“那个鞋底子状饼子,能好吃吗?”岑春煊示意王为干解释,王知县赶紧接话,道:“回太后,这是原平镇的地方名吃,饶有特色,臣等考虑,不日就是中秋节,年年吃月饼怕皇太后您嫌口腻,不如今儿换个口味。”听了王为干的话,慈禧太后才拿起一个锅馈,左瞧右看,面前鞋底子般的饼子宽约一寸半,长约3寸,卷边滚圆,其表皮呈黄红色,随即掰了一小块尝了尝。这一尝,不要紧,竟引起了太后的食欲,津津有味地吃了一个半。吃完,慈禧太后高兴地说:“不错,不错,原平堪称‘富足镇’,原平这饼也真是炉食之魁。”自此,晋北枢纽原平镇被美誉为“富足镇”,叫了将近200年的锅馈也就改名为“锅魁”了。

1937年9月,日军从茹越口突破晋北防线,向忻口进犯。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北大门”,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卫太原,第二战区指挥部决定在忻口一线投入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28万人与日寇对决。要调动这么多人马进行布防,尤其是这些军队大都分散在河北省、山西省其它地区,至少得花上一周时间,而日军距离忻口已经只有80多公里。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派一支劲旅到距离忻口以北15公里的崞县原平镇敌人,不惜一切代价阻滞日军的进攻,为国军在忻口布防赢得时间。姜玉贞为旅长的晋绥军第196旅被派到了原平镇。

姜玉贞第196旅是甲级劲旅,作战能力极强,在日军大举进攻大同一带时,姜玉贞奉令北援,才赶至大同附近,大同已失,只好往南撤退。

在距原平还有10公里的地方,姜玉贞部与日军第15混成旅交火。姜玉贞部且战且退,全旅撤入了原平镇。原平镇东临滹沱河,西傍太同公路,城东部为土城堡,城堡内有南北大街一条,有大小商号300多户,还有火车站、准备库、大营盘、汽车站、高等小学校等;堡西为大片居民区。姜玉贞部入城后,马上在城区四周修筑工事,加强防务。

10月1日,华北日军主力板垣第5师团及关东军两个师团与一个混成旅团等特种部队共五六万人,在原平北发起进攻。姜玉贞又到城外指挥作战,将敌击退。

10月3日,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所属混成第15旅团的两个步兵联队、一个野炮兵联队、一个辎重兵中队和一个工兵联队,由旅团长筱原诚一郎指挥,增援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5师团。兵力大增的日军对原平形成三面包围态势,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轮番发起猛攻。战至下午4时,姜玉贞感到在城外作战损失惨重,如再硬顶下去,难以阻敌七天,为保存实力,率部撤入城内,固守城池。

日寇围城,无法进出了。全城百姓身家性命全部寄托于守城将士身上。城内部分商铺自发组织慰问196旅。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老字号永合成炉食店谢掌柜连夜加工了二百个热腾腾甜酥酥的锅魁送到了196旅旅部。

10月10日黄昏,日军攻陷城池,姜玉贞与全旅官兵壮烈牺牲,万恶的日寇割下姜玉贞的头颅提走,将全城大小300家商号,1200余间民房放火焚烧,70O余民众被枪杀。2000多百姓帮姜旅运送伤员在炮火中死伤。

原平镇沦陷了,紧接着就是忻口会战,后来军队把忻口也放弃了。日寇占领了同蒲铁路、太同公路沿线的县城与大村镇,太原吃紧,定襄、五台、崞县等几十个县的旧政权土崩瓦解,那些官员们弃城卷款南逃。但广大的乡村它是占领不了的,百姓不愿当亡国奴,就参加抗日军。乘势组织了“动员委员会”,代替了旧,组织和号召人民进行抗日活动,安定了人心。

永合成炉食店的大徒弟李修贤是原平镇保卫战的幸存者。他见证了日寇的凶残,他要参加抗日军,誓死与日寇战斗到底。

1937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月13日,晋察冀军区组建第一至第四军分区,赵尔陆被任命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2月,各军分区部队分别整编为支队,第二军分区第二支队,赵尔陆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三、第四、第五大队,以及五台游击队和游击第一、第二中队。其所辖区域为太原以北之晋东北地区,包括五台、定襄、忻县、崞县、代县、繁峙、应县、浑源、山阴等县。赵尔陆带领工作团深入崞县等县区,利用家乡地熟、人熟,与群众容易沟通等有利条件,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动员青年参军,筹粮筹款,支援前线。当地群众得知赵尔陆是本地人,支前、参军的热情更加高涨,“拿起武器,保卫家乡”,逐渐成为崞县群众的自觉行动。

