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香港十大壳王(出身最惨的赌王:奋斗一生,跻身四大家族,临终告诫子孙要惜福)

时间:2024-03-11 09:56:24阅读:

香港十大壳王(出身最惨的赌王:奋斗一生,跻身四大家族,临终告诫子孙要惜福)

香港是一个弹丸之地,却是豪门的集聚地,只要能在香港跻身豪门之列,在世界的富豪榜上也可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香港四大家族:李嘉诚家族、李兆基家族、郭得胜家族、郑裕彤家族更是豪门中的佼佼者。今天,他们是人人眼中羡慕的豪门,而在80年前,他们心中也有崇拜不已的人物。

香港四大家族掌门人80年前,年纪轻轻的李嘉诚刚踏上香港;李兆基已被誉为神通和黄金奇才;郑裕彤还在岳父的周大福金店里打工;30多岁的郭得胜刚刚开设了自己的杂货店。每个人都在香港不同的角落里忙着自己的事,却都向往着一个目标,有朝一日成为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四个人的心中也有一位共同的崇拜对象。此人正是港澳华人中获得荣誉最多的澳门四大家族之一高氏家族掌门人——高可宁。

高可宁傅老榕1879年2月9日,北京皇宫大内中,当八岁的光绪皇帝正在众太监的服侍下进早膳之时,一男婴呱呱落地于两千多公里外的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一贫穷的家庭。父亲高茂生为其取名高可宁,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当高可宁五岁时,还未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父亲高茂生却患上风痹症,左手偏废,失去工作能力。此时,在家中排行老五的高可宁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妹妹弟弟。兄弟姐妹共七人。父亲的病让全家九口人陷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境地。

晚清广州众生相父亲高茂生去世后,家中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母亲孔如珍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在青紫门巷口摆设小摊,贩卖咸糕、凉粉、酸黄瓜,五香蚕豆等小吃食。然而,收入极少,难以糊口。母亲孔如珍被生活逼着去借高利贷。钱越借越多,利越滚越重,孔如珍早已难以偿还。最终,她做出了一个作为母亲难以启齿,痛如心绞的举动。除了长子满宁与五子可宁外,她含着泪将四个女儿与最小的儿子全部卖给了别人。随后,孔如珍颤抖着手接过卖孩子的钱,又痛着心将钱还上了高利贷,一摸口袋,空荡如初,而家中已少了五个“骨肉”

晚清广州糕摊晚清私塾晚清广州贫穷的一家人十岁时,高可宁稍微有些力气,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到市桥果栏购进小批量的生果、鱼虾,然后再挑到各处贩卖。一天下来,收入微薄,只能勉强补贴家用。这样过日子并非长久之计。一年起早贪黑,前前后后剩不下二元钱。因此,当高可宁十二岁时,他到了一吴姓人家做工,这时他才能一年赚到二元钱。高可宁脏活累活全包下,只希望能让主家为自己加点工资。足足干了一年,他才敢开口向主家请求加薪。主家问他想加多少。高可宁不敢说,默默地伸出两根手指。主人家则伸出了一根手指,高可宁只能点头答应。

晚清广州果贩子叫卖两年后,高可宁感觉吴家难以再待下去。于是,他辞去工作返回家乡,以二年所挣之几元钱为本又做起贩卖瓜果的生意。孰料,钱没赚到,本钱又搭进去了。就在此时,他听说有商店出年薪六元招工,欣然前往。他勤恳耐劳,凡事尽力,脚上磨出了泡,手掌磨出了血,没有流过一滴泪,喊过一句疼。在这里打工几年,他省吃俭用,才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他还是不甘心为别人打工。他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开设了一间商店。

晚清广州店铺有了几年的打工经验,加上自己吃苦耐劳,腿快,手活,脑袋灵光,所以高可宁的生意还算不错。此时,哥哥高满宁也前来帮忙。兄弟俩这才看到出头的日子。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大闹京师,京城人心惶惶,而高可宁却迎来了人生之喜。时年22岁的他以48元聘金、礼饼22盒迎娶番禺姑娘杨咏生为妻。后来,杨咏生回忆:“丈夫出身寒微,但志愿甚大,每次对我说,有了钱之后,一定要开银铺、当铺、米铺”此时,高可宁虽摆脱了幼时贫寒的境况,但依旧只是个小商小贩。妻子杨咏生认为丈夫在她面前并非夸夸其谈,坚信丈夫有一天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晚清广州米铺光绪三十三年,高可宁的母亲,这位曾经含泪卖过五个儿女,为家操劳一生的老人永远地闭上了眼。在临终前,她嘱咐高可宁一定要照顾好曾经卖给别人做嗣子的幼弟黄亮堃。高可宁哽咽地答应后,母亲孔如珍才放心地闭上眼睛。后来,发达后的高可宁仍不时红着眼圈讲到《韩诗外传》中的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说,“做儿女的,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未尽孝道,而心生悲伤,此乃风树之悲,为人生中最悲之事,最悲之情”

高可宁去世,九子追祝八十冥寿母亲去世后,高可宁一直谨记先母的临终嘱托。他将幼弟黄亮堃安排到自己的店里。从此,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志在闯出一番天地。六七年后,高可宁的店面由一间扩大到三间。在日常的交易中,高可宁锻炼出一项技能。在做会计时,他可以不假思索,开口即成,百无一错。期间,大哥高满宁去世,高可宁又挑起了大哥身上的担子。

中年时的高可宁1912年,清朝结束268年的统治,中国进入混战时期。这一年,高可宁携家人一起前往澳门。在澳门这片土地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行业能赚钱,还能赚大钱。但这一行业并不是谁都能,都敢涉足的。高可宁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凭着多年的积蓄,在这里开设了德成番摊馆。由于广东禁赌,很多广东赌客只能来澳门过过手瘾,这让高可宁的德成番摊馆生意火爆。他本人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溢。随后,他又投资了一家番摊馆。

澳门赌业澳门赌业虽盛行,但没有江湖人罩着,要在此地开很难生存下去。1913年,高可宁与江湖友人组成“十友堂”,并一起成立“有成公司”,既做生意,也投资生意。仅仅五年时间,高可宁就获得一千多万的收入,从此事业蒸蒸日上,跻身中国知名富豪行列,成为澳门华商中的“大佬”级人物。“典当业大王”、“一代赌王”的名声也由此传开。

澳门街上的银号与金铺发达之后的高可宁毫不避讳自己的出身。他常常回忆往日的苦日子。他忘不了,小时候,他与母亲一起曾向亲戚家求米,结果百般乞求下,却不获一粒米。母亲被迫借高利贷,因到期无法偿还,不得不卖儿卖女。他深深体会到,何为世态炎凉,何为人情冷暖。自此,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

东华三院高可宁纪念小学因没上过几天学,他出资办义学,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接受知识;因吃不饱饭,他出资设立粥场,让饥不果腹的贫民能吃上稀饭喝上热粥;因父亲病重看不起医生,他资助红十字会与各大医院、药铺,希望穷苦人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因曾受过亲戚的冷眼相待,他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心的善意。高可宁的善举,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与褒奖。他一生共获得过4次勋章,成为港澳门华人中获勋最多的一位。

高可宁与何氏掌门人何东1955年,76岁的高可宁走完自己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曾将九个儿子全部以“福”字行辈。临终之前,他伸出曾因劳苦而留下老茧的左手,一再叮嘱儿子们一定要懂得“惜福”高可宁死后,其葬礼极尽哀荣,堪称香港开埠以来,规模最大,最豪华的葬礼。生时一贫如洗,死时荣誉满身。年轻有福不叫福,老来享福才是福。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