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荐轩辕——探访李大钊故里追寻红色足迹家长带着孩子到李大钊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革命先驱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0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百年风云,历史从未走远,革命先驱播撒下的星星之火业已燎原。而李大钊熠熠生辉的身影、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愈发闪亮。
铁肩擎起伟大红旗“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大钊精神的感召下,吴溪大学一毕业便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一干就是13年。大钊精神感动着她,而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让参观者感受李大钊强大的人格力量和伟大精神。
青年李大钊目睹了在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为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红船启航。只有50多名成员的中国宣告成立,彼时的她显得势单力薄,但却以坚不可摧的姿态迅速发展。中国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北方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1924年600人,1926年7月党员数量达到2069人……他们和李大钊一样,坚守信念,不懈奋斗,奔向梦想……英勇就义精神永存一袭长袍,两撇黑须,虽略显疲惫却目光深邃,态度从容——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留给历史的最后影像。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悍然出动了300多名警察、特务,包围了李大钊所在的苏联大使馆,带走了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几十名革命党人。他们对李大钊威逼利诱,却始终无法撼动李大钊坚定的信仰。
入狱第二天,李大钊借敌人逼他写供状的机会,通过《狱中自述》回顾了自己一生的革命生涯。“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在生死存亡关头,李大钊心系的依然是民族的危亡、青年的前途,而惟独没有他自己。
即便被捕入狱,备受折磨,李大钊却始终“态度极其从容,毫不惊慌”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曾回忆道:“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着。他的内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1927年4月28日,在冷酷无情的绞刑架前,李大钊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目光,第一个从容地走向绞刑架。敌人为了折磨他,竟绞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每当吴溪讲到“大钊牺牲”篇章,她总能看到参观人群中那闪烁的泪光。
走向绞刑架前,李大钊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到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从领导北方工农运动,到促成国共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用毕生的言行乃至生命,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而不懈奋斗。
时光荏苒,正如李大钊所言,这个最初只有50多名成员的小党,历经百年风雨磨砺,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便是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梦想。
“李大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铁肩担道义的担当精神,惟知跃进的创新理念,平民主义的执政理念,以及青年风范的工作作风,早已融入故乡人的工作生活中。”李大钊纪念馆副馆长于海英动情地说,李大钊播撒的革命种子早已生根、开花、结果。
大钊故里“火种”闪亮李大钊故居前院那棵百年丁香树依然遒劲,诉说百年风雨,见证历史变迁,更见证着“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乐亭现代设施农业的发祥地,大黑坨村开启了发展设施果菜求强求富的探索,带动全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大黑坨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人民幸福安康。
人!这是唐山乐亭县最新公布的中国党员人数。在乐亭这片热土上,红色因子一直在跳动。
“八月十五,月儿高,乐亭出了个李大钊,他一心一意地救中国……”59岁的村民刘继明的歌声在大钊故乡上空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