永合成炉食店的大徒弟李修贤毅然报名参军。

11月24日,日军为保障其后方和铁路运输安全,调集2万多兵力分八路由平汉、正太、同蒲、平绥等铁路沿线据点出动,对晋察冀边区实行大规模“围攻”,企图摧毁初创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指挥所属各军分区部队和游击队,展开反“八路围攻”作战。赵尔陆率领第二军分区部队和游击队参加西线的反“围攻”作战。12月14日赵尔陆率部夜袭原平镇,毙伤日军100余人,缴长50支、1万余发。进占繁峙日军迅速回援,赵尔陆率部随即转移。从北、东、南方向进攻的日军,也先后被第一、第三、第四军分区部队和游击队击退。至12月21日,在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游击队夹击下,日军共损失2000余人,被迫退回铁路沿线据点。

李修贤所在的四大队,大队长为人称“黑老虎”的李和辉。李和辉脸色黝黑,打起仗来勇猛沉着,在战斗最关键时刻,手握缴获的三八大盖,装上,率领部队直奔敌群,像只凶猛的东北虎,被大家誉为“黑老虎”;加上善于夜战,又被称为“夜老虎”日寇一听是他的部队,谈“虎”色变。当地民谣有:“黑老虎一下川,鬼子汉奸就傻了眼。”1940年秋,四大队一个营将日军一个小队团团包围。鬼子伤亡很大,一些鬼子钻进了高粱玉米地里抵抗挣扎。村落里、田野上、青纱帐里,到处是喊杀声和的撞击声。一连在东边迂回包抄敌人,二连和三连在后面紧追着敌人,这样就形成了大包围圈中又有小包围圈,敌人被我东一片、西一块地分割吃掉了。李修贤连在一块玉米地里发现了一门山炮,战士们高兴得摸着大炮,有个调皮的小战士还骑在山炮上欢笑着。这时,不甘心失败的鬼子军官,驱赶着十几名士兵,高举着战刀,呀呀地叫着扑了上来,妄图夺回山炮,但在李修贤与战友们的一顿猛砸下,大都报销了。一连在搜索残敌时捉到一个日军小队长,他的脸被的烟熏得黑黑的,紧接着又有四个随军女人也从高粱地里哭哭啼啼地走了出来,都是朝鲜人,这是随军的“慰安妇”

1941年春夏之交,部队出现了大量夜盲且瘫软患者,有的连半数人都得了这病。本来游击队靠的是快速夜行军,可偏偏得了这病,没办法只好将患者放在同川梨窖内休养。

崞县的同川,著名的梨果之乡。这里沟深土厚,适合挖地窖,家家户户都有梨窖,冬季贮存梨果保温保鲜。有的窖既大且深,可容百人。现在,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尽梨花,香风十里吹不断,风光优美。战士们放哨就站在梨树下。可领导却没心情欣赏这良辰美景,他们正发愁病症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这症状分明是缺营养缺盐造成的。战士们整个春季就吃着白水煮萝卜,很长时间没见荤腥。为解决缺盐问题,边区在崞县定襄滹沱河沿岸的西荣华、南郭下、兰台、汤头、受禄等村组织村民从临河的盐碱地中扫回盐土熬制土黄盐。听村民们说吃田鼠肝可治夜盲,就发动村民去逮田鼠,顺便也挖野菜,逮到田鼠后让战士们连肝带肉配上野菜一块吃,还真管用,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经过这次事件后,上级更加重视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问题,并给各部队下达生产任务:保证每天每个战士3钱油3钱盐、一斤菜,还有每月一斤肉的副食。

李修贤部队决定在崞县西南贾村创建一个小型胡油坊,于是征用民房。李修贤因在买卖上干过,有加工营销经验,故具体负责油坊工作。为减小目标,他们脱掉军装,打扮成农民。这是一个三千多人的大村,周边村落多,人口稠密,群众觉悟又高。油坊建成后既满足了部队自用,多余的还对村民销售,充实了军饷。麻糁还养了几头猪,改变部队肉食。

小伙子如鱼得水,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在主要榨油的同时,隔一段时间打一些锅魁、三尖等干点满足部队所需。传统锅魁制作,馅为白糖或红糖。李修贤针对缺盐情况首次尝试馅料改为椒盐。当地产花椒,将花椒粒炒香后磨成粉末,再加入炒黄的盐,自制椒盐。

李修贤制作的锅魁从此声名鹊起,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锅魁李"。

1944年9月,为了适应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和冀热辽四个二级军区。李修贤调到了冀晋军区供给部。

4月18日傍晚刘少奇、朱德夜宿子干村公所,冀晋军区政治部主任张连奎负责接待。在来子干前,张连奎特意安排李修贤加工了一炉锅魁,一种红糖馅的,一种椒盐馅的,让领导及随从带在路上充饥。4月19日上午,刘少奇、朱总司令翻过奎关岭,来到上庄村。当时,刘少奇正患胃病,胃疼得头上直冒汗珠,马看来不能骑了。张连奎请示朱总司令后,在村里找来郭补元、郭川寿等8个青年,绑成一副简易担架抬着少奇走。朱总司令一再嘱咐抬担架的青年,走得轻一点,再轻一点,尽量避免颠簸。又让先头部队的炊事员端来米汤给抬担架的青年解渴,同时从警卫员手里接过两包李修贤打的锅魁,送给郭补元等充饥。

……李修贤后来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80年代在外地离休。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