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施耐庵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和求学精神。元延祐元年,他成功考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他更上一层楼,登进士第。不久,他被任命为钱塘县尹,然而在为穷苦百姓辩冤纠枉后,却遭到了县官的训斥。对此,施耐庵深感失望和愤怒,于是他辞官返乡,决定用自己的笔墨为人民发声。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亲施元德以摆渡为生,家境十分贫困。然而,尽管生活困苦,施耐庵的父亲却十分关心他的学习。自幼聪明过人的施耐庵,不仅热爱学习,更懂得孝顺父母。他在九岁时便考中秀才,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在施耐庵的求学之路上,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十九岁那年,他再次考中秀才,而在二十八岁时,他成功考中举人。施耐庵在三十八岁时考中进士,终于得以步入仕途。科举考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每次取中的进士通常只有两百人。能够在这样的年纪考中进士,施耐庵的才华与努力可见一斑。
施耐庵的官场生涯开始于元朝末年。他抱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钱塘县尹。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任期间,他因替穷人辩解冤屈而遭到县官的训斥。尽管如此,施耐庵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始终坚守着为百姓谋福利的初心。
没过多久,元末的农民起义在江南地区爆发了。在这个地区,以贩卖私盐为生的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看到衰败的元朝无能阻止,便率领当地百姓起兵反抗。起义军的势力日益壮大,他们以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决心,对抗着腐败的朝廷。
张士诚听闻施耐庵是一位贤人,他非常敬仰。于是,他多次邀请施耐庵加入起义军,为起义军出谋划策。由于张士诚居功自傲,施耐庵看不到希望,奋然离去。这次回到家乡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他的创作目标是写一本叫江湖豪客传的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水浒传。据说,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源自施耐庵的生活经历。他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都成为了他的创作素材。
一天,他在创作《水浒传》中的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时,突然想到了东材庵珍藏的木鱼木槌。他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询问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如此珍贵。徐麒解释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视若珍宝的收藏品。