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进入人类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必然选择,没有可以游离于社会之外而能痛痛快快生活的人。
但是,在社会之中,人自然会形成穷富贵贱等两极分化状态,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公平解决这种存在于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从表面上看起来:天下一家亲,而实际上是,关起自己的家门是可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的。而穷富与贵贱之间看起来好像是一种自然矛盾,是任何人也无法调和的,但贫困的民众一旦形成一种社会反思力量,便会明确意识到一种社会不公的存在。这种不公随处可见,民众便会自发的组织起来。民众是怕死的,但是如果活下去比死还难,就会天不怕地不怕。所以老子说“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意思是,民众不害怕可怕的事情发生,那么更可怕的事情将要到来。
畏畏,害怕可怕的。大畏,更可怕的。
民众是胆怯,但民众的胆子大了说明一场社会危机要发生。
本来民众胆小怕事,但是在高压之下,胆子变得越来越大,反抗的烈度越来越强,所以也越来越不怕把事情搞大。小打小闹算是出口恶气,而更可怕的莫过于造反。民众的胆子越来越大是上面逼出来的,向来不是因为政治宽厚所导致的结果。所以,不畏畏,既指不怕权力高压,也指不怕自己把事搞大;大畏,既指统治者镇压,也指造反。不管哪一种都对人类的生命不利。
富贵阶级具有先天的优势,但不能使贫穷阶级的财富无端地遭受剥夺,更不能使民众失去生计。如果仅有的生存希望都没有了,怕死还有用吗?反抗成了仅存的希望。所以不要留给民众仅有的一条路:反抗。所以老子所指出的仅有一条路就是“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意思是,不要冒犯他们所拥有的,不要抑制他们生存所依赖的。
仔细分析一下,阻塞民众这两条生存之路,是不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毋狎,不要轻视或冒犯。所居,所占据的,所拥有的。居,本指住所,但此处通据,拥有之义。毋厌(yā),不要抑制。厌,通压。所生,所生存的依赖。
无论是民众所拥有的财物,还是生活源泉,都是他们生存之所需。敢在一个人生存资料上打歪主意,那么民除了反抗没有别的路可走。很简单的逻辑,反正都是死,拼一下还可能活。这么简单的算术谁都算得过来,可是就有人算不过来!
矛盾对立的双方,只要社会主导者不去给别人造成生存压力,自己就不会有生存压力。所以老子说“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意思是说,只有统治者不压迫,民众才不反抗。
政治压迫未必有反抗,但不压迫肯定没有反抗。
弗厌,不压迫。不厌,不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毛主席说过的话。而与此相类似的话,老子在两千年前就说过。看来政治对民众的压迫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直到毛泽东出现,在中国算是暂时得到了解决。可见,最得利的政治是没有压迫,双赢。
所以,最正确的做法是不压迫,不掠夺。这是社会理想,也是理想社会。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说,因此圣人了解自己而不自以为是,爱护自己而不自以为贵。所以去掉政治压迫而采取圣人之道。
自知,了解自己。自见,自我认定,指自以为是。自爱,爱护自己。自贵,自以为贵。
这句话是相对统治者而言的。统治者了解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大,但是,不知道对民众的掠夺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这就是自以为是。他们更加自爱,知道需要很多东西才能得以满足,更知道自己高高在上,要什么别人都必须无条件奉上,这是自已为贵。圣人与统治者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圣人的自知与自爱是为了别人,而统治者的自知与自爱是为了自己,而结果大相径庭,这也是天道与人之道的区别。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