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笛子独奏曲十大名曲(「名曲赏析」)

时间:2024-11-09 07:43:29阅读:

笛子独奏曲十大名曲(「名曲赏析」)

竹笛首次以独奏乐器的形式正式登上艺术舞台创作背景《喜相逢》是由中国现代竹笛表演艺术的先行者、中国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冯子存先生编曲,并成为了北派绑笛曲的代表曲目。

冯子存先生在《喜相逢》曲子中以他那嘹亮的音色、动听的旋律、丰富而纯熟的演奏技巧塑造了鲜明、朴实的音乐形象。在当时轰动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并很快流传到了全国各地,把笛子演奏以独奏的形式首次搬上了舞台,完成了笛子从伴奏到独奏的历史转变。

此曲原为一首内蒙民间乐曲,后传入张家口北部地区,融合了山西梆子和二人台风格,后由冯子存先生改编而成。其改编重点在于加入了诸多民间传统竹笛演奏技巧,如“滑音”、“花舌音”、“顿音”、“历音”等,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乐曲表现出亲人依依惜别后又相逢时的喜悦心情,可从中感受到乡亲们那种浓烈朴实的形象以及重逢后感人至深的热闹场面。

曲式分析《喜相逢》共四段,此曲用到了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随着音乐的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整个乐曲分四段。A段由两个主题构成,a的素材富于诉说性,亲切委婉;b的素材与a构成对比,节奏鲜明,在a和b的素材中,音乐的发展手法多用变化重复。曲首采用散拍作为开始,前六小节速度很慢,节奏较自由,流畅舒展,优美如歌。

在曲首还加入了夸张的滑音技巧,表现亲人之间告别难舍难分的情绪,可以想象出乡亲们握手依依惜别的那种朴实之情。而极慢的速度展开的旋律,表现出来了亲人之间互相诉说,亲切委婉。尤其在第一段中第一、第六、第十小节的由“dol”到“la”的大幅度滑音加入了较大幅度的腹震音,体现了亲人离别时难舍难分而略带哽咽的激动之情。在第十九,二十小节里,两个加花色的低音“xi”,并且用无限延长的标记出现,更加生动的描绘了亲人之间舍不得离去的场景。

紧接着的第一次变奏是乐曲的第二段,乐曲的速度由原来较慢的速度加快到中板的速度,速度加快,加上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这个时候乐曲曲调从优美逐渐发展到热烈而欢快,为后面的乐曲发展作出了铺垫。

在第二次变奏,速度再一次提升,到了每分钟一百七十六拍这一很快的速度。乐曲的第二次变奏中,在第63小节出现了雀跃的节奏型。在第66小节出现代表情感欢快的三吐。

这一速度进一步加快和三吐的应由,加之雀跃的节奏型之后重复出现,使欢快喜悦的情绪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75小节,在演奏的时候速度要再一次小小的提升,表现出亲人见面后的诉说渐入深处。

最后一段,是在前两次变奏之后的再一次变奏,速度要求更快,气氛更为热烈。固定音型的穿插进行、花舌音的再次使用,使得整个乐曲到达情感的顶峰。

整个乐曲通过传统的、夸张的演奏技法,变化丰富的节奏与速度,“吐音”、“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的运用,充分的表现出了北方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特点,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淳朴的北方画卷。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