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二代扎根乡土,筑梦竹笛之乡一曲悠扬的《姑苏行》响彻在紫荆村的山林间,笛声悠扬飘荡、绵延回响,给眼前这幅江南风景画添上了别样的意味。演奏者黄毓,是个标准的笛二代。
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黄毓:“因为我父亲从事这个行业30多年了,我从娘胎里就开始听这个音乐,很小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我爸就在边上调音,或者吹个小曲什么的,听多了自然就喜欢了,就习惯了这个音乐,小时候也是学的笛子,上大学也就自然而然考了这个专业。”这家竹韵乐器厂,就是父亲黄卫东创办的。他是最早一批去上海学习竹笛制作的紫荆人,也是省级非遗项目中泰竹笛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2015年,黄毓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先是扎进了家里的竹笛厂。
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黄毓:“我主要是负责调音,因为我的专业比较好一点,乐理方面也还可以,帮他调音的话,对于笛子音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做了一年左右的笛子,我就想,因为做笛子的时候,其实没有时间去练笛子,就不想让自己的专业放弃掉,我就想说带一些学生,可以巩固我自己的专业,也可以把我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杭州余杭紫荆村村民黄毓:“小朋友一般如果说,我教到他吐音的时候,难度就会增加,不仅仅只是一个音一个音地吹。我吹个《小星星》吧,吹两句,如果没有吐音就是,那如果加上吐音,它的声音就会变掉,就有跳跃感,会更灵活灵动一些。”如今的黄毓,和许许多多的笛二代一样,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推广中泰竹笛品牌。在她的眼里,相比20多年前,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造起了小别墅,开上了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