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导演管虎【专访丨导演管虎:我想表现我们民族性中非常光辉的一面】

时间:2024-12-04 10:32:25阅读:

导演管虎【专访丨导演管虎:我想表现我们民族性中非常光辉的一面】

有人说1991年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被直播的战争,N由此暴得大名。但早在1937年淞沪会战,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就是一场“被观看”的战斗。独特的战场样态打动了导演管虎,随着他研读相关史料愈加深入,作为《八佰》的编剧,他在如今电影的片头字幕打上了这样一行字,“维持战争样态”

好一个“样态”!四行仓库保卫战不得不打,实时战况就捏在参加布鲁塞尔国联会议的国民谈判代表顾维钧手中——其时的中国需要用战争的仍在持续,中国军人仍在一线抗敌的事实争取国际道义声援,说服国联向日本施压。说白了,这是一场要做给人看的“戏”,一场真刀,要流血、会牺牲的戏。

“皮影戏”暗喻八百壮士境遇诗乐教化,不忘历史。纤毫毕现,铭记英雄。在后疫情时代,戴着口罩的观众隔位而坐,心却连在了一起。你可以把《八佰》当成一场现代战争的教育片来看,正面战场城市作战是这样子的,而战争本身虽是有规则的,更是残酷血腥的,身处其中的黎民百姓该如何自处?不能由着好战分子的叫嚣而随之起舞,也绝不允许侵略者妄自胡来。

导演管虎“把置身其中的人的生命体验,放在第一位”搭到一半的时候,演员也都签了,大家欣喜若狂,突然赶上南方大雨,建筑发生了地基下沉,就停工了,再重新开始搭,意味着演员全都不能演了,人家也不能都陪你干耗着。真的是咬着牙坚持下来,到了2017年,搭了一年多的景,当年9月才敢对外宣布正式开拍。

希望之光,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

就说日本侵华这段,1937年之前,他们对中国是藏着躲着,偷偷摸摸地蚕食,羞于示人地给你一嘴巴,踹你一脚。七七事变撕破脸了,直接打你给全世界看着。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末尾,这场仗特别魔幻,它是打给全世界看的,带有表演性质的。隔着53米的苏州河,这边打得不可开交,那边一堆看客,最多时候有三万多人在那喝着咖啡、吃着茶,看实弹开打。

他说最近的一次,黄澄澄一片日军,离他们不到一百米远。而且日本人枪法极准,他后来掩埋战友,看到大部分人都是这儿中弹。第一拨侵华日军的军事素养相当高,这次在电影里我也有反映。哎,年轻的时候,你很难静下心来听他讲这些,上岁数了再听就特有感触。有次国庆阅兵,我爸之前的部队原番号队伍经过天安门前接受检阅,我一回头,老爷子看得热泪盈眶……“憋屈的力量比快乐的力量更大”管虎:上海本就是一片冲积平原,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但上海地位太特殊了,远东的巴黎,而且当时它又是南京的门户,所以淞沪会战打响后,几乎全国各地的军队都集结在了上海,全国军力的80%,70多万人,包括四川、广西的部队马拉肩扛都来了。真是要同日本人决一死战,但大家又没有做好准备,以为可以仗着人多把日军赶到海里面去。一交手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每天一个师的往里填,农业国的军队和工业国的军队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可以说是全军溃败。但中国军人还是很英勇,开战前日军叫嚣“三天拿下上海,三个月拿下中国”,结果在上海就鏖战了三个月,他们看到了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四行仓库保卫战完全发生在战役尾声,之所以还要坚守,就是要给国际社会看中国军人还在战斗,也是给中国老百姓一剂强心针,我认为这些人还是应该被后人记住的。

管虎:这段四行仓库战斗的历史,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记载,我都找来看了,大陆这边以“谢晋元回忆录”为主。随着深入阅读史料,你会发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说清楚这事儿,特别是仓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人的回忆录里记载甚至都有着矛盾。这反而坚定了我做这部戏的信心,电影的视点,基本是随着这拨被收编的散兵展开,他们在这四天里看到了什么,然后这拨原本怯懦、自私的散兵怎么被唤起血性成为英雄,这是我想要的。当然,整体框架上,基本史实上还是要遵循史料。这个片子的难点在于它是非类型叙事,没有男女主角,全都是群像。而且电影高潮在中间不在尾巴上,尾巴你会觉得难受,憋屈。

管虎:没错,我觉得这段事儿,本来就是一个该去思索的事儿,而不是一个可以去纾解的事儿。有时候,憋屈的力量比快乐的力量更大。

“我要写一个民族性的故事”管虎:谢晋元这个人物特别难演,他在戏里说的是广东梅州普通话,这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其实都设置了不同的口音,以此表明他们的籍贯。谢晋元既得是军人领袖,也得是能拍人肩膀一起奋战的战士,我对杜淳的要求是,表现出一种神经质般的疲劳感,为此在化妆上,比如胡茬不修饰、布满血丝的瞳孔,他戴上后要表现出三四天没有睡觉的状态。

