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庄子生平【细读庄子:庄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三)】

时间:2024-08-15 10:09:13阅读:

庄子生平【细读庄子:庄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三)】

三十三篇又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多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与杂篇的篇章为取自各篇篇首两字为题,外篇为弟子杂说,杂篇则为后世所写。《庄子》书中篇章,多以寓言故事、对话、暗示与譬喻的方式推演阐释庄子哲学,掲示了心斋坐忘、逍遥无待的人生观。

庄子的哲学主张顺应自然,解放生命的枷锁,与天地万物共生共存。我们可以像庄子梦中羽化的蝴蝶一样,自由地翱翔在这个红尘世界。

《庄子》中最著名的《至乐》篇中的“鼓盆而歌”和“庄子之楚”;《秋水》中的“濠梁之辩”和《应帝王》中的“神巫季咸”;《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和《人间世》、《山木》篇章中的“无用之用”、“常道”、“常名”,都是他对人生、自然、道德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一、庄子的出生与时代背景。

最早记载庄子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曾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阙,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后世考证,庄子名周,字子休,是战国早期宋国蒙城(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生卒年代应该在周烈王七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369-前286年,约与孟子同时,或略早孟子一些。

庄子所处的战国初年王道衰微、诸侯力征,是中国遭逢巨变的转型时代。周王朝名存实亡,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群雄割据。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大诸侯国争霸天下,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对于现实社会的相关见解,以博取诸侯国们的信任,试图挽救民不聊生的社会情势。于是儒家主张仁政、法家力倡用法、老庄则强调顺应自然,感受自身的生命价值.这就是百家争鸣,学术思想上呈现出以往未曾有过的蓬勃思潮。

但标榜顺应自然、较为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当时并不被看重。直到经过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三国纷争,玄学盛行以后,庄子的思想较贴近当代社会的清谈风气,此时才开始受到重视。

二、庄子一生的经历庄子曾经短暂当官,担任蒙县的漆园吏。任漆园吏最早典出《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传》,因此当一般史书上提到“漆园吏”时,即是指庄子。

至于漆园吏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后世对此有三种研究结果与说法:一说以漆园为古地名(即现在安徽省蒙城县漆园镇),庄子曾在此任官;一说则是庄子曾在蒙邑中为吏,即是在安徽省蒙城县漆园镇境内当官。而另一说则认为漆园是古代负责漆树种植、生漆生产和管理的机构。漆园吏即是类似保管员的小官。中年以后的庄子生活困顿,楚威王耳闻其才德,邀聘其当官却遭到婉拒。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记载:楚威王听说庄周很贤能,就派使者带着许多金银财宝去迎接他,要任命他为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者说:“千两黄金,对我来说是沉重的拖累;做宰相,是尊贵的官位。你可曾看见祭祀用的牺牲牛吗?它们吃得肥肥的,披上华丽的彩绣,被牵进大庙准备祭祀。就在牺牲的前一刻,哪怕它想要活下去,难道能活得成吗?请你赶快离开,别玷污了我。我宁愿快乐地活在泥泞肮脏之中,也不要被权力束缚,做一辈子的官。我要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生活。”在《庄子·秋水篇》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时,被楚王派来的两位大夫劝说做官。庄子紧握着鱼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珍藏了一只神龟,已死三千年,供奉在太庙的殿堂之上,用锦缎遮盖。这只神龟,是为了死后身体能够被尊重供奉才宁愿死去,还是为了活命而宁愿在泥泞的路上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回答道:“当然是宁愿活着,在泥潭里拖尾巴。”庄子淡然回应:“那我也一样,我宁愿活着拖尾巴,也不愿死后被供奉。”于是,庄子拒绝了楚王的聘用,继续在濮水边钓鱼。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庄子曾短暂做过小官,但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野外、逍遥自在的生活。《庄子》一书中也多处描绘了庄周在江湖边钓鱼、与朋友讨论的景象。

《庄子》这部经典就是庄周在晚年隐居时,将自己一生的思想写下来,流传后世的。书中多处自称“庄周”,可见确为其本人所著。庄子去世后,弟子编集其遗作,名为《庄子》,传世至今。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