李晨饰演的山东兵,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有点阴郁厌世,篇幅所限,我们没法表现他的前史,他的家乡其实在东北。闯关东,山东人在东北特别多,旅顺的口音基本就是山东话。九·一八事变不放一枪丢了东北,让李晨这位山东兵耿耿于怀,在戏里,他也特别痛恨逃兵。魏晨饰演的朱胜忠,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个性格特别暴烈的人。

管虎:这些人其实也不完全是编的。当时那叫“撤退”,但非常无序,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溃败,所以被冲散的人特别多。有记述写到不少散兵钻进一个狭窄的巷子,结果被日军一下子全部烧成了火人。电影里我安排“洛阳铲”拿的就是缴获日军的。

这批饰演散兵游勇的演员,我一开始给他们各自赋予了一种动物的状态。这是我同他们交流的一种方式,因为表演你没法解释,拿嘴叨叨半天人家也未必领会,但你给出个具象的东西,彼此马上就明白了。比如饰演的羊拐,那是一匹西北孤狼的形象,就是谁也别招我,招我我就咬死你。姜武演的老铁呢,是个话痨,像个看家犬,但狗急了也跳墙。张译的老算盘很特别,他告饶的理由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心态,老百姓可能就是这么想的,但军人这么想就是畏战。

管虎:当时的历史事实,有据可查的是何香凝去了现场,电影中姚晨饰演她,她身边是时任上海市市长俞鸿钧、88师参谋长张柏亭。田汉、聂耳也去了。其实还有一位导演,左翼电影人应云卫也在现场,1938年他在重庆拍了一部《八百壮士》,那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电影”

隔岸观火带来很多可以考证和想象的空间。刘晓庆老师的角色是老板,她和手下说的是重庆话。李九霄演的是替她看场子的“刀子”,堂字辈儿排下来。马精武老师演的戏班班主,是来跑码头圈地,这在当时也有不少,戏里没有实指。我们要构造一个“东方巴黎”上海当时的社会阶层,各个阶层的人都要涵盖。这些人从看客的麻木到最后的投入,纷纷捐出家里的细软、药品给自己的军队,我想要表现出这个过程,表现出四行仓库的守军激发出了我们民族性中非常光辉的一面。

当时要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九国公约会议,会议会讨论是否声讨日军侵华,并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国民当然要争取国际支持,相反日本也忌惮国际上的影响和压力,它是个外向型经济体,钢铁、石油一旦给掐住,仗就没法打了。所以说四行仓库的这场战斗是不得不打的,就是要展现给国际社会看中国抵抗侵略的决心,这一点我觉得当时并不一定每个参战的中国士兵都明白,但指挥员以上是知道的。比如谢晋元,他明知道是炮灰,是棋子,是表演,但他还要镇守在此,甚至当命令让他撤退的时候,他都不愿撤退,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大义。

以少敌多英勇抵抗“我有勇气挑战既有的观影习惯”管虎:让战场经得起推敲,是我们做电影的必须课。片中守军是德械师团,部分是真古董,比如中正式,几挺水冷式马克沁,谢晋元的中正剑也是真的,其他的大部分是我们根据历史材料还原重新做的电打火击发枪,这包括中国军人手中的德制毛瑟,仿制捷克的ZB26等等。另外这次在制服上,因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已经是淞沪会战最后了,谢晋元所在的88师已经经过了五次补充兵源,上不可能还是当初那么统一。我们考证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中国军人的服装颜色上和日军差不多,打起来混在一起不容易看出来,也有一种说法是同日军有色阶上的差别,戏里的颜色是偏绿的一种黄,很不好调,当时也费了不少事。我认为这次所有的细节,包括装备、任何军迷都可以来考证,一定比他们想象的更细致。

管虎:采用IMAX摄影机全程拍摄,之前《敦刻尔克》有过。IMAX摄影机的画幅扩大到65毫米,远近的清晰度都特别高,造成各方面的表现力特别强,这给剧组各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我的副导演快为这事儿焦虑死了,地上有个烟头,灯光接口外露出来了,这些全得注意到,因为IMAX摄影机拍摄就是纤毫毕现,细节上要非常注意。关于摄影,战争场面照理应该也要拍些日军进攻的角度,但我们拍摄的都是从四行仓库窗口向外看见的角度,完全是中国军人的视角,这是有意这么做的,我不想做出一个所谓的上帝视角。摄影上,曹郁这次有一个详细的阐述,我记得他开头一句话:“这部戏的用光就像一首诗,黑暗中有那么一点光,领着我们走……”校对:刘威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